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规律 创新机制 强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2021-08-27洛阳市人民政府
洛阳市人民政府
2019年以来,洛阳市按照城乡统筹、多规合一,因地施策、分类编制,控制为主、精简实用,以人为本、彰显特色原则和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开要求,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高位引领 协同推进
洛阳市高度重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多次做出批示,并深入基层调研,要求把村庄规划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把质量放在首位,体现河洛文化,通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洛阳市成立以市委农办牵头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每半个月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各县(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局面。
科学指导 分类施策
按照地域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洛阳市分为北部沿黄生态廊道、中心城镇发展区和南部生态涵养区,结合《河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要求,将全市村庄分为5类,城郊融合类450个、集聚提升类445个、整治改善类1077个、特色保护类274个、搬迁撤并类289个。其中,黄河廊道沿线村庄重点进行生态保护和整治提升,体现黄河文化;伊川、宜阳等城镇发展区村庄体现城乡统筹、设施共享,重点做好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南部生态涵养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发挥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禀赋优势,重点做好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
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和耕地保护底线,统筹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用地。如,洛宁县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东原村规划中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通过村庄用地整治,拓展耕地面积,提升耕地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发展需求。
彰显河洛文化特色。洛阳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一批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庄,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25个,省级51个。为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洛阳市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提炼每个村庄独特的文化“印记”。
画好画精画美村庄建设工笔画。2020年,洛阳市编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图集》,为村民建房提供示范性引导,力争体现各具特色的村庄风貌。如,为体现水墨山水乡村意境,结合当地传统村居特色,栾川、嵩县突出白墙灰瓦的乡村风格,在养子沟、重渡沟等建成一批特色民居民宿,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机制 增强实效
洛阳市通过制定导则、加强培训等系列措施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制定编制导则。把村庄规划的内容归纳为三个板块:板块一为现状概况,有区位分析、规划衔接、资源分析等内容。板块二为国土综合整治和用地布局規划,有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内容。板块三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产业分工和品牌打造等内容。
组织高规格培训。先后邀请国家级专家举办多次村庄规划业务培训,其中,“洛阳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论坛”吸引全省乃至周边省份从业者和政府管理部门500余人参会,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开展规划师下乡。出台《高校规划人才下乡行动实施方案》《洛阳市规划师志愿者制度实施方案》,倡导驻村规划师“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说农民话”。2019年以来,先后有800余名规划师和高校师生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人均驻村时间超过3个月,在生活中了解村民想法,让规划更接“洛阳地气”,把规划蓝图画在广袤乡村田地里。
创新表达方式。2019年,宜阳县组织全县乡(镇)干部赴江浙地区学习村庄规划编制经验,在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优先推广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的“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建设规划图、行动计划项目表、建设要点说明书),并在每个村庄重要位置制作规划公示栏,让每个村民都成为“规划明白人”。
截至2020年底,除部分村庄并入城镇开发边界内无需编制外,洛阳市剩余的2136个村庄完成规划编制2071个,完成率为97%,基本做到全市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初步形成“全市乡村规划一张图”,整体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嵩县村庄布局规划入选全省2个优秀布局规划案例;嵩县三合村、程村和栾川县养子沟、新安县袁山村4个村庄规划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嵩县三合村、栾川县养子沟村入选自然资源部评选的全国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