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开放性原则,设计语文课堂活动

2021-08-27樊雅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孔乙己开放性思维

语文课堂活动指有意义的活动设计,开展具体活动有助于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促使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是实践性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各种语文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一、范围的全面性,参与共进

基于开放性原则,教师要注意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注意全面安排,不能仅仅将活动的对象限定于那些思维能力比较高的学生,而要充分考虑到后进的学生,将课堂变成学生的表演平台,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共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

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设计了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尝试总结孔乙己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将自己的感悟表演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为了避免小组长等成绩较好的学生“垄断”整个活动,教师设计了所有小组成员接龙展开人物分析的活动。教师首先设定了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围绕孔乙己等人物形象展开,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条,尝试表达,同一小组的成员不允许选择相同的问题。“掌柜一脸凶面孔,只有孔乙己到来的时候才会笑几声,大家觉得这里的‘笑有怎样的意味呢?”“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就被大家嘲笑,大家为何要嘲笑孔乙己呢?”“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孩子们在笑声中走散了,从这个细节中你有怎样的感悟?”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对后续角色扮演有启发作用,同时教师也考虑到了全面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表达的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一的训练活动,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做起,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参与难度较大的项目。此外教师还要避免由小组长代替其他同学发言,而要让全体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当单纯的听众。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考虑到了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能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呈现的多样性,激活内驱

活动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也是开放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学生性格、爱好不一样,所以单一的活动形式很难引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他们有可选择的余地,同时还要观察学生对什么样子的课堂活动兴趣更浓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内驱,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习《故乡》的时候教师设计了对比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但是在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只设定单一的对比环节,而是引入了各种多样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问答题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来到家乡的心情,和“我”进行对比,思考:“为何来到故乡让‘我感到如此悲哀?这种悲哀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表格填写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闰土和杨二嫂设计表格,填写相关内容,展现出他们的前后变化,学生要自主设定外貌、行为、心理等对比主题,然后展开填写。在角色扮演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人物扮演,尝试分别演绎出闰土、杨二嫂不同的人生状态,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在头脑风暴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讨论,说说杨二嫂和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作者为何单独选择了这样两个人物来写,想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思想。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围绕“比较”展开,能让学生看到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

教师可以选择主观题、客观题融合的方式,除了选择题、问答题以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展开比较、角色扮演、自主搜索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运用、课文理解、内外比较、知识拓展等活动中,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强烈,学习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三、难度的层次性,拾级而进

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注意活动难度的层次性,首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活动,然后再逐步提升,展现复杂的活动,此外还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提升。

学习《社戏》的时候教师设计了难度层层递进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活动的第一步是自主阅读课文,并和同伴进行互动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若干问题,包括:“作者如何用‘社戏作为线索,串联全文?”“‘我得到了怎样的优待,有哪些具体的细节?”“划船、吃豆等和看社戏关系不大,作者为何还要写这些内容呢?”在学生理解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的活动,主要给他们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特点,了解什么是社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其它鲁迅的作品进行思考,分析此文和《祝福》等其它作品有什么异同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围绕作品中描写社戏的场景展开思考,探究如何能提升描写性作文的写作水平,并展开自主创作。这样的活动围绕读写结合展开,且难度逐步提升,从阅读课文到拓展阅读,再到自主创作,逐步提升。

教师可以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将难度较低,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放在前面,让学生个体展开活动,此后则可以安排那些难度更高,需要小组合作展开的活动项目,这样他们不仅能提升思维能力,更能提升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创新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大脑在思维的时候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的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的活动中,促使他们提升思维的发散性。教师可以设计头脑风暴、集体讨论等类型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讨,尝试将创新的想法融入其中。

《背影》一文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多次写到了“背影”,串联起了全文,而且还用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父爱的深沉,体现了丰满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围绕文章线索入手,引导其展开“讲故事”的活动,想象自己是作者,将自己和父亲分别的场景表述出来,在表述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合理安排四次背影出现的顺序,让表述变得更合理。在“讲故事”的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在复述课文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自主表达,此时要思考如何能用更新颖的方式有序表达。“作者用线索串联全文,让情节更紧凑,结构更合理,那么你在讲述自己和父亲的故事时,能否发散思考,想想能用什么新颖的表达方式?”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倒叙的手法,先讲结果,引发听者好奇心;还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将自己的爸爸和他人的爸爸对比;还有学生可以用插叙的方式,将感人的片段插入其中。这些创新的方法让学生的“故事”更新颖,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性认知方式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发散的思维特征,个人的思维向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观念发散到各个不同的方面,最终产生很多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设置一些开放性话题,这样学生才能从各个方向入手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发散性。

五、审美的深刻性,升华境界

在开放性原则的引导下,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活动的时候要避免用固定的思路限定学生的审美探究方向,而要引导他们激发积极的审美情趣,尝试展开想象,进行更深入的审美探究。这样的活动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促使其在活动中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

学习《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看图说话”的活动,学会如何展现自然景观,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表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说说作品如何展现紫藤萝瀑布,怎样将理性感受和视觉感知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了各种图片,让学生看到各种花草的形象,然后思考如何用唯美的语言展现图片的内容,并分析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如有学生描绘的是一棵大树,在枯枝上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学生试着描写了干枯的树木和鲜活的嫩叶,并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只要不放弃对阳光和雨露的追求,枯树也能萌发出新绿。”在看图说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境界都有所提升。

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在学生展开审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深入思考问题,展开概括总结,进而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审美鉴赏水平。

在组织学生参加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该解放其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在开放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在活動中锻炼自己,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樊雅娟,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孔乙己开放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