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八重回忆”及其情感结构

2021-08-27邹建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堰河诗作抒情

邹建军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名作,写于1933年1月14日,那个时期诗人因为参加浙江的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国民党当局关进了黑暗的监牢。这个时候,诗人失去了正常的自由生活,个人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正是在一种极端困苦的情境下,诗人在回忆中创作了这首以人生的苦难为核心主题的诗作。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因感而生和由情而成的诗作,成了诗人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肺腑,首先在于诗人经历的真实与情感的真诚,其次在于诗人想象的自由与广阔,再次在于它所獨具的体式和独特的形式。也就是说,这首诗的确是诗人的一个独立的创构,是诗人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开拓。正由于如此,它在整个中国新诗史上,也算是一首前所未有的杰出诗作,是中国新诗第二个十年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性成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理解,对于其艺术结构和抒情方式的认识,从前的学者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在从前的研究中,少有学者关注这首诗所具有的记忆性质,而这正是其所有诗美与诗意的重要来源。英国诗人华兹曾经认为,真正的诗作都是在回忆中产生的;而在艾青这首诗里,诗人所要表达的和诗作中所存在的东西,几乎全是回忆性的内容。在令人恐惧的暗黑监狱中,诗人回忆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特别是回忆了自己的保姆也就是亲爱的奶妈,特别是她极其穷困和悲苦的一生。诗人在窗外大雪纷纷、极度寒冷的牢房之中,而对于奶妈的回忆则是极其温暖的;诗人当时是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的空间中,而对于奶妈的回忆则是广阔而无边的;诗人是在现在处于展开的时间里受苦,而奶妈则是在已经处于过去的时光里不停地劳作、不断地辛苦。正是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的落差中,诗人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大幅度的流动,诗人的想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动,而诗中所有的意象、情感和思想,都产生于这种巨大的异动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苦难的灵魂在此交汇,两段曲折的人生在此相遇,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美感力量,让每一个读到这首诗的读者,都不得不动情动容,而泪流满面,痛心不已。正是这样的情感成就了这首诗作,正是诗中的记忆构成了这首诗作,正是诗人自己的早年生活和独特情感丰富了这首诗作。没有诗人的自我,就不会有这样的诗作;没有诗人的回忆,就不会有诗情的发生与发展。

在这首诗中,有许多悲苦而美好的场景,是特别引人入胜,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具体体现在我们所发现的“八重回忆”。诗的最前面是一个概说,叙述了自己和“大堰河”之间的关系:“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诗人在此以简要的诗句,向我们交待了自己和“大堰河”之间的真实关系:“大堰河”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只是他的奶妈;她是因为家穷无法生活而养育了自己,目的是为了让她儿子众多的家,都有一口饭吃。虽然这个叙述也是以回忆的口气写的,然而还算不上是诗中的具体回忆。就像一个作家要讲故事的时候,首先要把这个故事和人物的来历交待一下。前面的这个“引子”,虽然不是特别重要,但对于诗人的抒情和表意而言,也是有必要的。

这才是诗人的第一重回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加上后面“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之后的连续八个“之后”,构成了这首诗中第一重回忆的所有内容。所有的这些都是特别鲜活的细节,说明不是母亲而胜似母亲的“大堰河”特别喜爱自己的“乳儿”,从而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奶娘的感恩之情,也是人间的至善与至美之情。

这才是诗人的第二重回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包括在这之后的连续十个以“我”开头的诗句,所有这些也都是特别鲜活的细节,表明“我”不习惯于自己父母家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难受。因为一切都显得“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里的第二个典型场景于此出现,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鲜明的批判功能。一个方面是自己的难受,因为生母迷信而暂时放弃了他,让他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也许并不符合生母的本意,只是生父受了他人的挑唆,而为了自己的不受损害。这不是对于作为地主的生父的讥讽吗?同时,一个本来不是自己的母亲的人,却不得不为了生计而接受他家的小儿,这不是对于那个时代贫富不均社会形态的揭露吗?

这才是诗人的第三重回忆:“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包括之后的连续九个以“她”开头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保姆在乳儿离开自己之后,又开始去下苦力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她自己一家人生存的需要。这里的生活细节也同样是如此鲜活,诗人采用排列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保姆的劳动强度,她强大的生活能力,以及她生存意志的坚强。这是诗中第三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同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她深爱着的乳儿离开了自己之后,她是如此的心神不宁,如此的惶恐不安,如果哪天不劳动的话,就会感到心灵的空虚,于此表现了她在一生中所拥有的博大胸怀。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妇女,一点也不世俗,一点也不庸俗,反而生活得相当的坚强,特别的纯粹。她没有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而另眼相看,也没有因为只是想得到一些利益而虚情假意,相反却是如此的真诚,如此的博大,如此的宽厚。

这才是诗人的第四重回忆:“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以及在后面的诗句中,她在“乳儿”的婚礼上做的一个幸福之“梦”。可以说,这是第四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再次强有力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深爱:在他已经回到了自己生母的家里,她也没有能够忘记他,不断地做着许多与他相关的事情。最后的一句,就是对这种深爱的高度概括:“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成了这首诗作的核心句子。诗人在此对于母性的伟大表现得令人动情,首先是他自己的已经不能自已,在苦难深重的人间,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里,居然也有如此伟大的女性,如此伟岸的人生,超越了自我、超越了阶级、超越了家庭,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抒发中,诗人具体地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五重回忆是最令人动情的,虽然只是想象性的,因为诗人自己明确地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诗人是这样回忆的:“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多么令人悲痛的事件在此发生,诗人之所以写下这首诗,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尽孝,而感到无穷的悔恨。这是诗中第五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包括后面连续五个以“同着”开始的句子,同样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在这重回忆中,诗人全部交待了自己奶妈的结局,不得不让我们深感悲痛。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在民族危亡、国家沦陷的情况下,也只能是这样的结局,因此,保姆的人生悲剧不仅是属于她个人的,同时也是属于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的,同时也是属于这个古老而保守的国家的。

这才是诗中的第六重回忆,是在保姆去世之后的年代里,她的儿子们和丈夫在人世的苦难生活:“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这样的人生际遇,显然只是在后来诗人回乡时才听说的,不是他的亲眼所见,但这样的回忆性的诗行,具有同样强大的表现力。在那样一个动乱不已的年代里,个人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动地接受,所以保姆的儿子们只有受苦受难,而不可能成为其他类型的人物。虽然那个时代也呼唤英雄,并且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英雄,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诗人在此表现了自己的痛苦,当然同时也是时代和民族的痛苦。

诗人的第七重回忆,却是与此相关的:“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啊!”这里的“兄弟”,显然是指大堰河自己所生的五个儿子们。诗人与他们虽然不是同母所生,也不是同父所生,但是由于她成了自己乳母的关系,诗人和他们就成了比亲兄弟还亲的人。在人间,没有自己的亲兄弟,却有如此多的难兄难弟,并且是由于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产生的,就具有了特别深厚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民族的产物,也许只有在中国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下,才会有这样的兄弟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在长诗的最后是第八重回忆,虽然不全是诗人自己的回忆,只是站在今天的时空里对乳母说话,但就其内容而言,也就具有了回忆的性质:“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不可否定,这是诗作中最令人动情的诗行之一,一个处于落难中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一些悄悄话,并且说话的对象在自然之中却包括了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诗人在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何等阔大的胸怀,何等真诚的情怀呢?诗人没有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说这样的话,没有对自己的亲生父亲说这样的话,并且面对他们也许还说不出这样的话,就具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诗人如果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黑暗的夜里,诗人如果不是在一种回忆性的情境里,他也不可能如此地动情,所以对于时空的营造,具有一种特别重要的美学意义。

在全诗的最后,是诗人的一个总说:“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虽然这里所展现的不再是具体的生活场景,却仍然让读者沉浸在一种抽象的抒情中,并且动情不已。一位青年诗人在狱中,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未来命运的时候,同时更是自我人生最为悲苦的时刻,他想到的却是自己的乳母,这样的情怀也许比世界上的其他亲情更为重要,也更加宝贵。

在此我们说到此诗的情感结构,也是具有重大美学价值的。正是因为有了这八重回忆,诗人的抒情才没有空洞化,诗中的议论才没有抽象化。在这首诗作中,诗人的情感是强烈而深厚的,博大而精深的,然而种种情境,都化为了种种场景。如果只是一种客观的描绘,一种简单的叙述,与诗人的情感没有什么关系,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会相当有限。因此,我们说这首诗的情感结构具有层次感、色彩感和纵深感,同时也具有一种幅度、速度和温度,让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感知到和认识到。这是一个客观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主观的世界,是主观和客观的相遇与交融。诗是不可能完全离开抒情的,却也不可直接抒情,更不可抽象的抒情。无论是什么样的诗歌,都是如此。后来郭小川的不少的诗作,特别是贺敬之的一些诗作,之所以时过境迁,少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过于抽象和过于空洞,只是靠一种议论的展开,一种情感的抒写,而没有自我的经历与时代的影像,特别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设置,再强烈的抒情也是无力的,再宏大的主题也是苍白的。而艾青之所以在这首诗中的抒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有直接的、重要的关系,这就是生活化的、意象化的、散文美的重要主张。而回忆的方式正是一个集合点与爆发点,并且是在狱中的回忆,是一个儿子对乳娘的回忆,并且是如此丰富与曲折的回忆,达到了八重之多。这就不仅是沈从文所期望建立的“希腊小庙”,而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矗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那个时代,的确是一个风沙扑面的苦难而伟大的時代。

鲁迅先生曾说,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容易将诗美杀掉。然而艾青处于大雪纷飞的狱中,正是感情激荡的时候,却写出了一首超越百代的自由体大诗,原因在于其所有的内容都是对人生的一种回忆,在这种真诚和复杂的回忆之中,诗情得到了适当的调节,诗美得到了充分的保护,诗意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八重回忆”直接而直观,具体而形象,丰富而鲜活,这正是此诗取得成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之所在。

猜你喜欢

大堰河诗作抒情
现象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会抒情的灰绿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约会
述说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
大堰河的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