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飞扬 纵情赛场 让体育放飞学子梦想

2021-08-29李小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运动会青少年体育

李小伟

编者按:以“跟党走、逐梦想、最青春”为主题,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历经15天在山东省青岛市闭幕。来自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3个代表团的近3200名大学生和近2600名中学生参加本届运动会,本届运动会设置了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12个项目,共决出348枚金牌。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调研了当地学校体育工作并召开了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此外,还举行了为期2天的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科报会)。为更好地呈现本届运动会、科报会的整体情况,结合本届运动会的概述、新闻发布会、当地学校体育工作调研校及科报会整体情况,本期精选了本届运动会的概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以下简称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摘登)、青岛嘉峪关学校“体教融合”经验分享及科报会会议整体情况、综述、体卫艺司副司长刘培俊在科报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摘登)及部分获得科报会一等奖论文(摘登)、一等奖作者感受等内容,以通过本期专题呈现,让体育教师深入全面了解本届运动会及科报会整体情况,为体育教师未来参与下一届科报会及其他科学论文报告会等提供参考。

7月的青岛,敞开海洋的胸怀。学运的圣火,点燃神州青春的激情。7月17日晚,历时15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学生运动会)在山东青岛闭幕。

本届学生运动会是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之际隆重举行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运动会,因为本项赛事首次集合全国大中学校的运动健儿角逐青岛,是亿万青少年学生青春风采的集中展示。

高度重视,凸显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关心关怀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学生运动会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体育盛会,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3个代表团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队医约7200人,裁判员约1200人,各地工作人员约1000人,志愿者服务人员约3000人,工作人员约1600人,以及参加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科报会)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40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本届学生运动会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为宗旨,以“跟党走、逐梦想、最青春”为主题,以“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为原则。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运动,这既是全国学生的一次体育盛会,也是莘莘学子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向党的百年华诞的重要献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开幕式。期间,孙春兰调研学校体育工作并召开了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全体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促进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孙春兰指出,各地和学校要全面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把体育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属于青少年,希望寄予青少年,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要重点解决时间、教师、场地、比赛问题,时间上鼓励学校一天一节体育课、保证每天1个小时校内体育活动不被挤占,师资力量可以通过专兼职、购买服务等多渠道补齐缺口,场地设施达到配备标准、保障体育教学与活动需要。要多开展一些比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整合教育、体育系统的青少年赛事,形成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竞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带动学校体育发展。

孙春兰出席学运会开幕式并召开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和对青少年体质的关心,这对于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意义深远。

教育部长陈宝生出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并致辞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期间,进一步强调要建设体育强国。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对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在刚刚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孙春兰副总理参加了开幕式,和我们共同见证学生们的青春风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陈宝生部长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陈宝生强调,要堅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体教融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及教育部领导的殷切期盼,体现出学校体育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应乘势而为,努力挖掘体育的综合价值和育人功能。

敢于拼搏,展示风采,学运会凸显育人功能

本届学生运动会共设置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8个常设项目;帆船、羽毛球2个非常设项目;沙滩排球、跳绳2个竞赛小项。最终,12个项目共决出348枚金牌。其中,大学组14人15次破13项赛会纪录,1人1次平1项赛会纪录;中学组4人2次破2项中学生世界纪录(30秒单摇跳、30秒交互绳单摇跳),1人平1项中学生世界纪录(30秒单摇跳),18人17次破11项赛会纪录。与此同时,青年学子展现出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让参赛官员、选手和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本届学生运动会“彰显了体育的育人功能”。

本届学生运动会结束后,全国学生运动会将与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为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于2023年在广西南宁举办。闭幕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蔡丽新接过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会旗,这项全国最高级别的学生体育赛事进入广西时间。

“破纪录”在本届学生运动会中并不鲜见,作为首次设立的项目,跳绳不仅打破多项世界纪录,也让更多学校体育工作者看到了这项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运动项目在校园里发扬光大的无限可能。众多学校师生表示,今后将大力在校园内推进跳绳运动及其蕴含的文化产品,用“小跳绳”撬动学生体质提升。

学生运动会不仅是学生运动员切磋技术、比拼体能的舞台,更是学校体育文化风貌的较量和展现。闭幕式上,北京市、天津市等29个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辽宁省、山东省等33个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40所高校获“校长杯”。来自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澳门特别行政区近万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经过顽强拼搏,创造了新的辉煌,完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保障服务到位,助力赛事精彩圆满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学生运动会由2020年8月延期至2021年7月举行。同时,本届赛事在赛事规模、参赛人数等方面超过往届。赛事之所以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完备的服务保障工作必不可少。

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各项筹备工作推进有力,实现运动会“简约、安全、精彩”的。

据悉,筹备工作做好了8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从2017年12月成立以青岛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学生运动会青岛市筹备工作委员会,到2019年初成立了市教育局筹备工作小组,逐渐形成了以市筹备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筹备工作小组、各项目承办单位单项竞赛委员会为框架的三级筹备组织架构;二是有序完成赛事各项组织工作。秉承标准化办赛理念,结合本届学生运动会实际,制订了竞赛工作3大类36项竞赛标准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努力提升竞赛筹备组织工作水平;三是圆满完成场馆改造升级工作。确定竞赛场馆16处,以青岛国信体育中心为主会场向四周辐射,所有竞赛场馆已达到办赛水平;四是精心做好开、闭幕式准备工作。共有近30所学校参加演出,参演学生达1700余名;五是统筹做好接待服务工作。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本届学生运动会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各省为单位的官员代表、领队、教练员、队医等来青岛人员分散住宿;六是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本届学生运动会共招募志愿者3000余名,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七是精准落地安保、医疗、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公安部门牵头成立由交通、消防、特勤、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安保专班,与市卫健委共同建立医疗卫生保障联席制度,明确了定点医院、救护车、水质监测等相关工作职责,对心脏体外除颤仪等救护设备的使用进行了全员培训。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研讨制订了12套营养带量食谱。各承办单位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制订详细的工作流程、方案和预案,确保兴奋剂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八是严格履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订了《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疫情防控方案》,同时,在全员核酸检测、住宿疫情管理、餐饮疫情防范、车辆疫情管控、防控物资配备等方面,做出具体的防控要求,所有工作,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慎之又慎。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迈进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大中学生运动会经历了从大学和中学分开举办运动会,到大学和中学合在一起举办运动会,再到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本届赛事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的发展。

本届学生运动会通过打造全国性竞赛平台,将学生在“教会、勤练”中掌握的运动技能集中展示出来,检验各地实施“以体育人”的实效,更好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深化改革,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学校体育事业成效显著密不可分。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我国学校体育取得了骄人成绩。

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十三五”时期,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数量从50.2万名增加到59.5万名。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为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了10万名体育教师。

体育场地设施不断改善。会同相关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我国小学和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率分别達到90.22%和93.54%,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达到96.8%,改善了办学条件。

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不断完善。以足球为先导,积极搭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参赛学生达1500万人次,逐步推广至篮球、排球、武术、冰雪等项目。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向好。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2021年初完成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2016—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良率由26.5%上升至33%。这些都为青少年体育发展、体质增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帮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届学生运动会举办期间,以“健康中国: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科报会召开。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论文4585篇,遴选优秀论文1242篇。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理论体系逐步建立,这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猜你喜欢

运动会青少年体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我要参加运动会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