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与思考

2021-08-27郭慧琳柯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案我院病例

郭慧琳 柯金

[摘           要]  PBL引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经历了多年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我院五年制及八年制本科阶段学生进行PBL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及回收问卷调查表并通过访谈法对参与PBL教学的教师进行调查,以评价现行PBL教学模式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效果。学生及教师均觉得PBL课程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目前的PBL教案病例陈旧,急需更新;另外,学生认为自评、互评环节以及课堂气氛有待提高,而教师则认为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    键   词]  PBL;口腔医学;本科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130-0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育形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通常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学生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口腔医学课程内容繁多、枯燥,且需要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无法将课本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期后不能很快运用课本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而PBL教学模式以医学问题为核心,以一个个鲜活的临床案例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1]。故早在2000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便将该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模式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好评[2]。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和老师也发现目前的PBL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正视及解决。目前我院暂无正式的调查评价问卷,故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PBL教学实际情况,整合设计PBL教学评价表对现行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访谈法对PBL带教老师进行调查,以期对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PBL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每学期整个PBL教学分为准备、实施及评价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正式上课前一个月,学院组织相关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并邀请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的教授向教师介绍PBL的教学理念和方法。PBL教案选用已在历年教学中应用成熟的案例。由于学生在此之前仅接触过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故在PBL教学的第一次课中,学院派出PBL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PBL课程的背景知识、课程流程、人员分工安排等内容进行讲解,并邀请上一级的学生进行示范演练,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以保证课程顺利开展。

(二)实施阶段

本次研究选取教学对象为我院2014级五年制及八年制本科阶段学生共78人,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人数为13~15人。根据历年来实施PBL课程的流程,3次课程完成一个教案,每次课程3个学时。每次课程开始之前,首先推选出一名主持人主导及掌控课程的进程;另外选出一名记录员按“事实—假设—问题”的模块,记录下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带教老师旁听并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必要时点评并启发学生的思路。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次课,由主持人带领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教案并根据教案的内容展开讨论,讨论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还包括医学人文素养、其他学科的医学知识等,然后凝炼思路,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然后由主持人将问题分工给各个学生。课后每个学生根据提出的問题到数据库、图书馆、教科书或者课堂上寻找答案,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书面材料。第二次课,回答第一次课提出的问题并加以讨论,然后下发第二部分教案,学生根据教案再次提出假设及问题,并由主持人把需要回答的问题分工给每个学生。同时,课后学生再次通过数据库、图书馆等渠道获取答案。第三次课,回答前次课提出的问题,最后学生对该案例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评议。每经过2~3次案例后,全班学生重新分组并重新分配老师。

(三)教学评价

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PBL教学实际情况,整合设计PBL教学评价表[3-7]。通过无记名调查问卷来评估课程效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主观量化评分分五个级别:完全同意(5分)、同意(4分)、尚可(3分)、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评价在学期课程末进行。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对教学效果学生量化评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主观量化评分≥4分视为对该评价项目认可,统计人数得出认可率(%)。

教师对PBL教学的评价:通过访谈法对本学期参与PBL教学的教师分别从教案、授课过程等方面进行讨论与调查,同时提出自己的教学感受和意见。

二、现行PBL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78.2%,具体结果见附表。在学生的评价中,除了问题2、4、12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同意(4分)以上,显示学生对整个授课过程较认同。其中第6题的得分最高,认可度也达到了93.40%,说明在培养综合能力方面,PBL课程显现出明显的优势;第2、4、12项评价不高(3分),表示学生认为在现行的PBL教案的设置、PBL课程中自评及互评环节以及课堂气氛等方面仍需提高。其中第2题和第14题的认可度均低于70%。这些结果也直接反映在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开放性阐述中,学生普遍认为PBL教案病例老旧,有些教案每天设置的课程内容不当,某些病例未紧密联系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而自评、互评环节气氛尴尬,不少学生认为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把该环节当成了一种负担。也有学生认为PBL虽然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但个人还是更注重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问题,导致知识掌握不完全。还有学生认为PBL缺乏教师的引导,所解决的问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认为PBL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但同样觉得PBL教案病例陈旧,急需更新。另外,每组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少数同学的课堂参与度不够,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且由于PBL教师来自各临床科室,大多对自己不精通的领域知识模糊,导致在讨论过程中对一些非本专业的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对目前PBL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设想

(一)重视PBL教案的更新

PBL教案的课程设计是PBL教学的关键基础。目前病例内容陈旧、缺乏深度以及设置不合理是学生和老师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的PBL教案为各个学校组织各科老师自行编写或归纳的案例,没有建立PBL案例库及教材,故缺乏统一的标准。

近几年开始,学院越来越重视PBL教案的更新与质量,开始组织各个教研室的老师提交新病例。建议病例编撰应尽量采用临床上真实病例,内容覆盖多学科,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统一整合,合理分配每节课的病例内容,将病例所引申出的问题难度逐渐深入,避免出现重复讨论的问题,最后经过反复论证,集体讨论后将病例编辑成册,进入PBL病例库。

(二)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相比传统的LBL教学,PBL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带教老师有广博的知识面及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内容,更要有其他专业的知识储备。目前我院PBL带教老师均抽调于各个学科教研室,且由于大部分教师身兼临床工作,所以PBL教师每年会进行更换,虽然会为PBL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但大多教师PBL教学经验不足,且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储备不足。

建议每次案例前组织带教老师集体备课,梳理教案知识点,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统一教学标准和目标以及教学活动的设立。目前,学院越来越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经常邀请国家级名师来院讲学。建议在此基础上,学院继续积极组织一线带教老师前往国内外PBL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交流学习,安排青年教师参加PBL教学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增加展示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PBL教学的主体,而很多学生习惯于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对教学形式的转变不适应。且目前解决问题的形式仅局限于PPT展示,对于台下的学生来说与平时LBL教学无异,甚至不如教师讲解得规范系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真正理解运用知识。另外,每组人数较多,导致有些学生在其中“打酱油”,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而笔者曾在PBL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某案例中的病例制定治疗方案并分组PK;或者根据案例中的主题假定场景进行健康宣教等,课堂讨论氛围热烈,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建议增加PBL分组,使每组学生人数降低至10人左右,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话可说”。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不局限于PPT展示,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辩论、表演、视频展示,甚至引入SP标准化病人或虚拟化的实践操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评价模式

对于现在的自评、互评模式,某些学生不理解甚至觉得氛围尴尬,且此次调查评价问卷仅在学期末对学生发放,使某些同学对学期初的案例及课堂效果印象已不深刻。但是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审视自我、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建议带教老师首先向学生解释自评互评对于学生自身及课程的重要意义。另外,评价形式也可不拘泥于口头评价,而在每次案例结束后常规加入问卷调查或者线上评价等形式,不仅让学生审视自身的不足,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闪光点,同时让学生对每次的教案、教学效果、教师表现等及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建议,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PBL教学模式在我院本科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但是,目前的PBL教学实践也有不足之处,参照我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并进行合理的改革,使PBL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若冰,柳林.基于PBL和CBL的联合教学法在眼科双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663-666.

[2]边专,樊明文,台保军,等.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醫学研究,2006(4):448-450.

[3]冯海楠,常晓峰,周秦,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应用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24-125.

[4]曾素娟,谢灵芝,方颖,等.PBL教学法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96-97.

[5]潘志强,方肇勤,张煜,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100-101.

[6]陈群,代晓霞,杨占田,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对PBL教学评价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5-6.

[7]季秋实,许诺,王君玲,等.PBL中增加研讨会教学法在口腔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94-296.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教案我院病例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