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1-08-27彭慧敏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高中语文

彭慧敏

摘   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发现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擅长,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完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旨在提供一种有别于IQ或EQ更广泛、更完备的智能观念,为教育实践开启多元智能的新纪元。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学生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联系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符合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的,是符合全面发展教育要求的,本文从课标、教育改革方向论述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的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能力培养的联系

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联系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能和音乐智能方面。

从加德纳的言语智力包括阅读与写作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可以得出在语言上要能够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是指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到它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重合,那么究竟如何通过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言语智能呢?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体现。一方面,语文可以是一种美学,这种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例如在教学生《再别康桥》时可以语言文字着重体会它的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里面轻轻的、金柳、夕阳都是很美,并且能够表达出作者留恋、喜爱之情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我们要让学生多多积累”。另一方面,言语智能不仅要多积累,还要学会表达交流,正如我们学习了《再别康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最终要学会运用,从书面表达来说即学习它优美的文字、精湛的艺术手法,增强写作能力,积累言语经验,从生活来说即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言语智能的发展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表达的过程,需要我们学以致用,在實践中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的发展。

加德纳的逻辑数学能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发展与提高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要划分其层次、段落,就需要发展创造性思维,这里与加德纳的逻辑数学能力是重合的,最能体现语文逻辑能力的是对于阅读充分培养逻辑思维。在学习一篇议论文时最需要的是辩证思维,例如在学习韩愈的《师说》时,首先要让学生宏观把握文章的结构,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文章的分论点是当时不从是师、耻学于师的不良现象的论述,体现对学生逻辑能力的训练。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体现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中,它的选择题出题思路基本都是逻辑陷阱,例如强加因果、张冠李戴等,从高考的形式足以见到对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对一些文章语言画面的想象上,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于月下荷塘的描绘历来被人称赞,那么究竟美在何处呢?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里就需要通过想象力从视觉、听觉、意象等方面全面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2](1-2),体会荷叶、荷花之美。总之,各种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根据当前的语文核心素养改革发展趋势及高考变化进行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音乐智能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出要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之美,形成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里的文学之美可以通过音乐体现,在一些诗歌中,节奏鲜明,极具韵律之美,最早是能够配合音乐演唱的[4](37-38),最能体现语言韵律之美。古代有一些诗歌是合乐而唱的,例如《诗经》,最初就是以唱的形式流传的。随着文学的发展,音乐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且不说艺术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就说文学上最辉煌灿烂的是诗词文化,词里的小令、长调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让学生体会语文中的音乐之美,培养审美情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把语文与音乐相结合,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群中的跨媒介表达与交流的一些任务。音乐与文学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中的音乐智能特点,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多样、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教学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大的启示,可以从学生的差异与培养、教材的选择性、作业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社会发展需要、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构建更高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有着重大意义。

(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它所提倡的是人的不同智能、不同智能拥有不同的发展程度,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有的学生对语言先天敏感,能够迅速领略一篇文章的语言美及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以《雷雨》为例,是巴金一篇反映和揭示社会问题的小说,它的精彩之处在于语言潜台词的魅力。鲁侍萍的一句“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有些语言感知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矛盾与痛苦,教师要进一步训练培养,增强他们的语感。一些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说明文、议论文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对于一些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节奏、韵律较强的诗歌或者散文,促进他们发展。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优势,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多元化的作业布置和评价。

现在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太重视,更多的是从学习目标的角度布置作业,这样作业成了检验学习目标的手段。其实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能力与擅长,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例如在结束朱自清《春》的教学后,我们了解到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写作手法的运用,这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布置多个作业,由高到低依次为:首先课后找出与《春》写作手法相似的语段,并且分析它的好处。其次按照朱自清《春》中的手法仿写景物。最后选取一个类似的国外小说比较中外差异并且分析原因。这样的作业任务既完成了教学目标的检验,又尊重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多元任务布置的统一。“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载体生发的基于学生和教师多元解读的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增强能力的对话过程”[3](12-13),这样的任务布置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不同的作业,教师应该学会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难的作业可以适当放宽要求,简单的可以严格要求,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传统语文教学评价以知识内容为标准、尺度,以测试为形式的单一化、简单化评价”[5](27-28)。

(三)多种智能下的全面发展。

一个学生是可以有多种智能的,智能之间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个智能。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不仅数学成绩好,语文成绩也好,在文艺方面还唱跳俱佳,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拥有言语智能,还在数理逻辑、音乐智能方面有着过人天赋,这需要教师依据每个智能的特长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多种智能的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一个学生拥有良好的言语智能是可以促进逻辑数理智能发展的。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强,那么当他遇到题目晦涩的数学题时,就可以快速理解题意。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数理智能,他在閱读一篇文章时就能快速划分层次,读懂文义,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音乐智能,他对于诗歌的韵律、散文的朗读就能够有极浓的兴趣和极强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不同智能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一个智能可以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多个智能的融合可以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这是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的。

(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增强人际交往智能。

现在的语文课程一定程度上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的,是理论的灌输、概念的接受,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让学生多体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语文课程的理论,“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指引设计一些单元活动”[1](1-4),可以通过一些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印象,比如利用一些社会调查、访谈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学以致用,把外界的知识结构内化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性学习”特点,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五)教材的选择性。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所获得的课程知识大多是通过教材传递的。教材所传递的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把教材的选择性放在了突出位置,例如高中语文对于选修、选择性必修、必修的划分,体现了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划分依据更多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也就是不同智能的侧重性发展,必修更多的是一些语文的基础素养,是每个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素养,对于选修与选择性必修,尤其是选择性必修更多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对于一些在语文方面有天赋的、语文智能发展完善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样有选择性的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既能够保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又能够使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三、结语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融合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差异、社会要求、课程的选择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适合的意见,使语文教师既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突出智能,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又能够意识到同一个学生是可以同时拥有多种智能的,这些智能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化人才,构建更高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东方.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2]孙永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2013(11).

[3]周亚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研[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04).

[4]梁心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5]任海婷.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加德纳多元智能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加德纳 跌宕人生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加德纳把幸福变成一个动词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历史教学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