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2021-08-27张晓晶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感小学数学

张晓晶

【摘要】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崭新要求,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也随之而生.而数感作为人对数以及数相关运算的感觉、感知以及情感,在数学课堂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开展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数感作为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其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又可以将数学课堂与生活进行连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意识.本文通过研究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培养数感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促进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效果以及质量,从而达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基础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数感,并通过数感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感就是希望通过对数感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字这一数学概念的敏感度,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数字可以迅速做出反应.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其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抱有畏难情绪,而通过数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低年级是学生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阶段,因此培养这一阶段学生的数感,既贴合学生当前发育特征,又贴合新课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一、小学低段课堂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

数感指学生对数字这一数学概念的敏感度,属于学生的无意识感受,具有自觉、抽象性、模糊性的特点.将数感进行具体分析,也就是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培养,更加高效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可以结合客观条件,针对不同题型与所要考查的数学知识选择恰当的计算方式和数学技巧,灵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既可以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活性,又可以提升其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兴趣.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参与数学课堂,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感悟世界,领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并将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技能应用到生活中.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既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认识数学概念,了解数学理论,又可以使学生通过数感理解数学知识的定义以及相关理念.教师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相关数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数学生活化情境中培养并提高自己的数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整体数学成绩、提升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这一数学概念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体系中,数量关系是重点教育环节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数学知识时,利用数感将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推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技巧与能力,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自信心加以熏陶,使学生增强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习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转变“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数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这一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估算能力,还可以实现提升数学课堂质量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为其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生活培养学生数感

生活是数学理论与数学知识的源泉所在.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其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感,首先就要加强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在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革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有充分认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将生活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能力以及分析事物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并将对事物的感知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培养学生数感,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鼓励学生从观察入手,从实物入手,帮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数感.教师应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课堂教学素材,从而使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思维分析事物,进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理解数字的含义与数学概念.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数感还不明确,教师应加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并穿插多种生活场景,提高低年级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欲望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具有许多比100大的数字,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百和千这两个基础单位,并在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的同时,培养思维灵敏度和数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并引入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学生,如①某班有40名学生;②某名同学跑100米用了12秒;③小学生睡眠时间应在9个小时范围以内;等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家中电器的购买价格,使学生通过生活探索可以对“万以内数字”这一数学概念有所认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阶段,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生活探索,展开生活调查,使其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同时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相关.

(二)在动手实践中增强学生数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实践过程.数学作为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而且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探索精神.学生只依靠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会对数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培养数感.数感并不只是依靠单纯的理论学习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数感的培养更多的是依赖实践操作.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感,巩固学生的数感.实践活动既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感知能力较强而对抽象事物感知能力较弱、理解较为困难的身心发育特点,又符合数感养成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重视数一数、摆东西、画图画以及说一说、写一写等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并在动手操作数学用具时,鼓励学生将眼、耳、口、手这四者进行结合,将多种感官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正确、全面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转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从而发现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喜爱与探索欲望.学生通过活动,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出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数学规律以及数学知识,在增强个人数感的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厘米与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实践探索,运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体会厘米与米的数学概念,建立厘米与米的数学认知,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操作的樂趣,同时形成数感.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数感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