APP下载

低年段识字教学要注重音形义

2021-08-30陈芳

关键词:识字教学

陈芳

摘要:课堂是低年段识字教学的重要阵地,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识字过程注重字音、字形、字义的深入探究。据“意”定音、据“位”定音、据“形”定音,注重字音辨析;古今比照、分解组合、辨析细节,注重字形识记;归类扩词、联系语境、替换比较,注重字义理解。

关键词:识字教学;字音辨析;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识字教学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课堂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阵地,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课标所要求识记的基本汉字,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尽可能地在课堂识字过程中注重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深入探究。

一、注重字音辨析

字音是识字的重要部分,而注重辨析多音字、轻声字、前后鼻音字等易混淆的字音,既有助于学生巩固原有的学习成果,又便于学生认读更多字音。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质疑、推理、判断等,掌握辨析字音的方法。

(一)据“意”定音

“地”是一个多音字,在一年级上册识字课《天地人》中读“dì”,在课文《四季》中则读轻声“de”。究竟何时读“dì”,何时念“de”?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扩词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发现“地”字读音秘密:当“地”的意思表示与大地有关时读“dì”;放在动词前面读轻声“de”。这虽是一个简短的探究过程,但学生习得了方法,也为今后的多音字辨析积累了学习经验。

(二)据“位”定音

有些汉字出现在词语或句子中时要自然变调读轻声。根据汉字在词语或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来确定是否读轻声,是辨析字音的好办法。如,教学一年级课文《比尾巴》,学生质疑“巴”字的读音:为什么在生字表中标着第一声,但是在课文中都读成轻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朗读带“巴”字的词语,再引导他们悟得规律:当“巴”字出现在词语开头时读第一声,如“巴结”“巴望”“巴不得”;当“巴”字出现在词语末尾时读轻声,如“嘴巴”“下巴”“尾巴”“泥巴 ”;当“巴”字出现在ABB格式的词语中时读第一声,如“干巴巴”“眼巴巴”。由此,教师带领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习“留痕”。

(三)据“形”定音

除了多音字、轻声字,前后鼻音的生字学生也常常混淆、读错。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多加练读、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形声字声符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相关规律。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有诸多以“青”为声旁的形声字:“清”“晴”“睛”“情”“请”。教师先出示拼音,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启发他们观察与思考:这些生字的读音与字形与“青”有什么联系?学生不难发现:这些生字中都带有“青”,且读音与“青”一样都是后鼻音,只是声调可能有所变化。然后,教师出示含有熟字和生字的一组汉字“彩”“菜”“踩”“睬”,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组汉字都有“采”,由此推测它们的韵母都是ɑi。经历了这样有规律的字音辨析过程,学生便会悟得借一个字带动一串字的认读方法。

二、 注重字形识记

低年段学生要识记的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看似都由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合而成,实际上这些基本笔画的排列组合千变万化,再加上很多差异甚微的形近字,又给学生识记字形增加了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分析汉字字形与关联事物之间的联系,关注汉字本身各组成部分的内在关联。

(一)古今比照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建立在视觉取象的基础上,有仰视取象的,如“”(月),有俯视取象的,如“”(川),有正视取象的,如“”(网)。“形”是汉字不可忽视的特征。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汉字字形的古今演变,建立汉字与事物的对应关系。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升国旗》一课中的“立”字,教师可以先出示“立”字的字形演变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将“立”字的每个部分与直立的人逐一对应,学生便能说出“点像人的头,横像人张开伸平的手臂,点与撇像人直立的两条腿,最后一横像大地” ,快速记住字形。

(二)分解组合

“形形相加,会合表意”是会意字最显著的构字特点,这一特点能让认知会意字的构成就像拼搭积木一样有趣。因此,识记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拼搭识记的方法。如教学“突”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这个字分解成穴宝盖与“犬”两个部分,上面的穴宝盖表示洞穴,下面的“犬”表示狗。再让学生结合字理图,将上下两部分组合起来:一只狗猛地从洞穴里窜出来,非常突然。如此,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记住“突”字。先分解再组合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识记字形往往要联系汉字的各个部件。

(三)辨析细节

低年段学生会碰到很多形近字。识记这些形近字的字形,离不开细节辨析。 如,学生书写时,分不清 “几”“没”“机”“朵”“船”“沉”“沿”“般”“股”等字中的“几”哪些有钩,哪些没有钩。教师不妨根据“几”字钩的有无将这些字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当“几”字在汉字上面时没有钩,反之则有。还可以编一个形象的小口诀“‘几字上楼脱鞋子”加以总结,或者分享小故事:“老师小时候写到这些字也分不清‘几字到底要不要有钩。我爸爸就把这些字写给我看,告诉我‘几字是个讲卫生的小姑娘,这一个钩呀就像她的鞋子,上楼就要脱掉它……”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记住了这一连串的形近字,大大扩充了识字量。

三、注重字义理解

字义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词、句、段、篇意思的把握,因此低年段的识字尤其要注重字义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理解字义提供了不少抓手,教师要充分领会编者意图,带领学生尝试各种理解字义的方法。

(一)归类扩词

汉字的字义往往很丰富,且多个字义往往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等工具为字义归类,从而系统地拓展理解字义。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呈现了如图1所示的以“车”字为中心的词语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这种归类扩词的方法迁移到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包”字教学中,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如此,有效解决了随意扩词的无序、零碎等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了对“包”字字义的系统性建构与理解。

(二)联系语境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力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字义。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指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泛滥”一词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泛滥”在文中是形容洪水的,然后抛出问题、布置任务:“怎样的洪水可以被称作是‘泛滥呢?读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洪水很多就叫‘泛滥,多得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有的学生说“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说明水势很大,就叫‘泛滥”。教师相机小结:洪水很大很多,多得从江河湖海中溢了出来,给人们造成灾难。这就叫“泛滥”。日常课堂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注重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字义,便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然迁移。

(三)替换比较

除了掌握用归类扩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近义词替换比较的方法,助力学生辨清字义、品析关键字词的精妙运用。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体会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中“垂”字的意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垂下来”能否换成“落下来”。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垂”“落”都有从上往下掉的意思,但“垂”是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另一头还与原来的地方连着;“落”则是另一头也完全分开了。课文中的蜘蛛从树上下来是带着丝,丝的一头还连在树上,所以只能用“垂”。通过区分“垂”字与“落”字字義,学生不仅精准理解了“垂”,体会了课文用词的精准,还学会了用替换比较的方法理解字词意思,可谓一举两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低年段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将单一、机械的识字转化为灵活多样的探究字音、字形、字义的识字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汉字及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比较”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