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优化”
2021-08-30张蕾
张蕾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的不断扩展,如何解决课程内容多、要求高、时间少、任务重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对教师来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效率、高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调查研究,从优化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师资培训、管理措施四个方面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向更高层次、更深内涵的发展。
一、优化课程体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程体系是德育课程化、学习自主化、发展个性化的载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我校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发、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此外,学校遵循课程改革的总要求,充分发掘和整合资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开设了以下五类选修课程。
1.德育类课程
青少期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的成败不仅关系着个体的未来发展,还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根据季节时令、重大节日等实行德育系列化、常态化,开设了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目标的系列德育课程,增强了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心理健康课、军训课、学雷锋活动课、主题班会课、主题演讲课、社团实践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科技知识类课程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科技知识类课程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类课程可以引领学生探究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原理,了解与掌握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达到增强科学素养的目的。学校目前开设的科技知识类课程有数学思维方法、机器人、趣味化学、环境保护、物理探究、生物标本制作、生活小发明、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等。
3.人文知识类课程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和本地文化特色,开设的人文知识类课程有灵台地理、灵台史话、小小說欣赏和创作、影视文学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英语写作、英语口语、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研究、中国诗歌导读等。
4.学科拓展类课程
为了满足部分优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要求,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我校以学科教学班为形式,对化学、地理、数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英语等进行了拓展与延伸,极大地丰富了学科拓展类课程,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社团活动类课程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特长、活跃校园气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全面、和谐、卓越发展。我校开设的社团活动类课程有春塬文学社、新风诗歌设社、书画社团、合唱社团、校园篮球社、排球社团、羽毛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摄影社团、剪纸工艺社团、书法社团、公益爱心社团等。
二、优化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积极倡导“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课改理念,在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等名校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符合校情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开创了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新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当堂训练六个步骤实施,通过课后强化训练、新课预习,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了一体化安排设计。“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设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在没有增加绝对学习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1.落实“12345”的课堂教学要求,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12345”中的1即“一个主体”: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即“两分”:课堂教学要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3即“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4即“四个五”:每节至少要设计五个有意义的问题,每节要有五次有鼓励性的点评,连续讲授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五分钟,每节要留最后五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讨论交流;5即“五让”:学生能自学理解的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去做,学生能讲解的让学生去讲,学生能合作交流的让学生去探究,学生能归纳总结的让学生总结展示。
2.落实集体备课制,保证了备课的规范性
集体备课是集大家的智慧,弥补个人的不足,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要做到“三个四”,即“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步走(个人自备用黑色笔—集体研讨—二次备课用红色笔—课后优化的备课程序)”“四统一(授课进度、教学要求、作业巩固、检测练习要统一)”,强力推行行“导学案”“双色笔”“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确保了备课的规范性。
3.落实班子集体观课制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指导性
集体观课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周二组织全体班子成员集中听评课活动,班子成员深入班级,推门听课,逐人评析,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有力地推进了“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优化培训资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学校坚持“教师发展学校,事业成就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了一支结构优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这方面,学校切实做到了“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教师培训的常规化。二是加强交流,拓宽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千方百计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先后派遣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兰州等地学习,又邀请了省、市教学名师来校传经授道。三是加强导师带动制度,使青年教师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学校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实施了青年教师中长期发展计划,开展了入校亮相课、一年汇报课、两年公开课、三年示范课的听评课活动,每学年都会开展中青年教师“三段六步”课堂教学优质课评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大力开展了“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一对一帮扶,有效地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学校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同时,坚持实施校级微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优化教学管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学校坚持实施“一统三分”的管理机制,即统一目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分项考评。一是制订方案,分解目标。教学质量不是一夜之间提升的,而是在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中踏踏实实地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把质量管理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目标分散到各个学科,明确到每个岗位,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愿做事、事事能做好”的运行机制。二是定责授权,层层落实。各年级组全权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行教育教学全程跟踪,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四个责任制——包级领导责任制、处室主任责任制、备课组长责任制、班主任班级带课组责任制,实现层层落实,做到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行。三是检查监督,分层考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学校为各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各备课组制定了考核、评分、奖惩制度。年级组负责对本年级教学管理工作及各学科教学任务的布置、督查、指导、评价;各处室负责对全校各年级组的工作计划、调控、监管、协调进行考核评估,以此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及时调控。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过程,学校要采用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