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视角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故事文本特征分析

2021-08-27黄海燕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人文素养小学英语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依据。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基于人本视角,以学生为切入点分析故事文本的情节、语境、文本再现和人文内涵等特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促使学生初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小学英语;故事文本;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黄海燕,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一、引言

教育从人而来,向人而去,与人同转,因此教育要以人为本是毋庸置疑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在教育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而教材(本文指的是狹义上的教材,即textbook)是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媒介存在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来源以及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我国外语教材编写专家刘道义提出,学习者即学生是外语教材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编写教材必须认真考虑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兴趣和需求、认知规律、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等。由此可以看出,人本理念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理论依据,教材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则体现了教育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等课程基本理念,这也恰好印证了英语学科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

文本是英语教材不可或缺的语言信息载体,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文本,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发展素养。小学英语教材(本文所指的是2012年版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从文本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划分为故事文本、读写文本、对话文本等三大部分。故事文本是一种关乎英语语言的故事性载体,主要是通过Zoom和Zip两个卡通角色围绕单元话题进行对话呈现出来的。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首要环节,小学英语教材也是英语学习者正式进行英语学习时接触的第一学习资源。而故事文本由于其故事性和情节性等特征,使得其区别于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因此,基于人本视角,以学生为切入点解读小学英语教材故事文本的特征,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对一线教师改进故事文本教学具有积极的理论参考意义。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故事文本的特征

1.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刘道义在讨论英语学习能力发展时提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和动机或期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决定了他们乐意在学习上投入多少精力,也会推动他们产生意志力和毅力,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进步。由此可知,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极为关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时期,情感世界丰富,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尤其是对故事情有独钟。小学生对故事的热爱和痴迷,不只是因为故事具有特殊的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故事往往伴随着曲折生动的情节,这也正是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所不具备的。小学生容易被这些情节所吸引,从而产生兴趣、注意、动机等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在接触故事时做到认真且专注。

人类学习的顺利进行是需要依靠培养和发展注意这一心理品质的,只有做到专注才能有效接收学习信息,发展个体能力。故事文本正是关注到了能够促使小学生产生心理注意的刺激条件——情节,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文本上,从而达到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小学英语教材编排的故事文本不是单元词汇和句式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创设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将语言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生好奇心强,当眼前的故事文本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断克服学习阻碍,专心于故事文本,努力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从而达到促使学生主动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思维品质的效果。通过故事文本唤醒学生内在的英语学习机制,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发进行英语学习与积累,有利于培养英语学习所需要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故事语境结构完整。语境是指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情况,表现为对一段话的解释取决于对上下文的理解,只有在语境里词义才能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语境结构则包括了客体和主体框架结构,皆面向于交际功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境是学生深刻理解语言知识点的前提和基础。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文本都是基于完整的语境结构呈现出来的,情境完整和语言知识结构同时兼顾,这为学生创造了语言输入时所需要的交际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真实完整的语境里对语言进行整体感知,获得语言知识和正确理解语用目的,再依托类似的语境进行语言输出,避免了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契合了英语语言学习规律。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如果离开语境单一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就会导致语言学习过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机械枯燥的学习行为,达不到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故事文本在语境结构完整性方面比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占据更大的优势,例如对话文本常常给教材的主线人物编一段对话,开头直奔主题(即单元语言知识),接着在语言知识呈现完后就戛然而止,不似故事文本那般有始有终。故事文本语境结构的完整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可靠的交际背景,为他们呈现出便于阅读和理解的基础语言知识。当学生在完整的故事语境结构中感受到词汇、句式等语言因素在文本中的实际应用和变化,就能直接体验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即使故事赋予了单词和句子新的意义,学生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含义。学生基于故事文本完整的语境结构进行语言学习,有利于其把语言信息与自身经验背景进行联系,积极主动改造和重组知识结构,促进其语言知识由内化到外显过程的转变。

3. 故事再現延展性强。教材文本是知识的载体,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小学英语教材里的故事文本同样服务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四方面的立体素养。故事文本由于其情节性和语境性,在文本再现上表现出比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更具延展性的特点。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把语言知识再次呈现的方法途径较少,具有技能侧重的局限性,分别侧重于听说技能和读写技能的训练。而故事文本不仅可以直接用作训练学生阅读技能进行语言输入的材料,还能够根据实际学情对文本进行解构处理后,利用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完整的语境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地进行再构或重构,把语言知识再次呈现,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同时还能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故事文本再现的延展性体现了故事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特殊用途,给学生展现了真实的语言交际功能,让学生真切体验与故事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乐趣,从而通过或演或读或写或画等多种可操作性方式把文本内容再现,锻炼发散、聚合、提炼、探究、迁移等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语言技能后顺利实现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文本的兴致有增无减,极大地利用了故事文本的延展性积累其语量和语用知识,对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有裨益。

4. 故事蕴含人文思想。人文性是英语学科的课程属性之一,可以理解为人性和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故事文本区别于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的又一突出特征是故事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英语教材里的对话文本和读写文本只是针对单元知识结构和个别语言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在文本中理解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鲜有涉及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重英语学科课程工具性的功能。故事文本则是在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给学生传达某些特定的文化意识、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人文思想,着重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出现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文本,其体裁基本涵盖寓言、童话和生活等三大类,每种体裁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等方面,围绕单元话题展开,由具体到抽象,逐渐呈现故事文本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小学生思维独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心理意识尚未发展成熟,这时如果直接对其进行文化意识和思想情感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还有可能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但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故事文本不是晦涩难懂的人文思想教育,而是通过两个关键主人公(分别是一只小松鼠Zip和小浣熊Zoom)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把关于亲情、友情、合作等的人文主题思想隐含在文本里,让小学生在感兴趣的卡通动物身上感受人文思想的内涵,此时教师将文本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就能收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只有从小学生的立场出发,充分把握小学英语教材故事文本的特征并发挥其优势,促进小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分级目标的实现,发展小学生思维,从而逐步实现培养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总目标,为小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枭鹰,阮红梅,唐德海.教育为何要以人为本:并非一个毋庸赘述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1):11-15.

[2]高玉兰.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4(8):92-93.

[3]刘道义.论影响外语教材建设的重要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 2020(2):64-71.

[4]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尹荣,高旭阳.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材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8(4):61-63.

[6]刘道义.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J].英语学习,2017(3):52-54.

[7]张廷远.语境结构的认知分析及其对语用词义的价值[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24.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人文素养小学英语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