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21-08-27潘孟林

文理导航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生活化教学初中

潘孟林

【摘 要】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不仅顺应了国家新课改的理念,更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不过,当前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明显没有得到重视,还存在着教学理念保守、死讲知识、课堂环境过于严肃等问题。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就要基于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应用分析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阶段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与法治思想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面临着诸多发展路径,而生活化教学理念作为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突出的价值体现,值得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地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并发挥其价值,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因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实际。因此,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将会较高程度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同时也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

(一)必要性

1.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和实践,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已经有了体现。新课改教育思想指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断深入学生群体,结合实际的生活背景探索出符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学思路。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探索出的基本理念,已经成为中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也就是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必然举措,也与当下的教育环境深深契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在要求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归根结底是一门生活学科,它需要学生进行生活道德品质与法治思维的培养,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同样如此,它需要学生把课堂或者教材中的内容、各类知识点融入实际生活中。然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出发点是不同的,总会有部分同学无法完成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在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如果学生仅仅从自己的学习角度对知识进行解读,往往无法将知识代入到实际生活并应用,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学生就能从生活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知识代入到生活中。

(二)重要性

1.有利于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

生活化教学最为直观的作用是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和理解知识。比如在课堂上讲述到一些难以理解且易产生混淆的法律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时政新闻加以解释,这样学生便能更快理解知识要点。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初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感兴趣,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这种局面。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初中的知识点难度虽然不太高,但教学内容重复且枯燥,这种情况令很多学生对其产生厌烦心理,打击了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而生活化教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比如丰富多样的生活案例、趣味十足的生活化教学情景等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3.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坐在课堂里一味地听课,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同时通过生活化情境设立等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让教学获得更明显的成效。

二、当前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现状

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学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彻进了学科教育,不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深化,更阻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功能发挥。

(一)教学理念保守,对生活化教学还未重视

初中阶段的教育虽然没有高中阶段那样具有过于强烈的应试特色,不过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部分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有着较为传统的、功利化的应试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无法打破传统教育的思想桎梏,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仍然采用传统的“车厢式”、“灌输式”教学思路,一味地将知识点通过讲解和作业训练灌输给学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后续教师就算改变了教学方式,践行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也难以让学生重拾兴趣,投入到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二)以讲知识为主,未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活泼好动,喜好新奇事物,对学科兴趣不大。并且当前的初中生不仅有大量的学习任务,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许多学生心中没有科学的学习安排。另外,当前的初中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较大,这严重阻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些都是当前初中生的重要心理轨迹。前文提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保守,在课堂上总是以讲解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不加关注,这就导致教学的内容往往不够贴合学生的心理,更不够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长此以往,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会越来越差,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削弱。

(三)课堂环境严肃,没有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高的生活应用特点,因此,它也具备了独特的教育特点,应当有着较高的互动性与和谐性,还应有浓厚的生活氛围。然而就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情况看,应有的互动性与和谐性明显不足,而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更为薄弱。归根结底,这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有所偏差。部分教师习惯性认为课堂环境就应该是严肃、安静的,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认真听讲,这显然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生活化教学初中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