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27袁泉秀刘君
袁泉秀 刘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极大地转变当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它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谈问题教学法的内涵以及其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一些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自主;高中数学
一、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取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只是单纯地跟随教师进行机械记忆,他们只知道知识是什么,但是并不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无法感知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做题,考试取得高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主要是依托教师提出问题来开展教学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在课堂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通过与小组内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示和发言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的一般步骤:①创设问题,启发学生;②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③教师、学生一起解决问题;④实施问题评价.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以“椭圆的定义”这一节课为例,展示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椭圆的定义”是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的入门课.在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知识并且具备在小组内部開展交流、探究的能力.笔者对“椭圆的定义”教学过程进行以下分析.
(一)创设问题,启发学生
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第一步.问题教学法的成功开展依托于教师把学生带入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创设问题是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想把学生带入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就要在准备课程的阶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材进行深刻解读和剖析,以便能够提出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有效思考和探究.以“椭圆的定义”讲解为例,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看到很多椭圆图案的物品,且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椭圆轨迹形成的过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我们把绳子的一端绑在树上,让一个人抓着绳子的另一端绕着树顺时针跑,他会在地面跑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问题2:现在把绳子两端固定在地面上,让一个人抓着绳子中间的某一个固定处,顺时针方向奔跑,此时他在地面会跑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问题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同学们能够举出具体例子吗?
(二)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
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大部分学生都以为答案在书上,去翻书寻找,而部分学习程度弱一点的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别人的答案,这丧失了提出问题的意义.对于上述情况,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给班级内的学生分好小组,并且针对各小组的情况为各小组成员设定不同的探究任务,把任务落实明确,使每个人都能参与任务的解决过程,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产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在本环节,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我们已知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圆.
问题1:现在把圆的定义中一个定点变成两个定点,会形成什么样的轨迹?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和绳子合作画图.
做法:图钉固定好没有弹性绳子的两端,并且把图钉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然后用笔尖绷紧绳子,慢慢移动笔尖,观察笔尖运动所形成的轨迹.
问题2:椭圆上的点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刚才的动手实验可以发现:椭圆上的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形成椭圆,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随着F1与F2距离的改变,轨迹的变化情况.
(三)教师、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经过了创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两个步骤之后,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经过探讨和分析,大部分的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答案,但是学生会对自己的答案存在疑惑,不能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答案,先进行初步探讨.小组同学讨论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了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尽量引导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组内展示自己的答案,多多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探讨,本环节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2a>F1F2时,轨迹是椭圆;
2a=F1F2时,轨迹是线段F1F2;
2a 问题1:椭圆应如何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总结)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作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常数记为2a,F1F2=2c,即2a>2c>0时,轨迹为椭圆. 问题2:在刚才画图的过程中,我们所有人绳子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但是画出的椭圆一样吗?椭圆的圆扁程度与什么有关?(学生组内讨论,发言并且演示) F1、F2位置越近椭圆越圆,F1、F2位置越远椭圆越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