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医学人才教育中输血实习工作方法的探讨

2021-08-27杜鸿杨欢林军王奕淳温会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习生医学检验

杜鸿 杨欢 林军 王奕淳 温会燕

[摘           要]  输血医学学科快速发展,而高校输血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存在输血后备人员严重供需不平衡。输血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学生。面对非输血专科的学生在输血科实习时间短的现状,从实习前的策划、实习中的實践及内容安排和实习后的考核等方面做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旨在探讨如何最大化地提高输血实习效率和学生对输血医学、输血专业的有效认知。

[关    键   词]  输血科;实习生;带教模式;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208-02

输血医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2016年已经升级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在临床贫血、失血等患者救治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目前开设输血专业的医学院校少之又少,一些院校只有几门输血医学课程被安排在检验专业中作为必修课,所学知识有限,无法满足输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现阶段输血从业人员仍然大多数来自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学生[2-4]。多数血站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输血科和检验科(血库)医技人员的输血专业背景只是在医学院校学习时接受过少量的输血检验相关知识的教育,难以胜任输血医学学科发展的需求[5-6]。重视输血医学高等教育的开展,强化输血医学学科建设势在必行[7]。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实习生学以致用的过渡阶段,是影响实习生就业选择的黄金点,需要高校、教学办和医院输血科工作者重视对实习生的培养。在尽可能加强在校本科输血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狠抓输血实习是弥补培养输血人的后备力量先天不足的有力措施。本文以本院输血科实习模式为例,结合本校对输血实习的培养经验,从实习前、中、后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现阐述如下:

一、输血实习前的安排

(一)输血教育师资的加强

无论是在校期间的的授课还是实习期间的带教,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实现强化输血培养的核心是高校、医院和教学办对输血培养的重视,以及提高输血授课老师和带教老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本校医学检验本科生的输血教学由本院输血科具备研究生学历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在输血理论课过程中不断渗入对输血专业的认知和强化实习对输血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而实习阶段,在本院输血科实习的学生均有指定的带教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和考核。

(二)实习单位的选择

培养输血方向人才需要高校教育与输血科实习带教相结合,缺一不可[8]。实习生实践教育基地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为输血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强有力的教学资源保证[9]。大连医科大学依托检验学院和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等合作单位开展实习活动,如大连市血液中心、深圳市血液中心两家血站及一些医院输血科等,加大输血检验辅修专业教育与教学的创新步伐,为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经验与更完善的模式。目前,本校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定点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和苏州传染病医院等,学生均参与输血科的实习轮转。从出科考核的反馈中以及部分往年毕业生选择输血科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本校输血科对输血从业人员的培养有相当好的成效。

(三)重视入科前的培训

学生实习入科前,完善、系统的入科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强调实习的重要性以端正学生学习心态、强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以保证实习安全、强调对输血专业的认识与感知以备就业或考研时的选择,强调输血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输血科与临床医护、血站等血站间必要的沟通交流,以及实习大纲和实习的考核制度以保证实习的基本效果。以本院实习生为例,实习生以各科、组轮转的形式进行实习,意味着同时轮转在输血科的学生只有1~3人,多数时间为1~2人,而输血科对实习生的实习要求与考核办法,在学生入科前统一进行系统、规范化的培训优于同样的要求对每位轮转学生的逐一讲解。

二、输血实习过程中的要点

(一)实习时长与带教形式

实习生在输血科学习时间较短在各高校输血培养的实施中普遍存在,主要为2~4周不等。由于输血科工作的严谨性,有的操作工作人员不放手给实习生做,实习生只能观看老师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学习积极性不高[10-11]。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了解并掌握输血实习要求、提高输血实习质量?本院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主要为通过教学办、输血科、检验科等管理老师的充分沟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每人2周增至2~4周不等;带教模式改为指定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的实习纪律,完善实习大纲并按照大纲内容进行规范化系统的带教;完善考核内容,包括ABO、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的技术操作考核和通过出科试卷考试的专业知识应用考核;部分学生指定毕业论文书写以输血为主题等。结合运用在对疑难血型和疑难配血的实例解析教学,可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带教老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教学热情,增强责任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12]。

(二)实习内容

在输血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医学检验的现状下,激发优秀学生对输血医学的兴趣,引导其对输血行业的关注,进而促使优质的实习学生在就业、考研等时,有对输血方向的考虑和选择。因而,输血科实习的重点从以输血专业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对输血科职能的了解与认知为中心,实习内容的重心也因而发生了转变。经过入科前培训使轮转至输血科的实习生对常规的实习要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入科后实习内容主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初步认识输血科。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对输血科科室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房屋分布(储血室、发血室、配血室、标本接收区、仪器室等)、所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所有种类血液制品的存放要求和合理用血指征等相关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在掌握原有实习大纲所要求的检测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输血医学、输血科职能的认知和了解,如输血科在医院应发挥的作用,输血科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途径与方式,输血后的疗效评价与跟进措施,自体输血的实施与管理,输血相关检查项目的结果解读、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以及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了解等。尽管在很短的实习期限内无法详细了解各项内容的细节,但在带教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着提高学生对输血的总体认知的宗旨,做到对实习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以上内容进行涉猎和讲解。

三、输血实习效果的把握

(一)出科考核

考核是要实习生认识到输血科的重要性,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实习,充分利用实习期间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也是输血科掌握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建立临床实习考核机制,出科考试分为笔试考核和技能考核。笔试内容包含输血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相关检查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输血指征、输血疗效评价指标、自体输血、输血科职能等,还包含一些日常工作场景的沟通内容及输血相关案例的解析。技能考核以操作能力为考核的重点,主要考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效价检测等。

(二)实习的职业教育

除出科考试外,在学生的实习生手册上还需带教教师参照学生日常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督促实习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操作及分析判断能力。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工作过程中做到有条有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对输血科的科室职能和输血专业有整体的认知和了解。

综上所述,输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而发展迅速的独立的专业学科,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各输血相关单位对输血人才的需要,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重视输血课程的教学,实习阶段的培养与带教模式的改善具有更重要意义。输血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临床输血专业的增设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输血教育的前进步伐,也是培养更优质输血人才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在输血从业人员来源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形势下,狠抓输血实习对输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从实习前、中、后的各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最大化地提高输血实习效率和学生对输血医学、输血专业有有效的认知,充分吸引学生对输血的关心与关注,继而为输血医学储备更优质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金晶纯,李晓丰,郝一文,等.辽宁省临床用血管理及输血科(血库)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8):891-894.

[2]王文敬,李婷婷,张玲,等.输血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1100-1104.

[3]康丹,郝一文.辽宁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8):833-836.

[4]石天,余莹莹,袁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输血学教学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0):1439-1440.

[5]禹莉,张军,郝艳梅,等.改革输血医学人才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10):1202-1204.

[6]綦霞,叶萍,孙文平,等.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输血检验辅修专业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2):176-178.

[7]刘忠.以学科建设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4-5.

[8]吴雪萍,杨文勇,陆兴热,等.输血科实习生带教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5):544-548.

[9]章昊,洪文旭.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基地的建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7):56-60.

[10]江晓明,杜平,王丽莉.论输血专业的实习带教[J].基层医学論坛,2016,20(13):1832-1833.

[11]刘慧,李青,詹廷西,等.输血定向实习生带教模式探索[J].重庆医学,2015,44(13):1861-1862.

[12]粟明丽,陈宇.提高输血科实习生实习能力的带教模式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2):169-172.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实习生医学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最牛实习生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