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究
2021-08-30张伟
张伟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多元性局面的形成。民族音乐不仅是人们日常娱乐、休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如提起马头琴曲人们就会想到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教育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探索其创新发展方式,以期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包括“师传众习”的师徒传承、“父承子袭”的家庭传承以及“民俗活动”的自然传承等。通过这些传统传承方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持续性发展。
(一)“师传众习”的师徒传承
“师传众习”的师徒传承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由技艺精湛者(即师傅)向徒弟传授音乐文化知识,徒弟通过聆听、练习等方式掌握相关技巧,并在师傅带领下完成一首又一首的曲目。在众多传承方式中,“师传众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传授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其效率较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种传承方式经济投入较少。例如,在“师传众习”传承方式中,徒弟并不需要交付巨额学费专门学习,他们仅需每天在固定时间前去听课或者是观看师傅表演,这种授课方式灵活性较强,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都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等要素的限制。除此之外,师傅向徒弟传授技艺的目的是实现传承,确保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永久流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师傅会带领徒弟在不同场所演奏,帮助他们掌握不同场所应展现的不同音乐风格。
(二)“父承子袭”的家庭传承
“父承子袭”的家庭传承是指父传子、母传女,这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之一,这種传承方式主要受到中国传统“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等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同样,父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知也会影响孩子。例如,巍山彝族流传“不吹笛子不上路,不唱山歌不出门”的俗语,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民族音乐息息相关,民族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家中孩子会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自觉学习民族传统音乐。在孩提时代,母亲背着孩子干活的过程中会吟唱歌曲;入睡时,父母会为孩子吟唱晚安曲,当然这种晚安曲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晚安曲,而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哄娃娃调》。父母的歌声日夜陪伴孩子,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中,自然会对民族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民俗活动”的自然传承
“民俗活动”的自然传承是指人们在举办民俗活动时,会从民族歌曲中选出合适的曲目用于烘托氛围,有些民族音乐与民俗活动原本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在举行民俗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从传统意义上的民俗活动来看,很多少数民族会在特定节日演绎音乐文化内容,如“打歌”在彝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重要民族节日以及需要庆祝的时刻都会“打歌”。“打歌”并不是指某一特定曲目,它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各种重要日子“打歌”,会潜移默化地让更多人了解“打歌”的内涵。除此之外,彝族在宗教活动中也会“打歌”,这类“打歌”与民俗活动中的“打歌”有所区别,其场地更宽广、参与人数更多、影响力更大。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俗活动还是宗教活动中的“打歌”,都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然传承。
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个体行为塑造功能、群体社会维系功能、族群文化认同功能等。
(一)个体行为塑造功能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具有塑造个体行为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有助于形成个人品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已经深深融入少数民族的血液中,这就意味着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文化内容的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在现实中,有很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如彝族音乐中的歌词“来了不要后面站,不敢你就早别来”告知人们要勇于接受挑战,面对压力时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形成个人品质的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传承传统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歌曲比较通俗,多是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或者每日要做的事情编入歌曲。对于少数民族民众来说,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歌曲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代代相传,由此实现生活方式的代代相传,体现出一定的个体行为塑造功能。
(二)群体社会维系功能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具有群体社会维系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各个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内容,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从这一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独特的文化烙印,成为民族身份的象征。其次,民族音乐文化是人们社交的基础。在很多少数民族民众的认识中,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通过音乐交友、选亲等,表明音乐是社交的基础,体现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群体社会维系功能。
(三)族群文化认同功能
从本质上来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族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就是对族群文化的认同。音乐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意味着少数民族民众对族群文化有着普遍认同。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面临一些问题,如文化全球性冲击、大众文化冲击以及传承环境与方式的影响等,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文化全球性的冲击
文化全球性的冲击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主要体现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前,国人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知之甚少,民族音乐文化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世界各种音乐文化进入中国,如摇滚乐、爵士乐等,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引起了人们的追捧,影响了少数民族音乐原有的地位。以唢呐为例,唢呐是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之一,长久以来,它都在各种庆祝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百鸟朝凤》更是唢呐曲目中的精品,很多人都以亲耳听到《百鸟朝凤》为荣。随着各种西洋乐器的出现,唢呐的地位大不如前,现阶段已很少有人会将唢呐应用于各大活动中。
(二)大众文化的冲击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面临大众文化冲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流行音乐的兴起。流行音乐并不是一个专门的音乐分类,是指以通俗唱法演绎通俗内容的曲目。这种音乐形式由于专业性较低,普通社会大众即使缺乏专业音乐素养也能欣赏,其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就引发了人们的追捧。综观现阶段国内音乐市场,无论是娱乐圈中的知名歌手还是普通酒吧驻唱歌手,都以演唱流行音乐为主,民族音乐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其次,流行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流行文化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引发热潮的文化现象,如文创文化等。这类文化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是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其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与完善的,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难以激发当代年轻人的兴趣。
(三)传承环境与方式的影响
传承环境与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传承环境来看,目前国内文化环境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偏远地区,他们的音乐文化也多是从大山走出来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受众范围较小,难以引发较大范围民众的关注。虽然现在很多商业公司在挖掘、搜集少数民族文化,打着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扩大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的旗号,但事实上,他们仅是从搜集到的文化内容中提取值得利用的元素,并将其交由专业人士改编后由流行歌手演唱,使得听众仅停留于欣赏歌曲本身,忽略了挖掘歌曲背后的文化因素,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从传承方式来看,现阶段很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人都并非“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这就意味着他们虽然能够演唱少数民族歌曲,却难以准确传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方式
(一)积极吸收新兴事物,丰富文化内涵
积极吸收新兴事物,丰富文化内涵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方式之一。首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融入新兴元素。所谓新兴元素,是指时下流行元素。虽然大众流行文化的发展模式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是泾渭分明的,文化内容都有一定的共通性。例如,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积极吸收现阶段风头正盛的流行音乐文化元素,在二者的融合发展中实现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目前,阿宝、赵雷等人都是通过融合流行音乐文化元素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大获成功。其次,借助新兴技术等扩大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地理环境不再是阻隔人们交流的因素,只要接通互联网,消息就能够传遍全球。少数民族应当积极借助互联网传播音乐文化内容,提升自身音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变革现有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渠道
变革现有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方式之二。首先,少数民族应当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音乐文化。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受众范围较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变革现有传播方式,积极应用各类新兴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其次,要积极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强化互联网用户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具有低门槛、低投资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在诞生之初就广受欢迎。现如今,网络直播逐渐成为一种主要传播方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创新传播渠道,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提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三)搭建音乐展现平台,活跃传播方式
搭建音乐展现平台,活跃传播方式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方式之三。首先,突破现有音乐展现平台束缚。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尚未形成传播音乐文化的意识,不注重通过改变音乐展现形式等方式,提升自身音乐文化知名度,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式微。若想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改变过去“孤芳自赏”的呈现方式,积极搭建音乐展现平台,通过借用新兴技术等方式丰富展现渠道。其次,举办民族音乐文化节,积极宣传,提升音乐文化节的知名度。在音乐文化节中,各少数民族可以集中展现本民族的文化内容,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传播。因此,各少数民族应当定期举办音乐文化节,积极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提升音乐文化节知名度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前来欣赏少数民族音乐。
五、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等特征,还折射出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是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特征的窗口。从这一角度来说,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彰显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些年来,文化全球化趋势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挤压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积极吸收新兴事物,丰富文化内涵;变革现有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搭建音乐展现平台,活跃传播方式等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敬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J].当代音乐,2021(2):69-71.
[2]周鹏雁.内蒙古地区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方法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何泽蘋回归·重建·塑造[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4]王海霞.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5]谢姿媚.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林产工业,2019(10):80.
[6]李侠斌.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黄河之声,2017(19):81.
[7]杨依潓.民族音乐融入大学课程的條件和程序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7.
(作者单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