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元人才培养的路径思考
2021-08-27叶蔚萍党永龙
叶蔚萍 党永龙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地位非常重要。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人才需求,是高职教育从业人员努力的基本方向。在“百万扩招”的大背景下,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前期该校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精神和多元人才培养相关情况为依据和切入点,探究该校在多元人才培养领域的方法模式及典型经验,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点带面管窥云南省高职院校在上述方面的一个基本情况。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多元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28-02
一、学校多元人才培养的路径措施
(一)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宽进严出”
1.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以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導,制定下发了《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人员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组织各二级学院深入扩招学生所在的企业、行业主管政府部门调研,并邀请企业、行业主管政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针对社会人员特点,分类、分专业编制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占比
结合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目标、预期期望,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落实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突出核心技能培养、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70%左右,实践性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遵循社会人员特点和成人教育规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取消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的开设,增设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救援、国防教育、职业素养等课程,在课程安排设计时明确分段授课计划、授课形式、授课地点、考核方式等内容,开发适用于社会人员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
将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积极开发工学结合在线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3.构建多元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前期相关调查和情况分析,就读该校高职扩招的学生就业人数为1483人,为保证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采取了多元培训模式。
推行现代学徒制,建立“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完成,建立“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政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按照企业生产和学员工作生活实际,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采取工学交替、在岗培养、线上线下、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
贯彻课程学习中心思想,学生课程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思政课程学习采用“线上学习+现场讲座”方式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采用“线上学习+线下指导”方式开展,专业课程学习采用“理论知识集中学习+技术技能基于工作过程”方式开展,树立“双元培养、工学结合”的中心思想,一门课程多位教师承担,理论教学部分由学校教师主承担,实践教学由校企共同承担,实践教学采用集中训练和基于工作岗位过程指导提升方式,让广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深入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利用好学校已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及专业资源库平台建设的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校目前第一阶段涉及思政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已圆满完成(2019年11月—2020年3月),现正在积极安排进行第二阶段涉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在每个阶段,学校充分结合学生的生产实际安排学习时间,如有学生不能参加本阶段的学习,可以继续参加下一次的课程开课学习。
4.积极推动“三教”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政校企”共建教育教学团队,共同选派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管理团队、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教学团队工作;将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理论教学知识点、实践教学项目,明确课程理论、实践学时分配,理论教学考核方式、实践教学项目评价方式,积极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形成一套完整课程教学资料;深入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利用好学校已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及专业资源库平台建设的课程,开展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广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5.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严格基于过程性的评价考核,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理论纸质考试+平时成绩确定综合成绩的方式,形成过程性评价考核,基于岗位技能标准,从“反应—学习—行为—绩效”四个层次,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兼顾技能和业绩考核,构建由学生、企业、学校和行业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其次,完善学习成果认定。积极探索“学分银行”试点,理论课程以16学时计为1个学分,实践课程按30学时计为1个学分,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推行,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模式,建立技术技能积累与学分转换制度。针对不同专业,细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认定为课程学分的标准,细化学员参加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技能竞赛、培训获得的证书认定学分标准,细化学员获得的奖励证书、发表论文、发明技术等成果的对应转化。
(二)通过高职扩招有效推动精准扶贫
学校扶贫帮扶点位于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委会,富源县地处云贵交界,是刚脱贫出列的国家级贫困县,又是云南省产煤大县,学校结合高职扩招政策和办学特色,认真践行国家通过高职扩招推动精准扶贫的理念,开展了“五个一”行动:即走访一个集团(云南东源恒鼎煤业有限公司)、一个煤矿(后所煤矿)、一个能源局(富源县能源局)、一个分局(富源县能源局大河分局)、一个村(大河镇恩乐村)。学校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动员当地符合报考条件村民参加高职扩招,被录取学生将采取学费减免等举措助力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后就近就业,最终达到脱贫就业的目的。
二、意见及建议
从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一年以来在多元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举措来看,很多的方法和经验是值得同类院校提倡、借鉴与学习的。但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诸如,招生宣传模式单一、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不高、招生专业人数不平衡等。这些都有待于在后续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逐一解决。据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创新招生宣传模式,探索利用单招考试扩大招生宣传
随着近年来学校的高水平发展,在云南省内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单独考试招生工作获得了省内高中师生的大力支持。应进一步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改变之前招就处工作人员到高中学校宣传的单一模式,探索利用单招考试期间举办校园开放日或者高中带队教师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带队教师到校参观交流,此举能让高中教师和考生主观地了解和认识学校,对招生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继续深化校企合作,采用多元化招生模式
随着2019年现代服务学院新生录取报到,与武汉伟创聚赢公司联合办学第2年学生入校,学校招生工作在校企合作上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2020年除了继续就电子商务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及现代服务学院继续开展招生外,还将积极进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校企合作专业申报和招生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三)探索新举措,破解专业人数不平衡难题
学校近年来招生录取情况渐入佳境,但存在招生專业人数不平衡的难题,如学校传统专业煤矿开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矿山机电技术等专业教学实训师资力量雄厚,就业形势火爆,毕业生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但属艰苦专业招生形势严峻。而部分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足,高校间专业同质化严重,如会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药品经营与管理等。破解这一难题可以考虑的措施有:
1.深入研究多元化招生政策,采取积极的招生策略,如联合贵州湾田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拓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利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
2.针对提升艰苦专业招生吸引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探索建立艰苦专业奖学金制度,开拓就业市场成立订单培养模式;增加在录取过程中对艰苦专业向省招考院申请降分录取或者申请针对艰苦专业录取建档立卡户考生的特殊录取政策,助推扶贫攻坚,逐步解决艰苦专业招生难的问题。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进行的多元人才培养既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历史使命,又是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任重而道远。分析和总结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元人才培养方面的路径措施,提出意见及建议,以点带面管窥云南省高职院校在此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使同类院校获得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及方法,正是新时代高等职业发展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8-09-11.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R].2019.
[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R].2020.
[4]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
[5]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贯彻落实《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基本情况[Z].2019.
[6]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宽进严出[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0-06-09.
[7]叶蔚萍.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精神及多元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报告[Z].2020.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