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执着坚持激荡青春 绽放蓬勃生命力量
2021-08-27刘波
刘波
长期以来, 严重紧缺的能源始终制约着巴基斯坦经济领域的稳定增长。如何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不仅是该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也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殷切之盼。
2015年3月5日,时任巴基斯坦能源部长阿巴西亲自为巴基斯坦第一个专业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项目的运营揭牌,并在2017年8月27日以巴基斯坦总理身份正式为项目挂牌。
该项目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码头建成后将为巴国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总占比10%~15%的天然气。除每年可为当地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能源进口费用外,更对缓解当地能源短缺、增加就业、节能环保等方面带来巨大带动效应。建设这样一个高标准的大型码头,从签约到完工,总用时不到300天,创造出世界同类码头建设速度新纪录。
2016年12月31日,巴基斯坦第一个现代化煤码头——PIBT煤码头顺利实现整体移交。未来,该码头将凭借短期800万吨/年、遠期1200万吨/年的卸煤能力,满足当地水泥工业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多个内陆燃煤电站的用煤需求。既较好地契合巴基斯坦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对深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中巴能源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以上两个码头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朱俊内心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当时年仅27岁的海外建设者,以攻坚克难的专业精神,取得咨工方和业主的广泛信任与欣赏,用执着和智慧让中国建设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缘起“港湾” 梦想起航
朱俊用“热爱”来描述从事了8年的事业。如今,他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港湾”)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项目管理、市场开拓的复合型专家,朱俊称,能够走入海外项目建设领域,其实是一种缘分。
1998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几乎同时在中国南北暴发。看着电视中洪水肆虐的场面和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感人事迹,南京的小朱俊,第一次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懵懂认知。随后开建的三峡工程,其宏伟的建设场景,更让刚上初中的他深深感受到大国工程的磅礴魅力。
幼时的梦想就像一枚指南针,为朱俊的人生指明了前进方向。2012年6月,学习水利工程专业的朱俊研究生毕业,正在读博和就业间犹豫抉择之际,恰逢中国港湾来武汉大学进行校招,其国际工程方面的工作内容让他感到耳目一新,便特别想去尝试。
带着对梦想的追求,朱俊的命运同海外项目建设结缘,并扎根巴基斯坦7年之久。也正是这个契机,朱俊得以见证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涵养的家国情怀。
初出茅庐 任务空前繁重
自2012年7月加入中国港湾以来,朱俊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汲取。入职后,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被选调到中交第四航务勘察设计院进行设计技术与设计管理的交流培训。培训期间,朱俊端正不苟的学习态度得到中交四航院同事领导一致肯定。为了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他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并考取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证书及一级建造师证书,先后在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种改进的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边坡稳定的有效应力及孔隙水压判定法》等5篇专业论文。
学成归来,年轻的朱俊被调至巴基斯坦参与工作,他对项目建设发自内心的喜爱,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不断加深。
朱俊作为码头结构专业设计负责人参与的巴基斯坦LNG项目和PIBT项目同时中标,并于2014年5月份正式签订合同。据了解,这两个项目均为欧美标准体系下的EPC(设计施工总承包)现汇项目,是涉及港工、结构、岩土、电气、给排水、控制、机电、化工等多个专业的综合项目。
当时,LNG项目双船并靠的平面布置模式、PIBT项目的高桩码头超长混凝土无分缝结构,以及欧标体系下的水泥筒仓设计与施工,均为公司、集团甚至国内企业第一次实施该类型项目(结构),没有类似项目的先例可循,对项目现场的设计及技术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鉴于两个项目现场距离近,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一个联合项目群经理部同时管理两个项目。这意味着,一个团队要同时管理两个类型迥异(液体散货码头和固体散货码头),且涉及专业、工期进度、设计年限均完全不同的大型项目,这对初出茅庐的朱俊而言,任务空前繁重,工作也将异常艰辛。
举步维艰 难题接踵而至
果不其然,仅仅项目伊始,接踵而至的各种难题,就像“拦路虎”一样摆在朱俊面前。
其中,LNG项目中“双船并靠平面布置设计”主要的难点是保证两艘船之间行动一致,以保证液化天然气装卸平稳。由于数亿美元造价的FSRU(浮式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船)过于昂贵,加之朱俊团队较为年轻,业主和咨工方便近乎苛责地将LNG运输船和FSRU靠泊装卸时的异步性要求由1米大幅缩减至0.1米。
朱俊明白,300米长的两艘船,在母船不能增加系缆位置的前提下,要想在漂泊的海面上仅靠着柔软的缆绳去控制0.1米的差异,几乎无法实现。而此时,项目的英国咨工方在审核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方案时,也反复提出新的审核意见,双方技术文件来回拉锯,和朱俊团队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LNG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总工期只有10个月,主要建设材料均需从中国进口,较长的进口周期,让现场施工时间本来就非常紧迫。加之英国咨工方又以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形势差为由,拒绝现场办公,朱俊和团队只能通过网络与对方不断沟通,更是大大拖累了项目进展。
朱俊深知,如果以上难点不能及时攻克,将导致施工采购及施工准备无法按期进行,使整个LNG项目功亏一篑。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比起LNG项目的焦头烂额,PIBT项目的初期进展更为不顺。据朱俊介绍,该项目业主方要求采用欧洲标准设计,原本欧洲标准只是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能够给予设计人员很宽泛的自主性,这对经验丰富的中国港湾来说,可谓“手到擒来”。
可事与愿违,PIBT项目咨工方,都是毕业于欧美的巴基斯坦人员,缺少实际项目的建设经验。一边是工程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年轻团队;一边是60岁起步、大型工程经验少、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学究”。而且巴基斯坦相关建筑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并没有成熟的规范和条款标准,这就导致中、巴双方在很多参数选择上存有很大差异。
“当时我们倾向于依据国内的实践,结合项目实际,选取适度的安全系数。但对方固执地认为,这类项目在巴基斯坦没有实践过,第一个项目应该保守考虑,安全系数应该选取大的。”据朱俊回忆,尽管当时他和同事们尝试翻译了大量国内顶级专家的著作、工程实践取得的参数和结果,无奈对方就是不能接受。
因为PIBT项目最初的设计碰了钉子,导致大量设备和人员到场后不能展开施工,窝工情况出现,让中国港湾每天都要面临数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处境艰难。
必使功到 务求其成
眼看着宝贵的工期逐渐消逝、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朱俊在充分调研、反复琢磨后,快速理清思路。
针对LNG项目,他决定提出跳出单纯技术层面的沟通,采用商务手段和管理手段相互配合,从咨工和业主两方入手破局。经多轮协商,该项目的技术要求放宽至0.5米,可即便如此,也对系缆布置的精确性要求近乎苛刻。
为攻克技术难题,朱俊和同事们殚精竭虑,准确判断该项目船舶稳定性以流速和风为控制因素,果断选用数值模拟方式代替传统的模型试验,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数万次模拟和试算,终于选定出合适的平面方案。
面对PIBT项目的死结,尽管工作难度巨大,朱俊毅然决定硬着头皮将已经完工的项目设计推倒重做。为了尽快拿出新的项目方案,他们亲力亲为,熬夜把国内项目案例通过数值计算转化成欧标的体系,并依照对方要求选取较原定大一些的安全系数。最终,固执的巴基斯坦咨方终于被朱俊的执着和论证的严密打动,接受了新的项目设计。
为了给后续采购及施工准备争取时间,朱俊在与咨工多轮沟通协商后,编制了一套适应该项目咨工审批习惯的设计文件编制模板;在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文件准备过程中,定期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及时向咨工宣贯设计思路及理念,为咨工实时解答疑惑,共同完成设计文件准备,成功将项目设计文件获得批复(可施工)的时间控制在预定值。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为抢占工期,不眠不休地试验成了朱俊的工作常态,不仅白天要进行无休止的测算、论述和研讨,晚上还需要整理、研究当天繁杂的试验数据,并且制定次日的工作方案,基本的睡眠已成为奢求,身体透支十分严重。
“那段时间严重睡眠不足,每天只能囫囵休息两三个小时,走路都感觉双腿发软,整个人也陷入一种飘忽状态。”回想起那段痛并快乐着的高强度工作时光,朱俊说,“当时脑子塞满数据,只是发自本能地想尽量抢回耽误的时间,至于身体能不能承受、怎么安排作息,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
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成为特殊“名片”
项目顺利启动后,如何合理调整施工工序,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有序作业,又成为摆在朱俊面前的头等大事。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热带板块,号称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当前正值巴基斯坦高温季节,5月起日最高温度均超过40℃,白天气温最高可逼近60℃,此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到10月下旬。
为避开高温、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安全,同时不影响工程进度,朱俊牵头编制作业计划,实行夜间施工作业。他每日连续不断往返奔波于两个工地之间,只为确保完全熟知项目实施的各种情况。
施工过程中,因为项目按照业主和咨工要求,多采用较为保守的设计,所以又接连出现了不少困难。可凭着一股子韧劲,朱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方案,激发了所有项目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能动性。随着一个个困难迎刃而解,施工进度得到了保障,也让外方对中国员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大加赞赏。
LNG项目码头建成后,截至目前实测最大的船舶装卸异步位差约仅为0.3米。建设期间,中国港湾有效保证了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施工全过程未出现任何进度拖延、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一举创造出世界同类码头建设速度的新纪录,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朱俊依托LNG项目以及过往SPM项目的实施,申报并获得了包括《一种码头结构》在内的15项国家科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为我国在此类工程设计施工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PIBT项目建成后,巴基斯坦的咨工方也承认他们原先的想法过于保守,认为中國标准是兼顾先进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优秀方案,并成为推广中国标准在巴基斯坦应用落地的积极人员。
作为一名海外建设者,朱俊始终秉承踏实做人、务实做事的态度,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项目的生产管理尽心尽责,为中国港湾的海外事业贡献力量。2017年1月,朱俊调入办事处市场部工作,面对驻外机构人员少、市场经营压力大的现实,他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巴基斯坦办事处“场虽小,但志气要大;人虽少,但精气要足”的优良传统,发愤图强。
在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朱俊带领办事处市场部仅有的1名中方员工,先后完成了8个现汇项目的投标策划及组织工作,并先后中标了巴基斯坦瓜达尔东湾快速路项目、巴基斯坦瓜达尔300MW(2x150MW)燃煤电厂项目、巴基斯坦深水港二期地基处理项目、巴基斯坦集装箱深水港堆场-5公顷新增用地开发项目,累计中标合同额超过5亿美元。
只有不断对困难发起挑战,才能真正成长。伴随各项工程的落地与交付,朱俊也完全胜任了从设计工作,到项目管理工作,再到市场开拓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彻底成长为一名以技术为底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专家。更让兼顾责任、情怀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逐渐成为中国港湾在巴基斯坦的一张特殊“名片”。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国梦想
8年间,朱俊几乎全程陪伴了中国港湾在巴基斯坦多项工程的“成长”,但常年的聚少离多,让他无法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不能时常陪伴妻子身边,无法教育指导成长中的孩子,对家人的愧疚只能埋藏在心底。
自扎根巴基斯坦以来,朱俊每年只能与家人短暂相聚。每每谈到家庭,他眼角总会湿润。
朱俊和妻子是同学,青梅竹马,由于常年在外打拼,爱人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全身心经营家庭,各种生活上的琐事让她连个“小感冒”都不敢得。而每次回国探亲,儿子好不容易同“手机里的爸爸”亲近一些时,自己又不得不准备踏上新的旅途,“这些年实在亏欠家人太多、太多”。
朱俊坦言,如果没有入职中国港湾,自己很可能会回到家乡南京就业,找一个设计院或者研究所,从事水利工程相关研究,陪在父母妻儿身边,过平静稳定的生活。如今在外奔波,不仅要适应海外陌生环境,承担各种工作压力,更要承受长期远离亲人的孤独与寂寞。
但也正是因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朱俊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海外事业,无怨无悔地奔波在世界的河山大川之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国梦想。他说:“每每看到中国港、中国路能让他国人民感受到现代化气息,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时,作为中国建设者,自己也会由衷地感受到自豪与骄傲。”
“我是港湾人,我和我的前辈们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从小家到大爱,朱俊永远选择坚守。事实上,从当初選择海外开始,同朱俊一样的无数中国建设者内心深处,就已早早做好准备。
他们在异乡热土挥洒青春,用智慧和汗水默默奉献和付出;他们为了热爱的事业,执着坚持、激荡青春,倾注自己全部心血,书写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奋斗历程;他们筑起的不仅仅是座座建筑,更是中国企业的精神体魄,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两国携手共进、实现共同梦想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