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青春在“一带一路”地标建筑中熠熠生辉
2021-08-27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历史性关口,新时代的中国对人类命运展现出新的历史性担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又生发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探索和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历史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帆船和驼铃的缓慢行走中,沿途播撒了中国仁善与友谊的种子。今天,“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中国秉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与世界共享发展和经验,共同应对种种挑战。
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在开放包容合作的平台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宏伟的蓝图需要具体的实践。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也是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派、实干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点线面结合,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拥有强大生命力,受到广泛认可。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合作发展的基础建设,“道路通,百业兴”,交通运输肩负“开路先锋”重任,发挥先行引领作用。2013年至2021年,八年间,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建设穿越欧亚大陆,攀山越岭,在山海间,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在一片荒芜中,勾勒出令人期待的经济走廊,精深匠艺让天堑变坦途。有形的建筑背后蕴藏着无形的文化交融,合作的窗口次第打开。
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中华儿女报刊社联合开展“最美丝路青年系列访谈和传播”活动,本期专题,我们集中采访中交集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建设者,他们奔赴万里,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带去中国的善意与友谊。
常驻肯尼亚的俞晓东和同事们修建了肯尼亚百年来最长的铁路蒙内铁路。喀喇昆仑公路又称中巴友谊公路,被称为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作为喀喇昆仑公路三个项目的全程参与者,李铮经历了诸多考验,甚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深感自豪,因为这是中国设计、中国标准的路,走出去,他们代表的就是中国。梁锋在吉布提,他和同事们承建的大多是“一带一路”的重大工程,夜以继日奋战,交付一个又一个精品,与当地人建立深厚友情。远在埃塞俄比亚的韦强余参与的都是国家级项目,埃国总理多次到工地视察,给予高度赞誉,极大地提升中国形象,增进两国友谊。杨建冲先后参与了安哥拉洛比托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等项目,见证着“一带一路”工程带给当地人生活的改变。衣旭东带领团队在新加坡做过船坞建设,也做过地铁建设,感受到国外建筑同仁对中国发展速度的惊叹。驻马来西亚的姜帆学会了当地的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朱俊所在的中国港湾在巴基斯坦完成多项工程,他见证中国港湾成为巴基斯坦的“中国名片”。张云大部分时间在非洲原法属殖民地国家工作,让中国标准扬帆海外。刘德功先后在科特迪瓦等五個非洲国家从事过30多个项目的开发生产,他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是中交的企业精神,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他们以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标注着时代经纬线。中国基础建设所到之处,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环境、提升当地生活便利,给当地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带一路”唤醒了千年历史深处的美好,也集合了当代人们的实践蓝图。
古代丝绸之路上印满了往来商贾的足迹。而今,“一带一路”建设肩负起全新的使命。沿着历史的轨迹,一群来自中国的年轻建设者,用精巧纯熟的技术留下了世界交口称赞的地标建筑。
充满希望的“一带一路”项目,践行着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发展理念,让更多人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每一个项目都是时代的烙印,交集着人们的期待与收获。幸福与喜悦在这条路上熠熠生辉,不同的文明从各自的角度叙述,共同描绘出新丝路的包容、交融与繁盛。
中交集团承建的一个个项目,是“一带一路”上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更是中国名片,代表着中国形象。中交集团青年的身影,也是中国基建领域青年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缩影。
数千年中国文明,亘古不绝,延绵至今。中国人的友谊与善意从未改变。中国以大国担当和责任,与全世界人民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本为地球带来福祉的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