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2021-08-27李秀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期
关键词: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

李秀红

[摘           要]  陶行知一生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包括女子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等,其中生活教育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生活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理论,该理论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首先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了介绍,并深入分析了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最后探討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的启示,希望能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生活教育思想;教育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62-02

陶行知用其宝贵的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为近现代中国教育提供了精神和理论支持。他一生在教育领域建树颇深,并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又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点上了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生活教育理论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生活教育所蕴含的智慧对当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也有着重要指引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

生活教育可以分为“生活”和“教育”两部分来看,拆开的两个词我们都很熟悉,但对于其内涵相信大多数人只是一知半解。什么是生活,这是现代人内心的疑问和呐喊,简单来说,衣食住行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内容,而生活的目的是生存和发展。对于教育有理解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和表述,从教育所经历的漫长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教育的可传承性和发展性。在古代,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但那时候就已经有了教育的雏形,只是那个时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教育,或者当时对教育的理解和现代有本质的区别。其实,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上学”,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生活经验,良好生活习惯的延续、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流传都属于教育的一部分。而在教育体系尚未完善的古代,却不乏文采出众的有识之士书写下我国的古代的文明篇章。这足以说明,“上学”并不是教育的唯一途径,“生活”才是教育的基础和保障,甚至可以说,教育依赖于生活,教育源于生活,而生活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素材,教育则为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提供了途径。这就是生活教育的内涵,既相互促进,又彼此依赖。

(二)生活教育思想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通过对中国教育的深入分析和实践,并对比了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的背景,明确指出了教育要结合实际。同时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普及度低,教育与生活脱节,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内容缺失等问题,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改造,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生活教育理念。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改变教育和实际脱节的局面,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局面。陶行知的理念放在当下,就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诠释,足见陶行知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前瞻性。

生活教育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生活即教育,这首先明确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和一致性。生活为教育提供了应用的空间和资源,而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生活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和生活是一体的,生活将伴随人一生,同样的,教育也是与人们长期共存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既体现了教育的终身性,也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同一性。因为生活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态和发展趋势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人们要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接受新的教育。因此,现阶段人们把教育等同为“上学”是十分狭隘的。其次,教育是依赖于生活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一方面要求教育要随着生活不断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要求教育的内容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即生活是什么样的,教育就应该是什么样,生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1]。

生活教育思想的第二层内容是社会即学校,这是对学校的重新定义,将学校的范围扩大化,将“学校”从原有的有形事物升华为无形,赋予“学校”更深层的内涵。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将学校单一认为是学习的场所,接受教育的地方,将学校独立于社会之外,从空间狭隘的将学校隔离开,这不仅是对学校认识的浅薄,更局限了人们对教育的眼界,与此同时,也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某一范围内。而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与学校和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等同的,学校是学习场所的总称,而不是学习的固定区域,换句话说,社会上任何一个场所都可以称之为“学校”,因为社会包含了所有可以学习的场所和资源。“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前提,教育只有与社会、与生活充分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教育要带领学生走出对“学校”的狭隘认识,与社会紧密相连,才能让学生得到有价值的教育。

生活教育思想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教学做合一”,这告诉了人们开展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分离的全面否定。同时,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陶行知先生还指出了教、学、做之间的关系,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明确了实践在教育中的地位,单纯的书本知识教学不是真实的教育,要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验证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并根据实践结果不断进行“教”和“学”的创新和转变,这样才是真实的教育[2]。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下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传统教育不同,素质教育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倡学习的终身性,倡导思维的创新性。虽然素质教育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家也相继制定和出台了教育教学政策,但素质教育的推行效果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部分學校虽然表面上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而实际上却依然将成绩、升学率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分数和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情况严重。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和融合性,学习的终身性以及教育的实践性,这和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要随生活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这个层面上讲,分数对于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升学率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换句话说,分数和升学率根本不应该作为教育的目的,而只能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项评价指标。教育的目的应该与生活相一致,即所谓的“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此外,生活教育思想主张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而应试教育却视成绩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更多培养的是具有极强“考试能力”的学生,忽视学生思维和创新性以及学习能力培养。此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这对于扭转现阶段教育中“理论脱离实践”的局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思想主张以“做”指导“教”和“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只有深入开展实践环节,才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更好的验证,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根本无法体现教育的价值。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的理念,才能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丰富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增大实践教学比例,另一方面是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而这些正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思想指出要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此外,生活教育思想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相连,指出教育要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教育要以生活为最高目标。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育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学习不应该局限在课堂,要将学生带出课堂,开展生活实践,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的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不断开阔学生眼界和视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另外,生活教育思想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要以实践为核心指导教和学,以社会需求作为教学的目标指导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学方式要进行根本性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3]。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人才的定义为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极强的动手能力、知识探究能力等的高素质人才,而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明确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指出了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生活的手段。因为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只有具备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做到这些。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来说,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创新,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发展变化。此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是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中对人才培养的另一层面的启示,生活是教育的目标,不同的人寻求的生活模式、生活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就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深入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教育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博大精深,其中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依然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思想明确了生活、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明确了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这些理念对当今素质教育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9,470(5):72-75,86.

[2]吴刚.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张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8(22):79.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陶行知夜归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