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框架构建、核心要素及优化策略*
2021-08-30蒋国银陈玉凤匡亚林
蒋国银 陈玉凤 匡亚林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成都 611731)
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共享经济新产业发展势态良好,2019年市场交易额达到32828亿元,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不断上升,如网约车在2019年达到47.4%[1]。但随着共享经济不断发展,交易纠纷、泄露隐私等各类问题频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调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也发布多个文件,强化与推进数据资源的规划、管理、应用[2]。因此,运用数据促进发展、借助信息提升水平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
信息平台是共享经济发展与产品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研究关注共享经济环境,而有关平台的数据治理研究相对较少。共享经济平台的重点在于整合过剩产能进行供需匹配,是一个承载人人参与的系统[3]。平台运作过程复杂,多类数据综合交叉。当前,共享经济新业态促进了就业与消费,数据治理的公众需求呼声高涨,各类政策与标准文本陆续出台。政策实施作为关键点,作用且影响着政策效果[4]。但现有政策的推广实施还未达到预期效果,许多平台的设计使供需用户与行业平台及部门脱节,如通过第三方外包导致服务生态紊乱,数据问题敏感意识高的公众没有建议与投诉渠道,无法协同治理,使得政策反馈与优化的工作难以推进。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数据治理的研究领域主要围绕高校、图书馆、政府与企业,而对共享经济平台的关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分析政策文本从整体上呈现治理主体、客体、工具、框架等内容,理论成果较为完善,但缺乏立足实际的思维,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研究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相关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理论,也能为营造绿色、和谐的共享经济生态环境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探索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相关问题,关注政策这一治理工具,通过用户评论文本来反映公众感知的数据治理政策执行的焦点,也探寻现有政策体现的数据治理重点,进而对比分析后提出政策优化框架与策略。即以数据治理政策文本与共享经济平台用户评论为素材,运用扎根深度分析并建构理论,设计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政策优化框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反映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与管理政策实施偏差的要素是什么?(2)是否存在框架与机制推动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优化?(3)政府及其他主体应采取何种手段与措施完善共享经济生态系统,释放共享经济的发展潜力,增强信息政策的效力?
1 相关文献回顾
1.1数据治理内涵及界定共享经济平台的发展依赖数据的治理来优化流程与运营,但对数据治理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将共享经济平台的治理角度细化到数据层面,从数据到业务的发展路径研究保障了对数据理解的合规性,并弥补了共享经济平台治理的空白[5]。狭义的数据落脚于数据本体,包括平台数据与用户数据。平台数据资源通过平台页面呈现,用户进入平台便可直观浏览,如产品详情、在线评论及平台操作数据等,用户数据是个体注册、消费产品时提供的身份信息。广义的数据不局限于数据本身,着墨于数据生命周期内的治理,关注数据保护、资源管理与再利用等,强调主体对数据组织、服务流程、技术应用的认识[6]。
治理的根本目的是采取一定的手段或通过某些途径进行调节与修正,实现效益增值。数据治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多数研究在界定数据治理概念的时候,强调该过程中的决策权力与相关责任[7]。其他学者在界定数据治理时认定数据本身的作用,强调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行为,以维护数据的完整度[5],如夏义堃[8]认为数据治理强调数据业务活动的过程和控制, 从数据入手关注新的真实、准确与完整。研究发现,数据及其治理与政策规则[9]、行业组织[10]密不可分。由此本文认为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涵义有:(1)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构建平台数据生态,实现平台、用户、政府等多主体利益最大化;(2)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原则在于对平台数据的呈现与使用进行监管;(3)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需要搭建多主体、多策略协同的生态体系。
1.2数据治理框架与要素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影响各主体的发展与利益,其发展基于信息渠道变革背景下的数据汇集管理,从以往的文书集成到现在的数据协同[2]。现有关数据治理框架与体系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横向来看,数据治理框架与要素的宽度不断延展,从数据本身的角度探讨框架构成[11],发展到从组织结构、规则标准、技术支持等保障与支撑层面补充数据治理要素[12],政府也聚集数据、服务、技术和人员响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13];纵向来看,数据治理框架与要素的厚度不断增加,如主体层面强调公共部门透明度的同时关注公众期望及外部监督[14],组织机构性质由政府主导、公私合营、私营部门驱动相结合[15]。针对不同领域的大数据治理,框架构成要素涵盖目标、主体、客体、工具等。在分散要素的基础上,也有系统科学的治理框架提出,如BDAS数据治理框架[16]等。但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不能分裂了平台治理与数据治理,其最终目的是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实现平台与共享经济的生态治理。因此,数据治理要创新设计框架与机制的综合策略[17],在体系搭建过程中则要考虑更多更完善的要素。
1.3数据治理政策分析尽管近年来数据治理要素、框架、路径与策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数据治理仍然缺乏整体观点与顶层思想的指导[18]。因此,数据治理还需策略与标准,正式化操作使数据运转的过程具有合理性。现有的数据治理研究最初起源于企业数据治理,大数据环境中的企业不断思索管理能力与网络中心性如何促进企业绩效提升[19]。而其他领域对数据治理的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完善并更新,对政策、法规与机制的关注度高。治理对象集中于政府大数据,包括从大数据背景与政策工具二维分析国家大数据治理政策[20]、国外政府数据治理政策体系分析[21],总体研究趋势是从政策文本挖掘治理要素与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数据治理的政策分析更多是“定义”行动[22],强调政策的适应性对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整体把控政策指导与检验现有政策施行效果。因此,研究需要确定政策优化的主体是由中央部门、分散个体还是多主体共同行动,关注社会资本对政策的影响[23];考虑政策优化的对象在传统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包括网络与社交媒体数据、统计数据等,最终确定具体的政策实施路线图[24]。当然,政策文本的研究领域延展到共享经济平台领域亟待解决。
1.4研究述评在开放的数据环境中创新服务,寻找治理工具使生态系统成员履行职责,并制定治理规则保护平台生态系统免受损害[25]。但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与相关政策标准的研究成果的理论支撑存在完善空间:数据治理内涵应结合实际互联网环境、共享交易情景;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要素与框架尚未有明确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政策分析作为施行的理论与思想上的指导要素,研究成果有待丰富。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关注平台数据治理,借助用户评论探索治理重点以及政策效果,对比分析数据治理相关政策的适应性和可调适性。主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作为理论指导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政策与标准是否适应复杂、交互情景?是否达到执行绩效?是否存在其他空缺?应该从哪些要素角度实现政策优化?由此面向共享经济平台,收集平台用户评论、平台类及数据治理类相关政策文本,通过扎根理论解构素材,综合案例分析结果,设计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政策优化框架。
2 研究设计
基于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使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回答研究内容有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26],但仅剖析案例脉络不足以精细化实现理论意义,扎根理论方法的作用由此显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收集数据,步步扎根,建构理论[27]。人为更加有效的精确识别语料含义,自底向上归纳架构理论层次,借助原始文本资料,通过提炼多个层次的范畴,打破理论预设的前提。经由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与理论饱和度检验,路径清晰的进行文本分析、解构数据,最终实现资料的重组与模型的构建。扎根理论始于具体数据,最后以解释性理论进行呈现[28]。对文本与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充分挖掘[29],基于非主观性解读,客观累叠范畴,直至在原始资料中不再发现新范畴,理论模型由此成型。扎根理论严谨的研究路径与具体的操作程序,在研究中至关重要,严格执行与操作可保证研究内容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2.1样本选择样本的选择具有说服力的前提,在于遵循典型甚至极端的重要原则[26]。深刻理解研究问题与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情境寻找典型案例[30]。研究样本围绕平台用户评论、政策文本,用户评论的收集基于平台选择标准,而后续的政策文本关联平台行业领域及数据治理。选择样本平台的标准如下:第一,平台性质为共享经济类,本质上反映C2C、B2C新型共享商业模式,区别于传统线下租赁或买卖交易的经济模式[31];第二,平台设计自身系统与软件,有一定的互联网技术支撑系统的运转;第三,平台有受众且使用基数大。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两家不同领域的共享经济平台,作为案例支撑研究内容的推进,分别是爱彼迎(住宿旅游类平台)与滴滴出行(出行类平台)。滴滴出行平台用户数高达6亿,爱彼迎短租平台是全球最大住宿匹配平台[3]。两家平台在其行业领域拔尖,相关政策与标准可供参考,案例选择合理。
2.2数据收集研究样本选择爱彼迎短租平台与滴滴出行后,多渠道收集原始数据。在用户评论方面,采用数据爬取,数据源为用户在软件商店对爱彼迎与滴滴出行的评论。由于软件系统存在迭代效应,使用与交易是不断优化的,收集用户评论时设置时间节点;研究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以此优化与完善政策和标准,因而设置评分节点。在政策文本方面,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中国政府网站公布的国发文以及网络公示的行业标准或规范,收集数据时遵循关联性与有效性的原则。因此,政策文本的选择方向为旅游住宿类、网约车类、数据治理类国发文与行业标准。共收集2020年以来3星以下用户评论3 512条、政策文本11项,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评论与政策文本扎根数据来源
2.3文本分析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文本分析,有针对性的收集样本并对资料反映的现象进行详尽的描述。首先制定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保留符合研究内容的数据;其次对留下的数据进行归类,在归类的基础上编码;最后对编码数据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分析工具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经过开放式编码提炼范畴、主轴编码归纳主范畴并寻找与副范畴的逻辑关系,直至选择性编码形成核心范畴并阐述故事线,最终经过饱和检验形成模型获得理论成果。本研究学习沈玖玖等[32]的扎根分析过程。具体操作如下:对原始资料语句依据资料序列与正文内容使用罗马数字有序编号,研究成果使用an、An、Bn分别表示用户评论概念化、范畴化、主范畴编码,a'n、A'n、B'n分别表示政策文本的概念化、范畴化和主范畴编码,Cn表示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核心范畴涵盖的主范畴。资料编码及范畴提炼围绕数据及其治理,以数据治理类政策文本为起点,后续归纳提炼住宿旅游类、网约车管理类政策文本增加范畴。在用户评论方面,进行编码登录后初步整理。依据如下标准:第一,评论内容与研究主题相关,即涉及数据治理内容;第二,评论内容有效,剔除符号、语气词等内容。由此,总共获得1 476条有效评论。在分析阶段,首先挖掘滴滴出行用户评论反馈关于数据存在呈现与应用问题的范畴,由爱彼迎短租平台用户评论在此基础上叠加。在资料分析整体过程中,对存在争议的概念与范畴反复琢磨,确保编码结果的客观性。
3 基于扎根理论的译码分析
3.1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的过程,概念化直接从原始资料中获得,是对现象描述并归纳的结果[33]。通过不断比较概念化并发现关系形成更加精炼、更加倾向于理论描述的范畴化。在此过程中关注客观性结果,避免主观判断影响研究结论的严谨。基于开放式编码的要求,本文对10项政策文本与1 400条用户评论进行编码,构造初步概念化与后续范畴化的思路,并合并重复的概念。以数据治理类为起点,逐步增加出行类政策文本与住宿类政策文本进行概念化编码,共形成185个概念化;用户评论编码以爱彼迎平台用户评论文本为起点,后续增加滴滴出行用户评论参与概念化编码,共形
成229个概念化成果。继而概念化的基础上,归纳与演化实现范畴化编码,政策文本与用户评论分别形成43、44个范畴。概念化过程与范畴化部分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政策文本概念化过程示例
表3 用户评论概念化过程示例
表4 部分开放式编码结果
3.2主轴编码主轴编码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演绎归纳,寻找一条主轴线将多个范畴从逻辑上联系,分析范畴关系,形成更高层次的范畴[34]。并非简单汇总因素,而是多角度考虑范畴在研究情境与语义背景等方面的联系。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的典范模型发展主范畴,从“因果条件—现象—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等方面作为观察并分析范畴逻辑关系的思路[29],如表5、表6所示。针对以政策文本与用户评论为主特定对象,阐明其中的背景、行动、策略与结果。最终形成以下主范畴,政策文本方面包括:数据质量、数据安全、评论客观、产品真实、系统完善、价格调节、参与主体、体系构建8个主范畴。用户评论方面包括:产品失真、数据泄露、数据混乱、条款缺失、价格变化、系统故障、评论待优7个主范畴。
表5 政策文本主范畴典范模型
表6 用户评论主范畴典范模型
3.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进一步分析主范畴与范畴的联系,从中提炼出核心范畴,并在范畴逻辑关系基础上形成 “故事线”。本研究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的关系,最终形成范畴间的典型关系,如表7所示。具体操作如下:经过主轴编码归纳8个政策文本主范畴、7个用户评论主范畴,基于用户问题反馈与政策理想状态的综合碰撞,从9个角度构成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政策优化框架,如图1所示。研究结果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下生成关系类别,即“政策执行”基于政策文本主范畴的理想状态与用户评论的问题反馈匹配,“政策适应”反映政策文本理想状态在用户感知中没有反响,“政策反馈”表明用户评论反馈的问题在政策文本中没有体现。“故事线”首先在于行业平台边界政策反馈新增,控制政策缺失导致的行业生态漏洞,然后加强平台外环境的政策适应性并提升平台内要素的政策执行力,缩小政策效果的差距,最终形成“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政策优化框架”核心范畴,呈现理论定义的具体模型如图2所示。
表7 主范畴典型因果关系分析框架
图1 政策文本与用户评论综合比较
图2 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政策优化框架
3.4理论饱和度检验理论饱和度检验基于前期编码结果,并考虑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何时不再发展新范畴。为了检验编码成果的理论饱和度情况,本研究对1项政策文本与76条用户评论进行编码并提炼。经过反复考量,没有发现新的范畴。由此,基于政策执行类、政策适应类、政策反馈类主范畴形成的“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政策优化框架”核心范畴的理论饱和度较好。
4 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素分析
通过上述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论框架构建后,需要进一步探析影响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素,以构建完整的数据治理运行逻辑链。笔者基于政策过程理论,进一步拆分和细化数据治理核心要素,尝试为数据治理搭建可供分析的政策单元。以数据的展示为采集节点,通过数据治理的政策过程(政策执行、政策适应、政策反馈),分析提炼平台数据治理的核心影响要素,从平台外环境、平台内要素、行业平台边界角度综合考量。
4.1政策执行层面:平台内要素政策执行层面的平台内要素由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产品真实、价格调节、评论优化、系统完善构成。第一,用户资格受到关注,如滴滴出行的供给用户自身信息以及车辆产品数据的真实性、平台呈现的数据是否混乱等。第二,用户评论反馈的最大关注点在于数据泄露必须承担额外的信息负担。第三,需求用户在间接选择过程,产品的质量反映了产品可信度。第四,价格状态的合理性在需求用户选择消费商品时被关注,包括订单价格是否临时上涨、大数据技术应用是否导致订单价格差异等。第五,在评论内容真实的情况下用户拥有正当评价权利,但需求用户针对产品问题评论的结果是评论内容被删、评价范围局限等。第六,供需用户双方直接感知系统操作流畅度与易用性,但交易基础设施搭建的基础上仍存在渠道缺失、账号异常、系统故障等问题。
平台呈现的数据可以帮助供应商和需求者准确地检索信息,数据的匹配效率越高,愈能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的交易绩效与服务效能[35]。平台系统内部的要素是公众最能直接感知的,公众意识到隐私与数据问题时,便会退出平台生态体系[36]。平台内部要素的现状是公众感知到使用、交易、服务存在多方面的数据类问题,与相关类政策文本的规范与要求的实施预期理想状态相左,政策执行问题纳入思考范畴。而在公共政策实施与优化过程中,政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是战略系统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阶段,政策执行能力的提升与执行效果的增加有助于规范共享经济数据使用与数据价值变现过程,约束服务提供的行业、平台与供给用户。因此,政策执行层面的平台内要素的强化,作为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素亟待解决。
4.2政策适应层面:平台外环境政策适应优化的过程中,政策文本的设置将参与主体与体系构建纳入实施范围,但通过用户评论的问题反馈从整体上表明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过程中主体缺失与体系破碎,二者的适应性在互联网共享经济环境特性中有待加强与优化。第一,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看,现有政策文本从宏观上强调数据治理队伍的建设,但与具体平台行业领域搭建治理组织相脱离。第二,从体系构建来看,对数据治理需关注信息与数据的生命周期,在周期演变与技术迭代的推动下,提出了更新模式的新需求,但数据治理尤其共享经济平台领域的体系构建与模式更新存在断层不系统的问题,其中以平台在数据管理与治理层面的作用影响最大。
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日趋成熟,系统的改造经营环境,吸收并创新互联网技术,强调主体与体系在数据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是良好趋势。参与主体及模式体系强调共享经济平台外环境的优化与适应,从宏观层面解决平台数据治理缺乏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将关注点抬高并脱离平台内销的视野,促进数据治理要素范畴更加丰富,创造外部战略价值。然而,公众、平台、行业和政府的信息需求、理解能力和最终目的是多种多样的[37]。同时共享经济业态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表明,政策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与弥合至关重要。但政策对数据治理的提出时间较短,尤其是针对共享经济平台领域的数据治理,政策的落地与适应有待加强。对此,政策适应层面的平台外环境的优化,作为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素迫在眉睫。
4.3政策反馈层面:行业平台边界政策反馈新增过程中关注数据治理条款要素,通过分析与归纳用户评论与政策文本,发现用户评论中反馈的条款缺失在政策文本中未曾反映。用户使用共享经济平台浏览与消费产品后,对产品、服务的感知更加明了,对平台与供给用户提供的服务指导的需求强烈。但在使用过程中数据问题暴露,尤其是共享经济平台使用规则条款数据呈现不足。爱彼迎与滴滴出行平台在条款数据方面出现以下问题,赠送或需求用户购买的优惠券规则不明、平台展现的需求用户的会员特权数据不明晰等问题使得供需用户因交易条款引发的矛盾缺乏投诉解决渠道。
共享经济新业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对数据的监管与保护提出新要求。在政府部门政策推进与完善、公众用户与外部监督反馈的同时,行业平台的角色任务与作用不可缺少。在共享经济体系中,相关类行业第三方组织与平台不仅承担平台系统的搭建,同时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条款政策协调供需双方并连接平台外环境宏观层面的思想指导、氛围建设与平台内要素的监控、完善,在协调与桥接的基础上搭建边界条款与规则。但现今行业平台边界规则在政策约束中缺失,公众与其他主体从认知、预期、需求层面搭建的监督意识无法释放,政策反馈与吸收的渠道有待强化。由此,促进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当务之急是实现政策反馈层面的行业平台边界要素新增。
5 “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优化策略
“互联网+”共享经济方兴未艾,正处于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则同样面临利益相关者体验不佳、服务亟待优化等困境。基于其发展瓶颈,为了避免行业发展的“内卷化”弊端,笔者尝试提出政策优化策略,以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决策参考,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平台的数据治理。基于用户评论反馈问题与政策文本理想状态的综合对比,本文从政策执行、政策适应、政策反馈三个角度共同促进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政策优化,为共享经济平台营造良好的经营与服务生态,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
5.1协同治理策略推动政策执行共享经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数据治理政策的落地适应难度大,但是参与主体与体系构建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实现协同的前提在于意识的树立,强化利益相关者对政府与行业的信任,由此促进政策落地并适应共享环境。在瞬息万变的数据治理过程中,树立数据主人翁意识、数据责任意识、数据发展忧患意识,尤其是在共享经济数据采集、传输、人机交互、扩展开放使用过程中,遵守网络信息使用规范。其次,在意识网铺设的基础上推进主体联动。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是共享经济平台外环境数据治理的关键主体,从理论与体系构建层面把控方向,直接影响平台数据治理程度。平台企业作为平台环境构造与系统创造维护的重要主体,在数据治理政策优化过程中发挥响应号召、落实政策维度、执行政策要求的作用,促进共享经济平台内要素数据治理政策优化。公众,即供需用户直接使用共享经济平台并感知平台呈现的产品质量,发挥监督数据治理政策落实过程中实际效应并反馈现存问题、提供意见的作用,是政策优化的实际监督主体。
5.2大数据技术助推政策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为共享经济工作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政策文本的初衷是从宏观层面落地主体与体系的构建,但用户层面的反映是现有行业与专项部门的工作效果与预期偏差较大,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整合运用,从政策工具角度进一步做流程优化。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对象是平台生态系统中非结构化数据,治理的目标在于提升用户的信息获取速度与质量,而现有的数据技术通过分类、识别、挖掘无序数据中的潜在关联,推动平台数据分层、分类。在数据治理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平台呈现的数据可实时监测供需用户在平台生成的数据,同时也可建设数据治理与管理平台,实时收集平台数据暴露的问题以及供需用户反映的数据问题,并借助可视化技术呈现更直观的结果。在互联网环境与网络平台中,树立大数据意识、构建大数据原则、应用大数据技术是顺应潮流的推动平台、行业与政策的发展。
5.3渠道建设夯实政策反馈在共享经济平台内要素数据治理政策优化中,需求用户期望建设与平台系统的沟通与反馈建议渠道,要使渠道体系的要素全面运作,实现耦合融合,产生功能和优势的放大效应,渠道系统的首要运行机制应该是整体优化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完善其他要素的功能。在共享经济平台外环境数据治理政策优化中,公众与政府部门的直接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完善效果的提升。在纵览现有政策与标准,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系统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成熟的共享类数据治理团队与部门“呼之欲出”,沟通与反馈渠道的建设则会成为未来数据治理的重点策略优化方向。首先,建设主体间的沟通渠道,数据反馈问题在用户群体中感知明显,政府部门可通过开辟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意见收集专栏与渠道,将重心沉下去推动政策内容增加;其次,增强发现政策反馈的敏锐度,在多主体沟通交流、意见反馈的基础上,政府部门组织可借助先进技术与经验,完善政策需求的建设。
6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以数据治理类政策与标准文本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总结归纳数据治理的政策文本以及具体行业领域政策与标准存在的空缺,包括政策执行从平台内要素层面有待强化、政策适应从平台外环境有待优化,政策反馈从行业平台边界条款有待新增。基于上述问题,政策优化与完善的对策主要在于极力发挥公众在数据治理过程中的监督权力与平台行业的执行权力,基于相关者期望加深对政府与政策的信任感,形成共同治理价值观,积极参与并创新渠道与技术。
6.1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有:(1)从共享经济平台内、外、边界等层面提出平台数据治理框架,可以丰富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研究框架;(2)从共享经济平台数据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公众感知两个角度,对相应文本进行匹配分析,系统地发现共享经济数据治理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为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要素参考;(3)从政策过程视角提出政策执行强化、政策适应优化与政策反馈新增协同调整和优化的路径,可进一步丰富共享平台数据治理对策。
本文的实践启示主要有:(1)参与数据治理的各主体在共享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着公共信息资源共建共用和数据治理行业优化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实践中需要重视平台用户的影响,保护终端用户在治理渠道中的战略地位;(2)数据治理生态环境的完善需要主体善于发现和利用断裂、失控、无序的资源,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增强渠道体系的完整性、动态调整和有序演进;(3)从大数据中捕捉隐藏关联,影响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演化历程,这也表明当前时期,数据治理实践的重心将转向数据资源深度利用和多维挖掘应用等方向。
6.2研究不足及展望本文也存在不足:(1)所用分析素材还不够丰富。本研究使用了用户评论与政策文本,未来可开展访谈与调研,同时借助网络技术收集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分析。(2)所选案例还不充足。现有案例仅涉足于住宿旅游类与交通出行类,在后续研究将增加其它案例样本,如共享知识、共享餐饮等其它类案例,让研究结论更完善,适应面更广。(3)研究方法还不够丰富。本文主要使用定性方法,未来也可以考虑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相互验证和支持,如使用大数据驱动的政策仿真方法,开展多维度细粒度分析,以提升研究结论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