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2021-08-30杨雪
杨雪
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现阶段乃至未来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学语文是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它主要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学素养进行培养,兼顾知识和美育特色。在国家积极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通过大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广泛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达到业务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以及高素质人才资源。
一、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对于民族和国家而言,保持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是其持续发展且向世界展现自我风貌的必然要求。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逐渐频繁,社会呈现多元化的文化状态,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互相激荡,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发生冲突。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念不够成熟,此种社会背景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自信,消解他们对中华文化自信的程度,弱化他们服务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以及自豪感。同时,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立德树人考核普遍缺乏,这就导致大学生的使命感、民族意识、历史责任感和主体人格素养等方面存在不足。尽管有些大学生能够考出较高的理论成绩,但他们却往往缺乏文化自信,且人文精神常呈现“亏空”状态。一个民族如果缺乏文化自信,其未来是令人担忧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以“中国梦”的征途为基础,对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进行现实的考量。大学教育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坚持对大学生的主体人格素养、国家和民族意识、仁爱精神以及和谐精神等进行培养,坚持“教材的内容要适当超出课堂教学的所需”以及“教学难度要超出大部分学生接受的能力”等理念,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对立德树人素质教学需求给予满足。大学语文作为大学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它将知性与理性相结合,将人文主义的精神塑造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学习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正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客观和自信的认识,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实践中。
二、大学语文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想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其良好的文化鉴赏能力。只有引导学生对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进行分析和鉴赏,才能够深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信。大学语文教育为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大学语文教学主线涉及国学经典的诵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生研读古文能够开阔视野和胸怀,感受至善和至美的意境,以人文为主题进行古今中外作品的品读和鉴赏,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品味,激发思考和感悟,锻炼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二)促进大学生文化认识和品行的提升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是很健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思想意识具有开放性。正是因为他们精神丰满,导致他们的选择多元化和价值观徘徊化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既可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也会遭受低俗文化的腐蚀。大学语文课程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和呈现,将人文修养作为课程教学核心目标,提升大学生文化品行,促进他们正确思想观念的养成。同时,大学语文涉及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如散文、诗歌、戏曲、小说等,它们向大学生进行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对文化积淀的认知和感受,提升文化品行。
(三)实现对大学生文化共同价值的凝聚
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之所以与低等动物具有根本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人类能够实现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索与探寻,此过程也逐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形成。中华文明是华夏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追求和竭力创造、传承的结果,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凝练成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和正义等理念,这也是现阶段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体现。大学语文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授,其中涉及大量哲学智慧的传递和传承,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智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和认知,引导他们深刻体会中华文明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既有价值与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文化共同价值的凝聚和文化自信的形成。
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没有受到重视
语文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意识有些忽视,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呈边缘化。一些学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课时安排存在不足,往往只要求大学生在大一进行大学语文学习,后续学习要求比较宽松,一些大学将大学语文这一必修公共课程改成选修课程,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文化自信的培养。
(二)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存在创新不足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重点和方向。笔者对现阶段很多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内容普遍存在创新不足的现象。一些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尽管进行了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名目的设置,但实际上在语文课程体系内容方面并没有突破。课程教材内容常是一些与中学阶段语文教材内容较为类似的中外古今名家佳篇,这就导致大学语文学习仅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延续,并没有实现内容的创新和拓展。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做好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为了促进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文化自信的培养,明确指出具备条件的高校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必修课程的统一开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覆盖面。面对这种情况,各个高校要做好深化与拓展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将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效嵌合,将大学语文当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支点和载体,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引入和讲读,来实现对大学生品行修养和道德人格的有效教化。同时,为了促进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形式也需要丰富和创新,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将文字类课程内容形式向声音类、视频类等形式拓展,如借助微课或者慕课平台等进行文学素养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分享,构建系列化和立体化的语文课程内容资源库,借助集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的教学平台,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提供合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现阶段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教师正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基于文化自信视域,积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这也是现阶段教育发展对大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莹.深化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55-156.
[2]李新.課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3):62-66.
[3]蒋丽云.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文学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东莞文学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2):50-53.
[4]李淑平.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定位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7):55-57.
(作者单位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