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交叉口交通改善研究
2021-08-28余李艳
文/余李艳
1 前言
交叉口是交通在不同方向交汇、转向及通过的节点,在维持交通有效通行、减少延误的原则下,理想的交叉口是不超过四路交叉的节点,且不存在错位、畸形及小夹角等。但在城市的发展中,由于本身地形及原有路网的影响,尚且存在部分异形交叉口,加之种种原因其不能被取代更新,在一定时期内仍需发挥其交通功能。为了避免其成为交通瓶颈点,针对此类交叉口的改造优化对于改善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优化城市整体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2 异形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
异形交叉口多为多路交叉或锐角交叉,视距不良及路权不明等因素都会影响交叉口通行秩序,造成交通隐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车辆行驶轨迹复杂,交通秩序混乱
由于本身为非常规交叉口,进口道与出口道错位,不同方向进入交叉口的车流通行权不明确,车辆行驶轨迹复杂无规律,秩序易混乱。
2.2 交叉口未合理渠化
交叉口渠化不到位,交叉口距离过长,车辆未能合理利用绿灯时间,延误增加,交叉口通行能力低。
2.3 信号配时未与交通量相匹配
目前,城市道路拥堵时段一般集中于工作日早晚高峰,潮汐现象明显,部分交叉口信号配时未能与交通量相匹配,造成交叉口延误加大,成为瓶颈。
3 改造原则
3.1 化繁为简,简化交通组织
依据交通调查需求分析,可适当限制或封闭交通量较小的路口,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
3.2 渠化交通,化异形为标准型
渠化交叉口,转变冲突性质,规范车辆行驶轨迹,使其成为一个正常的标准路口,从而降低异形交叉口本身不利的几何特征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3.3 优化交通信号配时
根据交通量,合理优化配时,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减少延误。
4 案例分析
本交叉口为同集路-集源路-岑西路交叉口,同集路主线下穿,地面层信号灯控。同集路为主干路,集源路为次干路,岑西路、银江路为支路。
4.1 现状交通
4.1.1 交叉口渠化方式
现状为五路异形交叉口(5 进6 出),银江路为单向通行(单出)。
图1 现状交叉口渠化方式
4.1.2 现状管理方式
图2 现状交叉口信号灯相位
4.1.3 现状交通分析
现状采用四相位信号灯控制,各相位黄灯时间各为3s,全信号周期190s。
通过现场调查该交叉口,早高峰主要车流方向为同集路进岛方向,晚高峰主要车流为往集美同安方向,潮汐现象较为明显。现状交叉口平均延误228s,饱和度1.24,处于F 服务水平。
表1 现状交叉口交通量分析(pcu/h)
集源路进入同集路、银江路方向车流通过交叉口距离较长,无法高效利用绿灯时间。同集路南北进口道直行车道通行能力不足,岑西路南进口道缺少左转车道。
4.2 改造思路
对交叉口重新渠化,设置待行区,缩短通过交叉口时间;优化配时及车道设置,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4.3 改造方案
4.3.1 改造后交叉口渠化方案
根据现状交通量以及实际转向需求优化,重新分配渠化交叉口进口道,合理渠化,增加路口导流线及车道地面标线;对于集源路东进口道增加两次黄灯亮时的待行区,缩短车辆通过交叉口距离,提高绿灯利用;同时,相应地增加分道行驶标志、禁左标志及待行区指示标志。
图3 改造后方案
4.3.2 改造后交叉口信号配时
改造后信号配时顺序如下图所示,各进口道黄灯时间各3s,全信号周期时间192s;针对集源路(东)进口道设置2 次信号待行区,已解决交叉口距离过长、不能合理利用有效绿灯时间的问题,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图4 优化信号配时方案
4.4 方案评价
利用Synchro 软件,对改造后的方案进行仿真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由原先F 提升到D;改造后整体交叉口通行能力提高,平均延误减小。
表2 改造后交叉口分析
5 结语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本文对异形交叉口改善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新建交叉口:避免出现多路、错位、畸形以及交角小于70°(特殊困难时为45°)的斜交交叉口[1]。
5.2 现有异形交叉口:应做好现状交通量及需求调查,弱化交通量较小的方向,化繁为简;渠化交通,化异形为标准;优化信号配时,减小交叉口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2]。
本次实例分析仅涉及单个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没有统筹考虑片区内其他交叉口对本案例的影响,后期还需与交通管理部门对接,对区域整体交通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