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墙”
2021-08-27周钢旦
周钢旦
“山上小石掉,赶快躲藏跑;发生泥石流,绕道高处走;发现地裂缝,赶快告群众;泥石流危害大,遇暴雨会引发……”走进修武县云台山镇子房沟村,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标语随处可见,通俗易懂,格外醒目。
近年来,修武县自然资源局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安全防范教育为前提,以群众为力量,组织村民自治,科学制定防灾措施,确保了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育培训到位
修武县地处太行山脚下,地形复杂,山区土薄石厚,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有突发性山体崩塌、滑坡、季节性泥石流和矿山企业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特别是过去的矿业开采区、煤矿采空区、项目施工区、废弃矿山区等,遇到较大雨雪就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针对地质灾害特点,修武县自然资源局以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为切入点,以自然资源大讲堂为载体,多次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对局机关职工、乡村干部、各村地质灾害巡防员、各隐患点监测负责人、自然资源协管员、应急救灾队员等进行防灾知识培训。
该局采取印发彩页、小册子、制作板报、书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在全县大力开展防地质灾害宣传,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大节日,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和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等,增强广大群众安全逃生意识及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反应能力,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隐患排查到位
地质灾害有多少?分布在哪里?隐患有多大?修武县自然资源局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开展走访调研,探索出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式,坚持群策群力防范地质灾害。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该局组织山区3个自然资源所,深入矿区和重点村庄,挑选有经验、有远见、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召开地质灾害排查治理研讨会,找出排查重点,规划排查路线,研究排查方案。根据山区村庄坐落位置和人口多少,在每个村分别指定1~3名地质灾害监测员,承担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各隐患点的监测责任,对境内的各种隐患开展汛前检查,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制定防灾预案。
该局联合乡、村、组、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组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把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和预警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其中,洞湾村采取责任承包形式,组织村民统一清理过去开采遗留的乱石碎片;里窑村排查疏通了村周围的河、沟、坡等地区;东仓村根据村周围的地理特点采取了打坝、修坡、砌墙等措施,将洪水改道绕流。通过各村村民的排查自治,目前该县大多数隐患点均得到了有效处置。
人技结合到位
该局积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定预案,筹备物资,坚持传统防治与科技防治相结合,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防灾工作机构,采取定领导、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等工作机制,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防抢和救护等各项措施,并采取集中储备与分级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防灾物资储备。目前,该县已组建了150余支1万余人的防灾抢险突击队,累计培训乡村干部群众5000余人,确保了汛期各项防灾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人防基础上,该县还加大投入实行技防,在西村乡的洼村、东交口村、大南坡和云台山景区的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等7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安装了地裂缝报警器和预警伸缩仪,对险情重、危害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监测。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13个警示标志,逐一制定包括监测、预警预报、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
近年来,该局还多次与气象部门接洽协商,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气象部门在监测到强降雨信息后,及时与自然资源局会商,并通知各自然资源协管员、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各隱患点的监测责任人做好防范。同时,严格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工程建设的监管,禁止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建住宅或其他设施,并规定不得从事爆破、非法采矿等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作者单位:修武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