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新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智慧物流方向建设探讨
2021-08-27张莉萍
[摘 要] 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教育部向全国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分析新背景下中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以柳州二职校物流专业为例,探讨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建设举措。
[关 键 词] 中职物流;智慧物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038-02
截止到2019年末,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0.37万人、在校生1562万人,各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2.1%、40.2%,五年来首次出现增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逐渐改善。目前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能从事产业链末端基础操作岗位工作及少部分优化作业。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即将在2045年从加工生产工厂迈入制造强国,同时还向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在市场主导下通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质量为先优化结构,实现新型信息技术引领制造业多领域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结构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中国将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这些都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更多新要求。2018年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公布,方案结合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变化新要求,针对当下广泛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变革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改革发展不仅要结合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地区特点,更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特点、着眼脱贫攻坚、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一、聚焦问题导向,精准发展
2018年末,国家审议通过 “职教二十条”,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对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市场主体新需求,完善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鼓励引导社会多层面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深化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有的放矢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资源上的有力保障[1]。“职教二十条”结合上述要求进一步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方向,提出要实现改革的基本成效必须完成三个层面的转变,即政府主办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为主转变,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品质提升转变,看齐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行业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特色化专业的职业教育转变。三层面的转变再次强化职业教育改革特色性和需求导向性的重要意义,再次说明普通教育或者没有鮮明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无法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职业教育将始终被动处于“四不像”的尴尬困境,无法发展。
“职教二十条”针对现有职业教育问题及总体目标,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任务:一是在职业院校基础办学条件上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二是推动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中高职应用型院校全面升级,这是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本一体化体系建设的需要;三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代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改革创新、支撑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四是打造涵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中国特色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深化职业标准在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质量提升中的主体作用;五是多种模式共建培育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实训企业,构建产教融合认证制度,激发行业企业多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力。
二、服务地方找准出路,聚力发展
无论是“工业4.0”(德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美国) ,还是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员工能持续学习以保证技能技术的先进性。职业教育学校作为距离企业最近的学习培训场所,“职教二十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步发展的目标要求,为实现员工的终身学习培训提供可能,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齐肩发展将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方向,也是培养现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坚实保障。因此,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创新特色化职业培训,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特色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这势必是中职物流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一核心思想,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广西,我校物流专业必须在脱贫攻坚中找准位置,通过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精准培训、送技下乡等举措,助力广西贫困地区脱贫,同时在农村电商发展的机遇中,拓宽中职物流专业常态化校农对接途径,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发展。
三、适应行业发展新动态,创新发展
目前,随着“互联网+”潮流,高科技加持的物流生产模式已成为物流业供给环境下改革的新方向。特别是电商物流迅猛发展,在不断强调“快、更快”的物流服务时,催生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智慧物流。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打造工业云平台,建设一批科技智慧工厂,推进电商物流、电商平台、物流仓储设施建设,促进汽车生产领域结构优化升级,降低汽车行业销售物流成本。物流行业的发展势必向技术创新需求新的增长点,这对物流从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培养出的物流从业人员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融合行业发展动态,创新中职物流专业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四、中职物流专业智慧物流方向建设
以柳州二职校物流专业为例,该专业自2004年创办至今,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享受到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开展专业建设的红利。在教育部颁布“职教二十条”精神要求下,物流专业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柳州地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需求,深刻研究地方精准扶贫,广泛调研地区产业发展动向,动态调整物流专业发展新方向。
(一)专业发展总目标
“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办学服务定位,根据“1+X”课证融合构建“企业全程参与,中高有效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广西特别是柳州汽车产业链,与广西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配件物流服务商、快消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等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带动专业的改革与建设,为社会持续培养物流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具体措施
1.“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建设
依据学校“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要求,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建设思路,与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物流专业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企业全程参与,中高有效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地区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以汽车零配件产业链为核心,依托行业协会的力量,对专业的教学标准进行研究与探索,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链的对接。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进行调研、教学标准制定、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室建设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2]。另一方面,积极与各高职学院进行有效对接,探索新形势下“1+3”“2+3”“3+2”等多种办学模式,在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国际化领域中进行有效合作,为中职学生的就业与升学提供良好的渠道与平台。
3.以“1+X”平台为契机,深化“三标衔接,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拟采用“1+X”证书课证融通产教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模块化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1+X”证书课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和学徒式顶岗实习模块构成。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分析,构建“三标融合”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3]。
4.校企互通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既需保证知识的正确完整传授,又要求岗位技能训练能顺利实施,这就需要建设一个高质量综合型教学团队,培养既具备中职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这样一个教学团队的打造,校企合作是核心。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师资培养校企多层面共建,在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向互通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挂职顶岗、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技术拔尖的实践专家来学校兼课任课、担任实训实习教师、多角度参与学生员工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条件,构建双向互聘“双师”教学团队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素质提升办法[4]。这一做法,还能为产学融合、合作共研和攻克合作企业在物流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而提供机会,为企业转型提供支撑。
五、结语
教育部“职教二十条”指出职业教育“由看齐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行业企业社会多方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特色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这要求中职物流专业的创新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依托当地企业及围绕产业链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同时必须依托特色示范实训基地的建成,利用专业优良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的配备,为学校开展各类社会和企业培训提供服务支撑,最终实现专业良性发展、整体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特点更加鲜明,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参考文献:
[1]环梅.智慧物流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專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6).
[2]刘星余.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
[3]张莉萍.中职课程标准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标衔接研究:以物流专业仓储员岗位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8).
[4]吴利霞.校企共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