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1-08-27周换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周换峰

【摘要】小学生的年纪小,正处于贪玩的时候,其对学习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而数学学科是一门理性思维的课程,虽然小学数学课程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对刚接触这一类系统知识学科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思考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让课堂充满活力.利用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会使整个数学课堂很有代入感,会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使用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利用有效问题情境,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利用理性的思维思考、解决其他问题.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系列有效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入有效问题情境是时代所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及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填鸭式”为主导方法,教师只将知识简单地传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其中有效问题情境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成熟度,教师要不断创新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和玩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任务和玩耍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且创新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对数学这门较难理解的课程,往往是较为畏惧的.比如,在教授除法、统计以及混合运算等较为难懂且抽象的章节时,教师如果只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学习效率有所降低,并且学生会因为知识点的难度而降低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采取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将这些抽象、难懂的定律具体化,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纳这些难懂的知识点,同时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将教师和学生引入一种共同探讨的学习模式,学生参与度高,就会将学习动机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这不仅可以保障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下的教育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会降低学生积极性.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得不到实施,自然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不能顺利进行.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课堂乏味,没有趣味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各方面的良好能力,他们只是知道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并不了解其具体含义.情境式教学做到了对优良传统方式的继承,同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让现有的数学教学方式变得灵活、有趣,改变了以前的无聊形式.教师有效利用情境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从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慢慢涌现出来,并且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

(一)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没有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程对初高中的数学学科来说是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掌握好小学数学知识,会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部分教师会因为小学数学课程的简单性,而缺乏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识.没有对这种新颖方式的重视,学生也就不能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数学思维分析能力.目前,有些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只是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教师没有切实地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偶尔会为了上级领导的突击检查,做做样子,在公开课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敷衍检查,走一个过场.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较单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仍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只做到了简单传授数学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减弱,不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数学学习变得越来越难,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三、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一个有趣的指导者指导他们学习数学,而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示范及指导作用.教师的品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都能直接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数学学识以及素养.教师要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有充分的认识,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并且不断进行相关学習.教师应该多从生活、工作以及其他学科中捕捉情境式的例子,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以此确保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有趣的故事,进行情境式教学

小学生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相对于枯燥的学习,他们更加喜欢有趣的事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好奇心这个特点,多在课堂中通过讲有趣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针对性的教学会把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出来.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引用不同难度的故事可使课堂具有活力,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对课堂充满热情,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一年级“生活中的数”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讲述数字的故事,如“在很久之前,数字王国中,有0、1、2、3、4、5、6、7八个兄弟,他们不仅霸道,还很爱吹嘘自己的本领.数字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就很生气,于是派8和9去数字王国管控这样的局面,避免更多事故的发生.8和9这两个小天使来到数字王国以后,那八个数字兄弟很不欢迎他们,但8与9说自己是天使派来治理这里的,并且都大于他们,瞬间八个兄弟就没了底气,只好乖乖顺从,从此数字王国的秩序被管控得很好,没有人再违反规定.”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课堂,故事可以增加难度,从而以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点.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