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2021-08-27黄志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能力

黄志明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课程实践性很强,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和黏合剂,可以综合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去感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人地关系,由此可见,地理实践力之重要性,是所有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但由于长期单一的书面教育,学生极度缺乏地理实践力,导致地理知识信息与实际相脱节。因此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与特征、必要性与作用和具体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如何实施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培养;劳动教育课程;策略

仅仅通过理论教育,学生获取的地理知识,与实践相距甚远,无法达到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要想培养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必须使劳动实践充分渗透进地理教学中。因此,开展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劳动教育课程迫在眉睫。

一、地理实践力的概念与要求

1.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中培养而成的实操能力与调研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2.地理实践力的要求

地理实践力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对学习所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不能仅拘泥于书面答题,更要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信息提升自身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实操能力与调研能力则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育动手能力。通过地理模型的构建、实验、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深入研究等形式来循序渐进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地理实践力的综合性使其要求学生全方位统筹发展,既要具有严密的地理思维,又要有果断的行动力。除此之外,习惯和素养的养成是地理实践力深化的表现。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信息与地理技能转化成自己的习惯与素养,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培育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与作用

1.地理实践力具有实用性

地理实践力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信息,构建地理知识框架,更能运用于多个学科。在培育地理实践力的同时,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社会能力,使其独立自主,学会团结互助。地理实践力能帮助我们感受人与自然的联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生活的环境与无法弥补的污染,从而领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地理教育改革转型要求

从前的中学地理教育将教学重点聚焦在理论知识,用学习文史的方式学习地理,这导致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地理知识。通过机械记忆根本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题目,遇到题型变动便束手无策。这样的教育模式成效低,事倍功半。新课标强调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育。通过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行动力、执行力,从而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这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运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教育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当前和未来空间组织问题的地理技能。由此可见,发展培育地理实践力的劳动教育课程是如今地理教育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

3.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与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社会对地理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实施与部署,大型工程的策划与执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水利工程、环境治理等重要的环节无一离不开地理人才呕心沥血的付出。而社会需要的从来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活动中的地理人才。《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不谈实践力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方式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4.与大学地理专业接轨

高中地理被归为文科,教师常常用文科的思维教学,忽略实践与动手能力。在中学地理实践课少之又少。然而在大学地理又是理科专业,极其重视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置于地理实验及其地理实践报告的调查研究。这使许多学生无法接受变化巨大的教学模式,而无法跟上课业学习。因此,在中學地理教育中我们就应该打好实践基础,使中学与大学的地理学习不脱节,形成恰当的联系与过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利用校园的地理特征让学生观察分析。也可以开展地理模型构建的实操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知识的立体呈现。

5.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现如今的教育方向往培养综合性人才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活动渗透到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地理也不例外。培养地理实践力,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更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社会调查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社会,踏入社会后会更加独立、自主。社会即学校。社会实践所教授的知识正是教材所欠缺的。唯有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培育地理实践力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方能将学生塑造成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才。

三、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劳动教育课程具体实施策略

1.形成实践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现存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最大弊端是仍处于教室教学,并没有走出教室。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新教材大量加入地理实践力内容,所以我们要将教材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研究”形成具有地理实践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摆脱教室教学的死板,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育地理实践力。例如,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第二册中设置了学校附近功能区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调查,所在城镇主要商业中心调查,绿色食品调查以及网络订餐和闲置物品交换等实践活动。这样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直面多种劳动形态,在生活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知识信息,培育地理实践力。

2.建构完整性的劳动教育学科活动

要想劳动教育充分地渗透地理教学,就需要与多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实践活动。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特性制订多种多样的劳动形式,使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行动完成劳动价值观念转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力。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二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实践活动设计中,可以将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和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以及高中政治教材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活动综合起来,通过征集方案、交流会、分组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全方位地整合各学科知识和实践感知,让学生自发地感受劳动教育,坚定劳动最光荣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对一生不忘初心、不断创新的“水稻之父”袁隆平起敬畏之心。

3.立足校本性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中学校园中,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理科实践基地比比皆是,而文科实践基地却寥寥无几,即使有利用率也不高。而地理作为实操性强的科目,也应该扩展各种劳动实践基地。各个学校应该按自身校本资源为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可直接利用校园内的地理资源,例如,地形特点、植物种类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如可以将校园中绿化带划分为各个部分,按照班级分配,对植物进行观察、培育,定期浇水、除草、施肥。新教材“植被”一节中设置“调查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实地观察并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性建议。这样充分利用了既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倘若有条件,还可以设置天文观测台、地理实验室等。让学生通过观测天文、模拟实验、构建模型等形式培养地理实践力。室内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可组织学生拍摄简易地理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地理实践中。

4.拓展生活性的社会考察调研活动

地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用于地理实践的校外资源更是不胜枚举。科技馆、天文馆、动物园、工厂,甚至是随意的一块农田都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学校既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科技馆、研究机构等,开阔视野与见解,锻炼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布置任务并指导学生深度研究。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的选择”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工厂,布置任务进而让学生分析工厂选择的区位原因。又如,学习热岛效应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布置学生周末在郊区和市区各拍摄一组照片。在课堂上从照片和观察记录中的郊区市区空气,植物,建筑等方面的异同点展开讨论,分析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这一实践锻炼了学生观察记录能力,又调动了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而学习水污染及其成因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则可以调查身边水源污染情况,例如,菜市场外的臭水沟、化工厂旁污染的河流等,拍照并记录,分析其污染的原因。

5.探索趣味性的地理勞动体验活动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倘若开展劳动实践不以学生为基础很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对劳动实践产生逆反心理,敷衍完成。这样不但不能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反而白白耗费了学习的时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开展劳动实践时必须遵循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对实践活动怀有主人翁意识,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在实践中体会乐趣,获得成就感。例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中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实践活动,教师便可以利用教材开展团建体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辩论谈判,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开展渐进性的地理劳动实践活动

开展劳动实践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学段学生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养成,实践行动能力不强,应该组织小范围难度低的实操活动。而高中学生经过一阶段系统化的地理学习,综合思维能力更强,地理观察力和实操执行力大有提升,应该组织范围更大难度更深、侧重推理分析的实操活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是开展地理劳动实践的基本原则。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轻松地在真实思维情景下体验地理知识信息的捕捉与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知识与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模式也不断革新。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如今地理教育模式革新的重点。在新教材中添加了多项地理活动来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使课程内容从理论化转向实用性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实施从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转向参与感强的互动教学。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以课程标准为教学基础,抛弃模板式教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鼓励学生探索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的实际情景中运用地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张怡,白墨.浅议地理实践力培养[J].地理教育,2017(S1).

[2]盛芸菲,吕宜平.高中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9(4).

[3]陈琳.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Z1).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