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与实施
2021-08-27肖雯
肖雯
[摘 要] 中职学校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来,教师对这门课的认识各有不同,大多数教师在用一贯的文化课上课方式教授这门课,上出了纯理论的味道,忽略了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生涯课的实践意义。要让这门课发挥它的作用,教师需要思考中职生的专业、自身家庭条件等特点,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找到适合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12-02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我国高校毛入学率为48.1%,2019年毕业生达到了834万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学历的压力变成就业的压力,因此,如何让未成年的学生在中职阶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及目标实现的路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主要问题,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专业发展趋势、自身条件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道:为实现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努力把每年未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500至600万农村初中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吸收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道:要积极引导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一)对专业不了解
每年入学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班级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家长的职业都为务农、务工、自由职业者,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在学生身边,学生对职业了解甚少,家长对学生的兴趣也不知。因此,学生选择学校的方式:30%通过学校老师推荐,60%家长选择,10%自己选择;对于专业的了解程度:70%了解一点、20%一点不了解、10%比较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没有目标。
(二)成绩不佳
在中职就读的学生85%以上的中考成绩在C或C以下,部分学生未参加中考,甚至无继续升学读书的想法,学生不乐于学习,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因此普遍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偏低,文字理解能力差,写作错别字连篇,但是学校为了保证生源,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文化层次低的现状。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开始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广西中职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超过10年。对于这门课程的摸索与理解,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这门课的目的了解不够透彻,而且专业教师的人数匹配严重失调,就我校教师而言,同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班级多达30个。我校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只有5位,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培训的只有3位,因此教师队伍里很多是非专业教师,甚至很多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行政人员进行兼课,专业职业素养不够,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教学,势必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受到影响,教育质量无法保障,自然也无法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构不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过于形式主义,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职业生涯规划在中职学校一般开设34~36个课时,在课程体系中会安排在第一学期授完,但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里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大方面,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安排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在学生一边接触专业理论知识一边根据职业的发展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是很恰当的时机。但是对于刚入校对专业懵懂的学生讲授就业指导的内容,学生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都未成型,此时讲授就业技巧相当于水过鸭背,毫无作用。而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却没有再开设类似的课程,学生在最需要指导时得不到很好的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在就业期间困难重重,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要为面试而做准备,简历的制作也是惨不忍睹,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缺乏实践参与性和专业针对性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多是原来的思想政治教师,思想政治课程侧重于理论,当思想政治教师开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时,采用的是原有的教学方式与经验,把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成了一门纯理论课,教师讲授的东西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空洞的规划技巧,而跨专业教学的教师更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未能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来实施教学,背离了这门课开设的初衷,导致学生与专业实际脱离,缺乏生动鲜活的案例及体验,所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只能流于一份作业的形式,因此,无法起到这门课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它对老师和学生都难以有启迪意义。
三、课程教学方式的有效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们的教学要解决的是了解自我,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自觉性,让学生顺利就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通过作者本人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探索发现,要提高课堂实效,在教学方式上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各种教学方式。
(一)现场教学及职业认知
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的单位工作现场参观、见习前,制订好严格的采访计划,要求学生根据社会对该职业岗位的看法共同制订出职业任务采访问题,可每4人一组,在见习期间完成一位职业者的访谈,采访职业对象不能重复。采访内容涉及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工资待遇、岗位的区别、工作时长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前后比较后的新的认识和前辈给予的建议等。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采访内容作出PPT进行展示,并对采访进行总结,说出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识,结合学生报告讲述《我的采访对象》中所需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力,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地帮助学生总结。职业对象的采访对学生的触动很大,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而且学生通过自身参与解决心中疑惑,无形中更是加深了对职业的认识。
(二)优秀毕业生讲座
教师千句劝,不如师姐一倾言。不要忽视了师兄、师姐们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因此,发挥优秀师兄、师姐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状态。邀请同专业的優秀毕业生回校开讲座,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对多的交流,讲座内容不需要华丽的装饰,精心准备的稿件,只需要优秀毕业生接地气地讲述自己工作一整天的经历,从早起到下班回到家的每个细节。此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交流,畅所欲言。这样的讲座气氛既活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未来职业人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学生自己也能感受到优秀工作者之所以优秀的原因。
(三)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借助一些职业性格、兴趣测试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特点、优势与现在所学专业中知识技能的匹配,及在未来岗位中的需求。通过“找朋友”的活动,寻找和自己特点、优势相同的伙伴,分享各自优势形成的经历,总结出优势形成的关键,再思考如何把优势形成的关键融合到未来的专业学习中。
(四)活动中体会意义
了解了职业,了解了岗位,了解了自己,心里的职业目标也会越来越清晰,此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规划意义才尤为重要。因此,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型的活动,让不同优势性格的成员组成小组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各组展示成品并且进行比较,优秀作品小组分享制作过程,各个小组总结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总结时不能指责任何一个小组成员,而是要思考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团队的作用。学生自己就会发现有计划、有分工、和谐的氛围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此后的活动中,都可以要求各组先拟定任务安排再实施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教无定法”,因人而异,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让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参考文献:
[1]韦修玲.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3).
[2]惠太望.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
[3]李琼.浅谈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现代职业教育,2017(6).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