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08-27陆海芹

文理导航 2021年2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陆海芹

【摘 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教学有效性的明显提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认知能力、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设计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深度学习环境,应用更有效的深度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深度学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笔者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确定恰当教学目标,开启深度学习之旅

深度学习,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阶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要脱离实际,一味求高、求难,而是要突出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以课时目标确定为例,要做到明确细化、合理可行。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上,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一一作出介绍,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目标作出灵活的调整。

比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体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线段的长度,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培养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深度学习兴趣

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从激趣入手。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内在驱动,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初步印象是枯燥、抽象、缺少乐趣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能力、生活体验等,设计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去思考、探究问题。如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是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通过悬念式的问题,吸引学生思考,为一堂课的深度学习按下启动键。如在《升与毫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两个粗细大小颜色不同的杯子,并装满果汁后说:“今天明明和妹妹分别用这两个杯子喝果汁,这个白色的是明明用的,红色的是妹妹用的,请大家看看谁喝得多?说说你的判断理由。”学生们自由发言,有的说明明喝得多,他用的杯子高一点。有的说妹妹喝得多,因为妹妹的杯子虽然矮,但是杯子比明明粗很多。老师接着说:“这两个杯子不像人,一个较高但是很瘦的人和一个较矮但较胖的人比体重一样,仅凭高矮或胖瘦不能直接比出来,那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了导入环节。

三、创设开放教学情境,渗透深度学习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引领学生同时获取知识和技能。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中,获得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深度参与程度,是检验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标准。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內容时,老师创设了平均分奶糖的教学情境,来引领学生探究。教师拿出8颗奶糖后,请一名学生上前将奶糖平放在两个糖果盒里,学生很快在每个糖果盒中放了4颗奶糖,由此引出列出算式:8÷2=4(颗)。而后,教师又拿出3颗奶糖提问:“再加上三颗奶糖,谁知道怎么分?”老师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了困难。有的学生说:“一个糖果盒放一颗,就剩下一颗了。”老师进而提问:“那这颗奶糖怎么办呢?还能再分吗?”,学生们回答:“不能再分了。教师趁机提出让学生们去课本中找出问题解决方法。有的同学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知道了,多出来的一颗糖在数学上叫余数,算式是这样的(老师让其到黑板上写出:11÷2=5(颗)……1(颗)”,学生们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出了余数的含义。

四、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备受推崇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对问题形成深度的理解,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出现的难题作出及时的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拓展。

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讲到,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你们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接下来,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组长做记录,教师参与小组的讨论。最后,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并及时对汇报中的不足作出补充。教师又提出问题让各个小组根据交流结果,进行第二轮的思考: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读、写小数?2.如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3.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实现了复习目标,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内容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思辨能力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解决好问题的前提是能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对所教学的知识质疑问难,是深度学习的标志,也是深度学习有效性的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与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处理,呈现出“思辨”导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事物的特点。这一点体现在数学课堂深度学习中,就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质疑。教师对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