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1-08-27周超
周超
【摘要】问题意识要贯穿整个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本文将从一些课堂实践经验中浅谈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导致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又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大,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不会提问,课堂时常出现冷场的局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利用信息间的关联,让他们敢问、善问和会问,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将问题意识贯穿数学教育过程的始终,让问题意识成为学生和知识间一道亮丽的彩虹桥.
一、呵护好奇心,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天生好奇,而好奇心是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前提.问题意识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脑袋里就会迸发更多的“为什么”.保持这种问题意识,学生就能拥有对知识积极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学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后,为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创设了判断信封中的三角形的情境,即教师拉出信封里的部分图形,学生进行判断.第一个信封拉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学生判断是直角三角形,说明判断的理由后,出示整个三角形进行验证;第二个信封拉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判断是钝角三角形,说明自己的理由后,出示整个三角形进行验证;第三个信封拉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有的学生急着说出是锐角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确定是哪一种三角形呢?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最后确定知道一个锐角不能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创设判断信封中三角形形状的情境,使学生非常好奇,都想知道是什么三角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看到一个角快速判断形状,看到直角和钝角时,可以快速地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狀,当看到锐角时,不能快速判断,还需要看另外的角,才能准确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既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想法在小组中能否得到流露、展现、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合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克服自身的畏惧心理,才能激发内心深处的探索需求.
例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时,教师营造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场景(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将举行庆祝活动,要求家长和小朋友们7点到校一起参加庆祝活动).课件出示小红家的客厅,墙面上的时钟显示6时56分时,小红看了看钟,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妈妈快点吧,时间快到了;妈妈快7点了……)到了校门口,小红看了看学校门口的钟面,钟面上显示7时3分,这时小红又会对妈妈怎么说?(妈妈,我们已经迟到了;妈妈,已经过7点了;还好,刚过7点……)最后,教师总结像这两种情况,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7点.在这样宽松、和谐、自主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主动、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双向互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要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提高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探讨的质量.如果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油然而生,并开花结果.
三、创设情境,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
不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有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通过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动手操作、实践,并感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如挖掘隐性信息、变换角度思考、列表、画图、举例等.
例如,教学“9加几”,教师首先创设猴子数苹果的情境,课件显示猴子卖苹果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信息,再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盒子里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有4个青苹果”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若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拿,说一说,并解决问题.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迸发出多种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思考空间变大了,兴趣更加浓厚,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信心得到提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学起来很有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能够提出质量较高的数学问题,并且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展现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四、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核心.心理学家梅耶指出:当问题解决者想让某种情境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不同的状态,而且问题解决者不知道如何扫除两者之间的障碍时,就产生了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和发现隐藏于数学情境中的相关信息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尝试、主动探究,独立提出相关问题.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把问题引向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直接打折与间接打折”时,有如下案例.案例一:(1)某商场进行冬季毛衣促销活动,原价每件150元,现价每件135元;(2)人民商场,皮鞋原价每双250元,现促销,购物满200元,返现金50元;(3)欢乐超市,香皂每块4元,买三送一.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优惠措施,你能算出上述三种商品打了几折吗?案例二:六年级一班举行春游活动,老师准备给班级56名同学每人发一瓶雪碧.各超市提供了如下的购买信息:(1)天天超市,600毫升装雪碧,原价每瓶2.5元,现在九二折优惠;(2)苏果超市,600毫升装雪碧,6瓶一箱,买3箱送2瓶;(3)乐福超市,600毫升装雪碧,原价每瓶2.55元,买满100元送10元现金.小组合作算一算,到三个超市购买各需多少元?议一议,到哪个超市购买较合理?案例中提供了与现实生活贴近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当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会全身心地投入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分析解释,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