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超真实视域下的CG动画角色
——以《狮子王》(2019)为例
2021-08-28张春亮李炫錫
韩 哲 张春亮 [韩]李炫錫
(1.韩国东西大学影像内容学系,韩国釜山 47011;2.潍坊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山东潍坊 262700)
一、让•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
拟真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模仿论。他认为: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摹仿现实事物的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开始被重新解释。与他的老师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和真理是通过人的经验所发现的事物和真实的普遍性质。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了在上帝死了的时代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哲学思考。他指出形而上学和基督教是虚构的代表,并将它们定义为二元论。以二元论分离的灵魂和肉体重新和解是永恒的回归。永恒回归的循环不是回归同一事物,而是新事物的重复复制。本雅明说明了原真性与技术复制。在原作中,“灵韵”是通过悠久的传统形成的。随着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照片和电影等艺术作品的变化使“灵韵”消散。被复制意味着从原作中脱离出来,赋予了重新定义复制的拟真的固有性。到了后结构主义时代,则指的是福柯的类似和相似的概念。18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变化。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信息化社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脱离近代的思想,人类思维通过后现代主义延伸到各个领域。现代哲学家中特别是德勒兹颠覆了拟真的概念,形成了新的意义。他将拟真与柏拉图的理念分开来,并将它们与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认识联系起来,超越了认识论问题,打破了被称为“对客观真理的否定”的真理边界。拟真通向拟像,让•鲍德里亚以此来审视现代社会的本质。
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和《恶的透明》中将拟像分成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仿造,指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要模式;第二等级则是生产,指工业时代的主要模式;第三等级则是拟真,指目前这个受代码支配的阶段的主要模式;第四阶段则是碎片,指“拟像量子物理学的新粒子”,在其中“没有任何(价值)参照物,价值借助纯粹接触的又是在所有方向辐射,占领所有缝隙。”超真实就是诞生于拟像的拟真阶段,在碎片阶段,得以完全显现。超真实是指“一种无本原和真实性的真实”“比真实还要逼真的超级真实现象”。以符号的话语来看,现代社会中作为能指的虚拟仍然是指涉作为所指的真实。当进入碎片阶段时,虚拟便只会指涉虚拟,虚拟使得真实的永久离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虚拟比真实更加真实。”
二、从拟人化到拟真:动物角色
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是指将人类的形态或性格赋予到动物、事物上。所以拟人化动物角色指由人类创造的,不仅是融入了人类多样的肢体动作、生活习惯、语言,更是赋予了其面部表情、性格情绪等特点,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早在三万年前的史前,人类就用猛犸象牙塑造了人与动物相结合的“狮子人”形象,可以说它是人类最初的拟人化作品。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拟人化已成为人类普遍观念和情感认知方式。拟人化的动物角色形象可以看作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艺术化表现手段。美国电影中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美儿童文学作品和漫画。《爱丽丝梦游仙境》(1865)中穿着背心的兔子,《柳林风声》(1908)中充满虚荣的蟾蜍先生等。这些高人气的拟人化动物形象都是以动物的面部,完全模拟人类衣着,根据人类职业所设定的服装,直立行走,用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思考和行动比起动物来说更像人类。拟人化的动物角色在20世纪初期风靡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只叫菲利克斯的猫。这只猫表情丰富,拥有人的思维模式。在菲利克斯的启发下,美国著名动画大师迪斯尼也相继推出了幸运兔奥斯瓦尔德、唐老鸭、小鹿斑比等拟人化角色。并受到粉丝的大力追捧,成为美国商业电影的主流。
本文所说的拟真动物是指,那些外形虽然与真实动物没有区别,但依然具备人类语言思维的角色。随着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拟人化动物逐渐拟真化。初期阶段像《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等2D动物角色和实际场面相结合。1999年由罗伯•明可夫执导《精灵鼠小弟》成功将3D动物角色与实际拍摄相结合,片中斯图亚特除了模仿人类表情外,整体质感已经接近真实的老鼠角色。之后出现的真人加CG动画《加菲猫》(2004)、《纳尼亚传奇》(2005)、《鼠来宝鼠》(2007)、《瑜伽熊》(2010)、《拯救小兔》(2011)等作品,可以说《精灵鼠小弟》引领了真人加CG动画电影制作的热潮,但是从角色造型来看,动画中的角色更倾向于拟人化。2016年,乔恩•费儒导演的电影《奇幻森林》更是采用了先进的动作捕捉和CG技术,使电影中动物角色头发、身体动作等与真实动物更为接近,从而达到拟真化的效果。
三、《狮子王》(2019)中的角色形象与超真实
乔恩•费儒执导的《狮子王》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真人音乐剧动画。根据1994年同名动画电影改编。虽然与原作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但创作者通过使用虚拟实拍技术,将原作的所有动画场面以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形式进行还原。1994年的拟人化的动画角色,在2019年以新的技术力塑造了拟真化的动画角色。乔恩•费儒导演在2016年执导的另一部电影《奇幻森林》中的角色也是拟真类型的,但从表情和身体的演绎方面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拟人化的元素。在《狮子王》(2019)中通过探索世界万物的运作规律,把握背后的物理法则和数学运算法则,并对生物、物理运动、现象、光照等真实模拟,用电脑再现这一切的视觉性感知,生成了超真实化的图像。并利用这些技术消解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达到了用实际摄像机进行无法拍摄到的故事。而且不仅是角色形象的拟真,在动画表演方面也最大限度地抹去了人的痕迹。在表现最丰富的感情的瞬间,观众们也看不到动物角色的脸部表情的任何变化,仿佛像是在看一部动物纪录片一样。这是一部完全没有人类角色的拟真动物动画电影。
另外,《狮子王》的叙事是典型的英雄之旅模式。故事的核心是复仇和成长,辛巴的旅程经历了启程、历练、回归三个阶段。并在拟真效果和梦幻般的叙事中体现了超真实的特征。CG动画片《狮子王》中拟真的视觉吸引观众只不过是“宏大的现实反映”。接下来,观众们根据英雄之旅的叙事结构沉浸在剧情之中,这时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开始进入“与宏大的现实不同”的阶段。根据观众随着剧情的变化陶醉在虚拟环境中获得快感,而这一瞬间的虚拟世界,已经“隐藏了宏大的现实的不在场证明”。它让观众接受虚拟世界的独特设定,完全忘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观者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并与虚拟世界成为一体,他们遇到的不是真相,而是伪装成真相的拟真。
四、结语
CG动画《狮子王》(2019)从1994年的2D制作到3D制作,从CG制作到VR制作,从真实到非真实,从非真实到超现实,高科技技术力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视觉感受。然而我们透过高科技技术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以这种方式来认识世界,真正的真实已被消解,我们所看见的就是被高科技技术所操控的符码组成的“超真实”世界。我们在以这种方式获取认知,也可以说是超真实以符号的形式取代了真实,真实与符号的指涉关系不在,符号本身就是真实。那么真实世界便是一个由符号决定的世界。因此,作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超真实是指比真实更加真实的超级真实的状态。正如学者Manuel Castells所言:“CG动画是‘真实的虚拟文化(the culture of real virtuality)’,超真实美学是这种‘真实虚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