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雅平台中职数学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27吴健芹
吴健芹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助力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学校教研的新形势。结合利用超星泛雅平台集体备课的实践,分析了利用平台集体备课的背景,阐述了利用平台集体备课的步骤,并针对利用平台集体备课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集体备课;泛雅平台;中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214-02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级各类部门对教育教研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集体备课这种原有的教研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数学作为中职校的公共基础课,课程量比较多,同一课程多名教师共同任教,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集体备课有利于拓宽思路,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利用平台集体备课的背景
传统的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一个教研组的同科教师集中在一起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保证拥有许多共同的时间来集体备课。以我校昆山二中专的职一年级为例,我校共有21个职一班级,这些班级的数学课程现由不同系部的10名数学老师担任,10名老师大部分同时还兼任其他年级的课程,每个老师每学期的平均任课班级为3个,每天课务量比较繁重,很难进行传统的集中备课。信息化时代,网络教学平台为集体备课带来了新的思路,利用网络平台,本校同课程教师之间、不同学校的同课程教师之间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传统集体备课无法比拟的效果。我校正在推广使用的教学平台是超星泛雅平台,平台支持多位老师共建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可以同时对一门课程进行在线编辑和管理,这都为教师利用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基于这些功能,我们教研组多次组织了利用泛雅平台进行集体备课。
二、利用平台集体备课的探索
就如何利用泛雅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引进平台后开始进行探索和实践,将集体備课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组织教师,创建教研团队
首先按照不同的年级,分别建立备课团队。兼任多个年级课程的教师则可以参与多个团队,但是由于精力原因,可以侧重一个教研团队。团队中要注意新老教师的配比,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信息化操作较弱,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搭配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确立教研团队的负责人,负责人在平台上建立课程门户,加入团队教师,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制订备课计划,每一个章节,哪些教师进行主备,哪些老师进行资源的整合,哪些教师负责题库的整理,哪些老师进行平台的建设。
(二)集体研讨,完成课程内容建设
利用平台进行集体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做PPT,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合在一起把平台上的内容填满就是完成任务,集体备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如何突破重难点等进行分析研讨,通过集体研讨不断地改进完善教学设计,完成平台建设。
1.教学设计个性和共性并存
集体备课,肯定要有很多的统一性:统一教学目标、进度、教案格式、资料使用等。但是中职数学不同于普高数学,中职校学生专业不同,为了能与不同专业进行融合,教学团队在备课时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专业情况进行研讨。比如我们集体备课团队备“指数函数”这一课时,在课程导入的设计上进行了分类,首先以庄子语录“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导入案例,又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了不同的导入情境:计算机专业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进行导入;金融专业则以微信营销手段进行导入;汽修专业则以汽车折旧作为导入……这样,虽然是集体备课,但是做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2.利用信息化突破重难点
中职生的函数作图能力一向是弱点,针对这一情况,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课上,利用图像判断单调性这一设计上,研讨时老教师觉得学生作图能力差,耗时长,可以跳过学生动手作图观察图像环节,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团队中的年轻教师提出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尝试让学生用手机GGB软件作图进行探究,并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手机GGB软件的使用方法,团队尝试后认为方法简单高效,于是采纳意见,对教学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加入了手机GGB使用的微课,课中探究让学生用GGB作图探究,突破难点。
3.建立题库,及时反馈实现分层
对于数学课程来说,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典型习题来测验。传统的课堂检测环节,教师是很难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有时候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反馈才能了解课上的学习效果。在集体备课搭建了课程平台后,将典型习题放入学习通平台的题库,课堂检测从题库中选题,利用学习通及时反馈的功能,可以快速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针对反馈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另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可能不同,可以选择难度不同、要求不同的题目,实现分层。
(三)利用平台,通过翻转课堂进行信息化教学
在平台上完成线上课程的建设,不是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在平台建好的课程资源应用在教学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泛雅平台集体备课不同于传统集体备课,超星泛雅的“一平三端”为翻转课堂创造了条件。教师团队在平台集体备课,整合课程资源,将数学课程的许多知识点用微课的形式在平台展示,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端在学习通上进行课前学习,完成相应知识点的练习后,教师从超星管理端的答题数据查看学生的反馈情况,在课中根据反馈侧重讲解某些知识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如,在教学中进行游戏互动,组织小组竞赛等活动来增加数学趣味,在课堂中用手机软件探究函数的图像性质,利用软件进行几何体全方位展示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完成翻转课堂。
(四)实践反馈,不断改进完善
教师集体备课完成线上平台的建设后,不代表就一劳永逸了,还要根据在教学中的应用反馈,继续不断地完善更新,精细化每一个内容。比如在每一次考试后,把试题导入题库,教学中发现原有教学设计上的问题或是有更好的想法及时提出在平台内容上标注更新。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在超星搭建的课程,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平台和资源,去年年初接近两个月的线上学习,学生点击率达到30多万,平台的资源也得到了完善,团队老师结合实际,在教学中加入了时事新闻,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时,以病毒的复制作为情境导入;在指数函数的应用上则引导学生利用指数模型分析病毒扩展的数据。另外,团队的老师在公开课、教学大赛等活动中,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并对平台内容进行改进。
(五)多种教学,做好备课
数学作为文化课之一,其中的每一个知识要点都值得学生对其做出深刻感悟。教学目标并不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改变,所有的课堂都是围绕某一目标去进行的。在泛雅课堂上,教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做出分析。基于传统课程教学,将其进行转变。利用泛雅平台上传课程目标、课程重点难点,由传统教学进行突破,做好备课体现。利用多媒体、微课等多种形式对此内容知识点做好分解,将备课内容与后续的执教内容作出统一。例如,在备“等比数列”这一课程时,在预习以及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备课课件上直接给出等比数列的相关定义:an+1/an=q(q≠0)。学生在自主查阅课件时会显得非常活跃,他们会认真比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区别,并理解等比数列知识求解与等差数列知识求解的共同点。教师可以由此做好备课延伸,对课堂内容做好多方把握。
(六)多种练习模式,提高备课完善性
对于数学中的练习,同样是学生的动手动脑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却对此感到非常头疼,利用好泛雅平台,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将一般的问题投放在手机或者电脑端,讓学生对其作出抢答。对于不同答案的学生,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打分,并且每一位学生的分数也可以做到积累,这就提高了学生对于做题以及抢题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关于备课内容,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应用泛雅平台要根据班级特点写出第一份教学方案,并随时做好巩固,让备课组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一起修改多媒体课件与教案。这时教师也可以防止答案雷同问题,将题目顺序打乱,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帮助学生进步。快速投入知识点以及关键任务点的学习,在教授知识时,要讲究严密性和规范性。
三、利用平台集体备课的几点建议
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育教研的开展。为了更好地利用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更多的老师参加集体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利用平台集体备课不能增加教师日常工作负担
许多教师不愿意加入集体备课搭建平台课程的团队,是因为集体备课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比如可能集体备课的教师在不同的系部、不同的学校,对于教学检查有着不同的要求,这边参与着平台集体备课,那边还要检查个人的书面教案等。
(二)教师个人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集体备课不能总是某几个教师主备,也不能出现集体备课中的信息化手段由于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实现,只有每个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进步。
(三)利用平台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
利用平台当然有利于网络集体备课的开展,不能只注意形式,网上搜集资料,把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集中在一起,造成集体备课没有统一性,变成了一锅大杂烩;不能分工以后没有合作,很多事情由负责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发布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是要不断地总结反思,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换,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博采众长,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可以说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团队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
参考文献:
[1]茆晓明.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15(46):57-58.
[2]郭安会.教育信息化对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2017(3):106.
[3]杜雅迪.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2015(16):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