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事四题

2021-08-30张静

滇池 2021年8期
关键词:二爷

张静

春秋

早些年,二爷喝酒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劳累了一天,浑身筋骨疼,到了夜里,会让二婆弄一盘腌菜,一个人只喝三两盅酒,然后脱鞋上炕,坐到光线最弱的墙角,将煤油灯照得最亮的地儿让给二婆腾出来,俩人唠嗑一阵,打发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二爷和二婆都没有多少文化,他俩唠嗑的话题很简单。首先是二爷,他稍带几分命令的口气给二婆说,赶明儿,你做几双鞋垫子,给村长老婆送去,她家儿子上大学了,用得上的。

二婆有点意外,转过头说,你终于开窍了,管用不?

二爷说,管他呢,总没坏处吧,试试。

二婆想了想说,也是的,咱不能一天到晚光出蛮力,你看人家狗子爹,嘴上跟抹了蜜似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村长跟前,红人一个,你明儿乘工歇的时候,也多往村长前靠靠,说些好话,套套近乎,人嘛,越走越近,说不定哪天他会多给咱派些工分多的活儿。

更多时候,二爷和二婆在唠嗑自家的光景。比如二爷希望老天爷能风调雨顺,地里多打粮食,麦包鼓起来;二婆希望儿孙都能吃饱肚子、健康成长,家门人丁兴旺,聊着聊着,不知什么时候,二爷先沉沉睡去了。

时间久了,二爷的喜怒哀乐都掩在喝酒的状态和表现中。比如他顺心时,端着酒盅浑身是劲,充满豪气,吼几声秦腔《铡门案》;不顺心时,二爷看着眼前的一盅酒,好长时间闷着头一言不发,猛然,抬起头,一饮而尽,然后做一个长长的深呼吸。也就是说,二爷的情绪咋样,我们会从他饮酒弄出的声响里得知。

在二爷眼里,酒是西坡村亘古以来维系生活和人情的纽带。多少辈人群居在一个村子里多少年了,早已数不清了,只是,日子久了,不免张家长、李四家短的一些是非话,被那些吃饱了撑的没事的人赋闲时用来嚼舌头,像一阵风,到处吹,到处刮,胆大的明处说,胆小的暗处聊。或者说,你家的牛啃了我家的庄稼、张三家的鸡、鸭、鹅走丢了,怀疑是隔壁王五给顺走的……诸如此类,鸡毛蒜皮,没完没了的官司和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永远扯不清,断不离。你瞧,一大早,南边的自留地里,三娃和水平的爹为了地畔上种的一行玉米吵了起来,不知是谁先说了一句不顺耳的话,瞬间,这两个血气方刚的汉子红脸相对,拳脚相向,相互撕扯几下后,甩下一句,操你的,这辈子老死不相往来。

话是这样说的,三娃和水平爹从早到晚都在一个村子里转腾着,一条乡路上行走着,一片田地里耕作着,咋能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到了年底,村头的建平考上大学了,建平爹请客时,三娃和水平的爹又坐到一张桌子上,先是尴尬,后是闷头,再后来,几杯烧酒下肚,曾经的“深仇大怨”便随一身酒气烟消云散了。

建平家的喜酒自然是“张三烧酒”。酿酒主人排行老三,我叫三爷。他说,自家的酒像一个乡村汉子,性情刚烈却不失绵柔,初抿几口断肠炙腹,再喝几盅,回味绵长。很长时间,我们村里人的酒宴上,总少不了“张三烧酒”,有时它像一味药,喝到人烂醉如泥时,再深的怨气也能消除;有时它像交心汤,住客之间相互灌得语无伦次,却也算乐得其所。于是,“张三烧酒”成了西坡村人排解抑郁、化解恩怨的最佳方式。

三爷当然是酿烧酒的老手,他闭着眼睛都能把自家酿酒的程序毫厘不差地走一遍,但他自己却不爱喝酒,没有酒瘾。按照他的说法,“杀猪的还不爱吃猪肉呢”。三爺制出的烧酒不兑水,酒质相当的纯正,质地醇和,入口圆润、柔和细腻、香而不艳、淳而清烈、芳香浓郁,余味悠长。每当开炉烧制,流出的头酒,三爷必须先要敬灶神祖师爷,第二斛才入口品其性味,当烧酒慢慢流出,整个村庄便开始飘荡着醉人的酒香。

暮色四合,二爷和西坡村很多人家的的男人丢下一天的劳累,兀自躲进张三家的烧酒里,消磨着周而复始的、粗粝简单的光阴。我的祖父去世后,我的祖母也时不时地与张三烧酒为伴,那是鸡鸭上架,倦鸟归巢时,她老人家一个人坐在厢房里,对着祖父的遗像出神。蓦地,祖母想起什么,跳下炕,给祖父斟一杯张三烧酒,说几句惦记的话,说完后,她将腿盘起来,双手合十,开始唱佛经。此时,窗外月色漫漫,屋内香火缭绕,不一会儿,酒盏里溢出的烧酒味道,一点一点将祖母的孤独和寂寞淹没了。

年味

村里的先生爷喜欢喝酒,喝到尽兴了,两只手搭在腰背上,满村子转悠,嘴里还文绉绉地不停唱说,一滴凤,就是凤凰的一滴眼泪啊!那一副满足安逸的模样,很是滋润和受活。

先生爷说这话的时候,马上就要过旧历年了,我奶奶正准备将剪好的窗花糊到窗户上去,那是一只红得耀眼的凤凰,翘着脖子,向洒满阳光的院子张望。

先生爷属于家底厚实人家,乐善好施,在村里威望很高,酒量也比较大,但凡谁家孩子满月、老人高寿、婚丧嫁娶,盖房立木等头等大事,常常都来请先生爷撑场面。先生爷喝多了,满村子胡乱转腾,有一回摇晃着到我家里,靠在房檐下的土墙上,脸红如关公似的。坐了没几分钟,就挨个叫我们小孩子到他身边,不是让堂姐给倒茶,就是让我给他把我爷的烟斗拿过去。有一回,又喝多了,把我叫到跟前,却什么也不说,只笑眯眯地看着。最好笑的是,我弟弟结婚那一年,他喝得颠三倒四,一个人趔趄个身子,在村里胡乱转,转着转着,竟然走错了门,一头窝到别人家热炕上呼呼睡过去了。

村里还有一个爱喝酒的,叫“瘸子张四”。是六爷的儿子,六爷过世早,是六婆一把屎一把尿将他拉扯大的。18岁那年,去北山种地,回来的路上,牛车翻了,摔断了一条腿,因为家里太穷了,没有及时治疗,最终那条腿残废了,走路一瘸一拐。后来,虽然娶了媳妇,可没过几年,媳妇便偷着和村里请来务西瓜的山东瓜客跑了,留下一个两岁的儿子跟着他眼睛半瞎的老母亲一起生活。

张四觉得丢了面子,在村子里抬不起头,人也变得颓废起来。偶尔谁家过事随礼了,一上席面准会喝得醉醺醺的,地里的庄稼也不好好伺候,日子越过越恓惶,恓惶得房顶漏雨,窗户漏风,锅里漏气,连炕上的席子也破了好几个洞,没钱换新的,只用一块块碎布补着凑合,夜里睡个觉,不敢挪地方,否则,身上准被扎得血印一道又一道。用邻家五婆的话说,这人要是穷了,连村子里到处乱飞的麻雀都不愿意落到他家树梢上。

期间,村里有人也给张四张罗说过几门亲,有从北山逃荒下来的,也有周边村子里死了男人的,光景不长,大都受不了他又懒又穷的惰性,转身走了。后来,张四彻底失去了生活信心,更是什么也不想干,一天到晚提个西凤老白干,喝得一摊烂泥,连他家里那只馋嘴的狗也会跟着醉,人醉得满嘴胡话,狗醉得摇头摆尾,狗和人一程又一程,在村头那条土疙瘩路上穷撒欢。

祭灶前后,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如倦鸟归巢一般都赶回来了,家家户户出门赶集,割肉,买菜,买酒,买新衣裳,置办年货,好不热闹。村子里,一股子酒香、肉香,和糯米的甜香缠绕在一起,旧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那日,暮色四合时,“瘸子张四”满身脏兮兮地坐在村头的皂角树下,他的脚下,一瓶西凤老白干已快喝得瓶底朝天了,天色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夜越来越静,我爷却睡不着,他正寻思着,年三十晚上,让我父亲将张四和他娘请到家里来,过个像模像样的年,毕竟是一个村里的,年过得太寒碜了,总归看着不忍心。我爷的主意父亲采纳了,腊月二十八,我母亲去了张四家,烧了一大锅水,给六婆和孩子洗了头,洗了脚,换了干净的衣服。用我娘的话说,咱乡下人过年,过的就是一个清爽,一个热闹。

大年三十的晚上,六婆,张四,张四的儿子,还有我们老张家十六口人围在一起,桌子中间,依然少不了一瓶包得严实的西凤老白干,父亲用螺丝刀一点一点剔去酒篓盖子上的封泥,打开盖子的瞬间,一股子清冽的香气散落而出。爷爷、父亲、二叔、三叔,张四,几个乡村男人围坐在一张方桌上,一杯一杯,觥筹交错,心满意足,喝到最后,张四又微微醉了。不过,那一次,他没有撒酒疯,只是一双被充满年味的酒灼热的眼窝里溢满了泪水,一滴一滴滚落在他眼前的白色酒盅里。

那一瞬,我深深懂得,那酒水应该是张四内心深处幸福和温暖的泪水。

墨香

“一张比一张离你远。一张比一张荒凉,检阅荒凉的岁月,九张床。”

读懂余光中这篇《九张床》时,我已为人妻为人母。依然记得第一张床在西雅图的旅馆里,面海,朝西,而且多风,风中有醒鼻的咸水气息和梅子酒的清冽;第二张浮在中秋的月色里。听不见海,吹不到风,余老在那一片月光里,想起儿时的天井和母亲做的芝麻月饼,想起旧院里轻罗小扇的闲适,更想起重庆,空袭的月夜,月夜的玄武湖,南京……直到曙色用一块海绵,吸干一切;第三张在爱荷华城,林中铺满轻脆的干橡叶,另一季美丽。而最后的第九张床,他与死亡擦肩而过,庆幸自己还活着,床在楼上,楼在镇上,镇在古战场的中央。他一遍遍怀想:“想此时,江南的表妹们都已出嫁,该不会在采莲,采菱。巴蜀的同学们早毕业了,该不会在唱山歌,扭秧歌。母亲在黄昏的塔下织网,父亲一个人自斟自饮,三个小女孩许已在做她们的稚梦,梦七矮人和白雪公主……”我清晰看到,这梦幻般的希望滋生在一片月色和酒香中,又是多么暖心。

每到月圆夜,独坐,心中会有很多写字的冲动和欲望的。可执笔,总有一种难以触摸的恍惚感清晰存在,恍惚过后,心底涌动的惦念和牵绊,会像雨后攀爬在墙角的藤蔓,疯了一般地滋长,待心绪稍微安静,又一头扎进一篇又一篇的墨香里,念及那些熟稔的、亲切的,被烙上月痕和酒香的词赋雅韵。你看,盛唐的月亮从渭水岸边升起来了,白衣飘飘的李白站在灞桥上,端着酒杯,跟多情的月亮对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长安无眠。

一直以来,我喜欢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豁达,喜欢“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妙,更喜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可以说,是酒催发了李白的诗兴,使其成为李白诗的独特标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复制。之后,我会在一些影视剧或者文化古城的酒家和酒坊的酒幌子上、酒旗杆等处,都会看到“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就是酒,酒也是“太白”,它所散发的唐代诗歌的迷人魅力,无人能及,故而,这盛唐里的月色和酒香,照亮了一个民族的盛世和泰,也滋养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昌盛。

相比之下,宋时的月和酒,大抵是受东坡先生影响颇深的缘故吧,总觉得那月色一直在居士的酒樽里飘忽不定。你瞧,他洒酒祭月,中秋夜多了几分凄清和寂寞;他对月独饮,那弯弯清月,幻化成游子浑浊含泪的眸子。但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还是李清照的《鹧鸪天》,直到现在,我仍然能脱口而出: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诗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通篇从醉酒开始写乡愁,写故国沦丧,写流离失所,悲慨有致,凄婉情深,而诗人心中堆积的忧愤更为深沉。可见,这宋时的酒水与月色,成了清寡文人盛放孤寂、没落、忧愁、悲怆心灵的栖息之所。

夜渐静,有些凉意,踱步窗前,欲掩上半扇,却正好和挤进来的月色撞了个满怀。那一瞬,内心深处陡然升起一股热望,去学古人,斟几盏小酒,在字里行间揉搓成块,这一块写满人间褶褶皱皱的故事;那一块,暂且空白,待微醺时,学着古人的模样,伺弄一番辞赋与风雅,这种可能,或许也还是有的吧?

风月

在我的小城里,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总要面对儿女大婚、居家乔迁、家眷高升等各种红白喜事,少不了邀亲朋好友摆上几桌丰盛的宴席欢庆一下。酒桌上,除了美味菜肴、缤纷水果之外,总少不了一大红色酒瓶,似一团燃烧的烈焰,把祥和温暖、真诚美好的祝福盡情传送。席间,宾主之间觥筹交错,个个红光满面尽,那微醺的、妥帖的、美妙的回味,在唇齿间久久辗转。

这是我见过的最为动人的酒场和酒席了,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诸如一桌酒席,若来的都是知根知底的故交,情投意合,这酒自然就喝得欢畅;或者,有朋自远方来,或他乡遇知己,挑一安静地儿,对坐在一起,说说相互之间让对方一直惦记和牵挂的很多琐碎,诸如日子过得好不好,老人身体是否安泰,孩子学习怎么样等家里长短或生活见闻。若说到各自心坎里,那杯子里的酒就愈发变得绵长和温暖,所谓故事都在酒里,心意若干,亦在酒里。

最不喜和不熟悉的官人一起喝酒,很别扭,筷要他先动,话要他先说。满桌人须很恭敬地看着他,出口言大事,举杯一二三,着实让人疲惫。再者遇到自来熟的粗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撸胳膊挽袖子,一派大将风范,酒杯撴得啪啪山响,一览众山小的气派,实在令人乏味。更有酒后无德,酒醉撒泼,出言粗俗,只一次酒相,就再也不招人待见了。当然,还有随着新年到来的各种同学相聚,大学的,高中的,初中的,甚至,小学的,也来凑热闹。酒至微醺,谈国事,家业,形势,物价,孩子,老人,汽车保养,取暖费,微信,更谈女人,场面热闹非凡,表情夸张,语言丰富,说到荤处,大家轰然一笑。

家有先生,亦喜欢喝酒,尤其是前几年,公务繁忙,应酬不断,一周七日,晚上多半在外用餐,一场又一场的酒局自然难免,回到家里,一身酒气,有点厌烦却无可奈何。时不时的,喝多了,拽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客厅里,一遍遍絮絮叨叨听他说着酒中乐事。比如一友张三,善酒,常喝面赤,走路踉跄,其妻抱怨,他微笑着说,别人请客,自己不花钱,不喝白不喝;还有一友李四,一日,酒馆的墙上挂一幅女人裸体画,三点用枯树叶遮挡,抽象得令人想象无数。酒毕,果然李四坐画下不走,问之,竟然说:等秋风吹散一地香,一句话,博得众人掌声一片;又有一友,王五,酒醉,行至大街上,遇另一熟识的酒鬼,两个酒鬼互相望着天问:天上的是太阳还是月亮?然后两个人像两条藤蔓一样缠在一起,两条发硬的舌头胡乱卷了半天,也没说清到底是太阳还是月亮。

我偶尔也沾染一点点酒气。比如说,天冷了,三五知己,与某个悠闲的黄昏,寻一安静的角落。最好是木质的桌子、椅子和盘子,一袭碎花布衣的服务生端来五六盘小菜,荤素及菜的品相搭配得恰到好处。然后,围坐一起,开一瓶陈酿老凤,一口一口,抿着,喝着,月亮出来了,星星满天,问星邀月,心清如水。最享受的还是那酒入舌尖的妙曼回味,时而辣香甘冽,时而醇香柔和,众友人用近乎奢侈的消磨方式,沉浸在三两杯的酒香里,换得人生之清透,生活之娴雅,亦不失为身心惬意愉悦之事。有一回,碰上一细心友人,喝西凤六年时特意问服务生要了几个小白瓷杯,瓷质细腻似雪,酒满杯中,如水在天池,清澈见底,不要说喝,看看都醉几分呢。

那日,和友人聊天,说到酒与文人,更多是一番写意,也是一种风雅。记得周作人《喝酒》写道:“黄酒比较的便宜一点,所以觉得时常可以买喝,其实别的酒也未尝不好。白干于我未免过凶一点,喝了常怕口腔内要起泡,山西的汾酒与北京的莲花白虽然可喝少许,也总觉得不很和善。日本的清酒我还是颇喜欢的,只是仿佛新酒模样,味道不很静……”他如此道来酒的种种美妙,于我一个没有去过太远方的人,貌似有几分遥远和陌生,就像我曾经喝过几口的茅台、五粮液,窖香味太浓,后劲足,难以消受。倒是那大米酒,酒意寡淡,入口爽朗,如沐清风。

和前些年相比,如今的酒场上,知己也好,初识也罢,人们喝酒显然理性了许多。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恶意劝酒,搞得乱了分寸,伤了和气,所谓酒随人意,喝者相对坦荡,自在清透,此乃我对酒事的理解。故而,偶得空闲,我更愿意邀上好友,去街巷深处的小店,最好有一个黄色的布幌,在风里飘摇。小店里,木质的桌椅,木質的地板,给人很重的笃定稳妥。友人到齐,几盘素食下酒,比如凉拌山药,西芹腰果,酸菜炒粉,爆炒卷心菜,屋外的人一身寒气,屋内的人一团暖意。一番酣畅淋漓过后,推窗而望,大雪纷飞,梨花漫天,又是一年好锦时。友人微醺,大呼曰:好酒。

责任编辑  包倬

猜你喜欢

二爷
蓝风筝
有一种爱情叫卤水点豆腐
绝唱
杀猪二爷
门卫张二爷
铁二爷的悲与喜
门卫张二爷
李浩新作
鸟玩
二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