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时角度看构式“再×不过”可变构件范畴变化

2021-08-28范淑萍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
关键词:历时

【摘要】“再×不过”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构式,其可变构件“×”的范畴自其产生就一直在变化。现代汉语中“×”的范畴有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从历时角度来看,形容词范畴方面,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在减少而表积极意义者在增多;动词范畴方面,由一般动词扩展到动词短语,并出现主谓结构类、述宾结构类的短语,甚至还有兼语类的短语。

【关键词】再×不过;历时;范畴变化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121-02

一、引言

構式“再×不过”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例如:

(1)当然,在客厅的书架或壁炉上放套百科全书,是再好不过的装饰品了。

(2)正如那句英文谚语:睦邻是福,这句话用来形容巴中两国的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3)男强女弱的家庭结构,似乎再天经地义不过了。

(4)不过我觉得这是再有意义不过的一件事了。

以上例子里面都包含有一个共同格式“再×不过”,它具有以下特点:从音节上来看,“×”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从词性上来看,“×”有形容词、动词和短语;从整个构式的语义上来讲,“再×不过”表达极值义,如例(1)中的“再好不过”作定语,修饰“装饰品”,体现说话者认为没有比百科全书更好的装饰品。

近年来,有关“再×不过”的研究颇多,但多数主要从历时角度研究该构式来源,或从共时角度研究该构式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该构式中可变构件的音节,共时范畴等。其中,“再×不过”这一构式的来源,已被许多学者深度探讨,并得到丰富的成果。例如董正存认为“A不过”是最先产生的表达高程度义的结构式,“最A不过”“再A不过”是在“A不过”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在谓词性成分A前添加副词性成分“最”“再”而最终形成的。虽然有文献指出构式“再×不过”中构件“×”的范畴,却少有文献从历时角度对该构式的能产性以及开放性变化进行具体阐述。本文从历时角度出发,基于十亿级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简称CCL),再利用语料库语言学和统计学原理,探讨可进入“再×不过”构式的成分有哪些,以及这些成分从该构式产生初到现在的变化。

二、可变构件“×”的范畴特征

(一)现代汉语中“×”的范畴特征

本文从CCL语料库里筛选出了包括重复出现的“再×不过”有效语料1257条,“×”不重复出现的词共199个。

表中的“频率”是指该词在有效语料中包括重复出现的次数,“词数”是指在有效语料中,重复出现该次数的词有多少个。

在表一中,相对高频词一共有14个,占总词比为7%,在所搜查到并筛选的有效语料中共出现了936次,其中包括重复出现的词。占总有效语料比为74%。表二中,低频词共185个,占总词比为93%。这些词同样包括重复出现的词在有效语料中共出现了321次,占总语料比为26%。从这两张表可看出在现代汉语中,构式“再×不过”中的高频词很少,多数为只出现一次的低频词。为验证这一现象,又随机在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研究院的BCC语料库中做了抽查,发现无论是在哪种语体领域,无论语料库的大小,这种现象是会一直出现。这一现象说明构式“再×不过”中的可变构件偶发性很强。它从另一个方面表明,构式“再×不过”还处于成长阶段。

在199个词中,动词性的有16个,占总词比为8%,在语料中包括重复出现的词共88次,占总语料比7%。这些动词是根据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定的词性,他们分别是:大众化,感激,侵权,胜任,为熟悉,像,信任,应验,随顺,了解,熟悉。另外还有5个动词词组,兼语结构:令人兴奋;述宾结构:有道理,有意义,适合他;主谓结构:政治正确。从表三中,可以看出现代汉语中构式“再×不过”可变构件“×”的范畴特征有动词、动词词组和形容词,其中形容词占绝对优势地位,动词较少。

表四代表在现代汉语中构式“再×不过”可变构件“×”的形容词范畴特征及其分布情况,从此表中可以看出构式“再×不过”对词语的偏向选择,褒义类形容词在总词中占大多数,出现频率高,这就决定了整个“再×不过”构式义偏褒义,这是该构式的主观性表现之一。

(二)古代汉语中“×”的范畴特征

在古汉语语料库中,共找到了有效语料(包括重复出现的词)44条,共37个词。其中,相对高频词有且仅有一个,就是出现了六次的“好”,其他词均为在语料中出现了一次或者两次的。

从表五中,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中构式“再×不过”可变构件“×”的范畴特征有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形容词占绝对优势地位,动词则很少。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在构式“再×不过”产生之初,它对贬义形容词的选择倾向性虽没有褒义形容词那么大,却也占一定的比例。

三、从历时角度看构式“再×不过”可变构件范畴变化

就动词方面而言,古代汉语中“再×不过”可变构件为纯动词,只是其所占比无论是从词的数量还是语料出现的次数来说都很少,在现代汉语中则也一样,这点没什么变化。而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动词词组则是古代汉语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的范畴从动词扩展到了动词词组。正如动词的数量会随着时间和语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多一样,那么只要语义上没有歧义,相信动词词组的数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料的数量而增加。

从形容词方面来看,现代汉语中“×”为贬义形容词的词共37个,占总词比20.2%,共出现53次,占总语料比4.5%。而在古代汉语中,贬义形容词有12个,占总词比34.3%,出现次数14,占总语料比33.3%。无论是从所占总词比的变化来看,还是从语料中的出现率来看,都可以很确定地说,“再×不过”中“×”为贬义形容词的用法正在减少。这也是之前研究“再×不过”结构的前辈们都认为其可变构件多为正向形容词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本文基于大型汉语语料库,利用统计学原理和从历时角度考察了构式“再×不过”中“×”的范畴变化。本文发现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中,该构式可变构件的高频词较少,大多数词只在语料中出现一次。这一现象说明构式“再×不过”还在动态发展当中。从古至今,构式“再×不过”在动词范畴方面增加了动词词组,而形容词方面则为贬义形容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有所减少。同时本文还发现构式“再×不过”可变构件偏向选择褒义类形容词,这使得该构式义偏褒义类,是构式“再×不过”主观性表现的一种。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考察,希望能对构式“再×不过”的研究和考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煜.“再×不过”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徐晓阳.“再×不过”构式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董正存.从结构式增扩看高程度义结构式“最/再A不过”的产生[J].古汉语研究,2018,(04):50-63.

[4]许艳敏.汉语极义的构式语法化及其语义主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雷冬平.极度构式“最/再+×+不过”的构成及语法化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01):

113-116.

[6]吴芝欣,谭晓平.“再+×+不过”的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4):62-63,6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

范淑萍,女,汉族,江西上饶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历时
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
常用词“怠”“惰”“懒”的历时演变
极值波高与历时联合分布的重现水平分析
对《红楼梦》中“不好死了”与“……好的”的历时考察
古今字“兑”“说”“悦”“敚”历时考察
比较框架下的复杂社会历时性分析——未来的举措
“非X不Y”句式的历时演变轨迹探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无可无不可”的句法、语义及其历时演变
历时九年的星际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