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视角下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2021-08-27刘莹莹张艳芳徐菡博
刘莹莹 张艳芳 徐菡博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跨境电商人才供不应求。从“政产学”三个角度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供需现状、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政府政策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关 键 词] “政产学”视角;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072-02
网络的发展使贸易从纸质合同发展到了电子合同,电子商务交易也从简单的国内交易发展到国际交易。在“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正劲,其交易快捷方便、交易周期短、交易成本低、交易有第三方保障等特征,使贸易各方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受这种新兴的跨境贸易方式。各大网上平台迅速拓展业务,如天猫国际、洋码头、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跨境交易平台。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31.1%[1],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更加简单快捷,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贸易中不被淘汰,要靠专业人才作支撑。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来说,要培养以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从理论以及实践等方面展开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助力市场发展。然而,国内目前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尚未成熟,跨境电子商务在高校中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受到诸多限制。从政府、企业、高校的角度出发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推动高校输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能够适合市场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产业视角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供需现状
(一)需求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近几年急剧增加,具有人才需求多、专业化要求高、年轻化趋势、复合型人才需求多的特点。有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倾向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小语种等专业,大多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应届生作为年轻群体的代表,对于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对于网络环境更加熟悉。中小型企业虽然跨境贸易体量小,但是每笔交易也需要完整的流程,因此中小型企业用人需求量虽然少,但对于人才的综合业务水平要求并不低。大型企业虽然贸易体量大、岗位设置多,但是人才在企业内部流转,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样较大。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新事物、新技术、新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对于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也较大。企业更倾向于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组织的培训,对于一些高校和政府组织的培训认可度较低,主要是由于企业认为这类培训的市场实践性与实用性较低。
(二)供给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如此迅速,人才缺口大,需求刺激供给,此类人才的供给具有如下特点:(1)人才供应多来自零售业、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以及国际贸易专业。尽管这些专业与跨境电子商务联系紧密,但是专业间的交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人才专业度较低、质量一般。(2)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兴行业,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成熟,还在探索发展阶段,各个高校的培养体系存在差异,人才所掌握专业技术的程度也不同。(3)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的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从初入职场转型到中高级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一定的环境。
二、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在高校没有形成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也只是作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下的一個培养分支或者学科。我国高校输出的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分为贸易型与技术型。贸易型人才来自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技术型人才主要来自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一些高校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课程,有的则加入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网络销售、数字营销等实践类课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分层教学。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则是采用实验室模拟教学,实训基地多以校企结合的形式。由于在校企合作的实训阶段,一些企业的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受益又是隐性的,使实习学生在企业中很少能够接触真正的业务操作,达不到学校预期的实习效果。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加速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进程,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外贸平台运营、跨境物流、大数据等课程,侧重提升学生的外贸外语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时一些高校也与企业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高校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教学结构、教学技术、学生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实训,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但尚有一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尽管在实践课程阶段很多高校引入了配套的软件,但是由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软件升级更新不及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实践课程的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
跨境电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实践尚短,政府的政策主要注重产业链的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等方面,对于系统化地建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政策不多。国家的政策先从跨境电商城市试点向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转变,如国务院于2016年1月15日,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合肥市、郑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国家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逐渐增加。政府在出台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在教育层面构建教育投资机制以及完善跨境电商人才的“产学研”一体的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建、联合培养、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