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
2021-08-30桑晓靖董丽娟万红莲
王 玲, 桑晓靖, 董丽娟, 万红莲
(1.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13; 2.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0 引言
【研究意义】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个地区土地集约规划利用对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地物的分布。探明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促进其土地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进展】PENG等[1-3]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与系统的研究。吴金华等[4]引入网络分析法确定权重,对陕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表明,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提高,城市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陈维肖等[5]研究发现,2006-2016年上海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始终保持高度集约状态,天津市和武汉市始终保持中度集约状态。土地利用程度及其产出是影响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子。向为民等[6]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具有动态性,其动态协调度的高低取决于城镇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重庆市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主要受城市土地投入强度与经济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切入点】目前,内江市处于成渝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机,其位于成渝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城镇化及工业化发展迅速,山地地形导致内江市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扩张利用速度加剧,土地利用混乱,冒进式土地利用方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7-9],不利于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10]。【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明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制约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内江市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四川盆地中南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是成渝经济圈重要的交通枢纽。2018年末,内江市辖区面积5385 km2,常住人口374.7万,人口密度695.75人/km2。内江市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和内江经济开发区,GDP约1 300亿,是四川省过千亿的经济大市之一。内江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随着成渝高速的贯通,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得到极大提高。但内江市作为第一产业占比极大的地区之一,处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地带,其地形条件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极低,经营模式粗放,农业集约化利用程度远低于成都市。目前,内江市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发展阶段,城镇工矿用地急速扩张,土地利用冒进,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愈加明显。
1.2 数据来源
选取2011-2018年内江市及同期成都市人口密度、土地农业利用率和人均建设用地等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12-201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2019)》《内江市统计年鉴(2012-2019)》《成都市统计年鉴(2012-2019)》《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2019)》。
1.3 方法
1.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理论,在参照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所需指标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与资料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主要选取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评价指标层,最终选取内江市的人口密度、土地农业利用率、交通用地比重等指标为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得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表1),以此评价内江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效率。
表1 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1.3.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不同变量的单位和变异程度不同,为消除其存在的差异,将不同量纲的指数化为无量纲化系数。阈值法是将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的阈值相比较,从而得到指标评价值得方法。研究采用阈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
式中,Mi为标准化值,xi为指标实际值,x0为该指标的阈值。研究将指标阈值确定为同期成都市相同指标的实际值。
1.3.3 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层次分析法[13]计算权重,共有4个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数据分组后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评价指标层,得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2) 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主要是判断该层次的指标与上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
3) 层次单排序。其是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而言的,层次单排序主要是为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即:
BW=λmaxW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B的最大特征根,W为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如果判断矩阵B具有完全一致性,λmax=n,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0,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CI越大,不一致越严重。考虑到一致性的偏离可能是由于随机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时,还需将CI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系数(CR)。
一般情况下,若CR<0.1,则认为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不具有满意一致性。
4) 层次总排序。运用层次单排序结果计算相较于上一层次的本层次所有元素的重要性权重值,即为层次总排序,为检验总排序的一致性,应进行一致性检验。
1.3.4 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计算 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进行,通过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取得标准化值Zi与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取得的权重Wi之积得出。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且与内江市同处于成渝一小时经济圈,在交通和政策等方面均有联系;因此,以成都市Zi成都的值为1,对应求出内江市各指标相对于成都市的标准化值Zi内江,标准化值大于1,则说明该指标在内江市状况优于成都市,反之则相反;以成都市各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均为100%,对应计算出内江市各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M)。
式中,Zi为标准化值,Wi为权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从表2可知,2011-2018年内江市的人口密度、土地农业利用率、人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比重、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公共预算支出、地均从业人员、地均GDP、地均农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和建成区绿地率的标准化值的变化。其中,2011年和2013-2018年内江市土地农业利用率标准化值均大于1,分别为1.237和1.019-1.736,2013-2018年内江市地均农业产值的标准化值均大于1,为1.095~1.134;其余指标各年份的标准化值均<1。表明,内江市2011年和2013-2018年土地农业利用率以及2013-2018年地均农业产值的基本状况均优于成都市,其余指标各年份的基本状况均较成都市差。
表2 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标准化值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经计算,土地利用强度(B1)、土地利用投入(B2)和土地利用效益(B3)的权重分别为0.73、0.19和0.08。其中,B1指标层中C1、C2、C3和C44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412、0.086、0.192和0.040;B2指标层中C5、C6和C73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86、0.018和0.086;B3指标层中C8、C9、C10和C114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51、0.005、0.012和0.012。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均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2.3 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值的大小代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即综合评价值越大,集约利用水平越高;综合评价值越小,集约利用水平越低。从图1看出,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为同期成都市的49%~68%,以2017年最高,为同期成都市的68%,2012年最低,为同期成都市的49%,差距正逐步缩小。根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标准(表3),2011-2016年处于基本集约利用阶段,2017-2018年处于较为集约利用阶段。可能原因:1)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四川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利用土地上资源更好、投入更多;2) 从土地利用强度、投入和效益看,内江市除土地利用率和地均农业产值与成都市差距较小甚至超过成都市,其他各项指标都与成都市差距较大;3) 2012年成都市土地农业利用率及地均GDP快速发展,而内江市发展平缓,且人均建设用地、人均交通用地、地均GDP及地均工业产值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导致2012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于2011年;4) 随着成渝一小时经济圈战略布局的实施,2016年内江市高铁开通之后,其城市价值极大提升,致使2016-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增速加快,与成都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图1 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表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标准
3 讨论
土地集约利用格局关系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发展[14-16]。杨俊等[17]认为,进入新时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上可实现“不增地,多增效”甚至“地减量,效增加”。李欣等[18]研究发现,南京市江宁区的百家湖片区的商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工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较为均衡。曾好等[19]研究表明,武汉市集约利用程度处于一般集约水平,制约武汉市土地集约水平的最大因素是土地低碳水平。结合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模型,通过与成都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仅为同期成都市的49%~68%,总体呈上升趋势,差距正逐步缩小。其中,2011-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处于缓慢发展阶段,2016-2017年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口密度、交通和GDP,应调节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提高内江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选取2011-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时间尺度较短,不能全面地反应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趋势,加上研究区指标数据获取的局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
4 结论
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为同期成都市的49%~68%,差距正逐步缩小;人口密度、交通用地和GDP是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最大制约因素。
5 对策与建议
5.1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经济是各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数,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即反映单位土地上投入状况[20]。从内江市与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比发现,经济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较大。内江市经济发展程度低于成都市,其作为成渝之心,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时,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内江市作为一个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地区,在农业领域应加大土地利用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每寸土地的产出,并提高农业机械占有率,扩大机械化耕种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借助高铁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内江市的GDP。
5.2 引导土地利用立体化发展,优化其利用的空间结构
由于土地资源极其稀缺,各地区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加之土地盐碱化和污染等问题,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就更少。所以,引导土地利用立体化发展,扩大土地利用空间显得极为重要[21]。内江市发展历史较短,城市立体化程度不高。城市立体化大多数只是修建高楼大厦向空中发展,而非空中地下同步发展,导致大片城市可利用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内江市应引导土地利用立体化发展,优化其利用的空间结构。
5.3 加大内江旧城区改造,挖掘其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最密集的区域为市中区和东兴区,其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低下。旧城区占据了市中区的大部分土地,土地利用分区不合理,城中村现象严重。为提高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对旧城区容积率较低下、建筑密度不合理的区域进行改造,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取缔城中村,尽可能地营造更加宜居生活的城市环境。
5.4 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面积,大力开展农用地复垦
农业是维系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产业,农业产出的多少与优劣对人们的生活品质影响极大[22],在内江市广大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更低,大片农业用地由于地形等因素限制,未实现集约化利用,土地产出效率低。此外,内江市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土地大范围撂荒。为提升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生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复垦农用地,减少土地撂荒。
5.5 大力发展交通,提升集约利用可能性
交通是带动区域快速发展的纽带[23]。内江市处于成渝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仍然不高。究其原因:内江市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并未发挥其交通枢纽的作用,2011-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成都市相比无显著变化;因成渝高速贯通,内江市2016年GDP增加近100亿,是2015年增加额的2倍。所以,要提升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必须将交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内江作为成渝之心的交通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