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守正,更要创新

2021-08-27崔益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笔记集体

崔益林

教了30多年的书,搜集的有关语文方面的资料,可以说有近万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我这30多年来的备课笔记,要是把这30多年来的备课笔记积攒起来,说夸张一点至少有几箩筐,也许有人会说,每年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即便是统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还是有不少经典的篇目在教材当中,干吗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年年重新备课,这不是在做重复劳动吗?年年用一样的备课笔记不是也一样吗?!

话虽这么说,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每学期面对的是一些不同的面孔,是一些不同的班级,是一些不同的环境,你说你的备课笔记能每年都一样吗?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这并不是说那些老的备课笔记就一点作用也没用,其实,新老备课笔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如何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尤其是在新课改出台、新教材使用之后,各种体现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亮相,你的备课内容怎么能每年都一样呢?近年来,我们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微型课题为载体的普通中学教师‘研究性备课实践研究”,本文想借助于课题这样的一个平台,试图以“研究性备课”为载体,通过不同的研究性备课环节,结合自己平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打通通往提升教学效率的通道,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以适应新课改对学科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那么,在“研究性备课”环节下,我们该如何去实施“研究性备课”,在实施“研究性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该抓住哪些重要的环节。

一、要制造,更要创造

说到制造,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产出统一规格的标准产品而辛勤工作着。

那么工人的这种劳动是不是跟教师的劳动一样呢?我们说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工人劳动所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统一规格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件”,容不得你有丝毫的马虎,而教师备课过程怎么能只是制造性的呢?!我认为更多的还应当是具备创造性的,不应当只在原有的基础上干着重复的劳动。

而事实上,我们有不少的教师就是在干着这样的差事,在实施备课时就是这样,把原先的老备课笔记再拿到新学期来用,一点变化也没有,待备课笔记实在是没法再用时,就又把它当作一堆废纸卖掉,一点儿也不心疼,如今的电子备课,更是如此。而教师的备课过程更应当注重的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而这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应当是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研究学生、反复地构思教学环节的过程,它凝聚着教者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折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体现着教者的教学智慧。当这种劳动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成为教者努力奋斗的明确目标时,备起课来自然也就常写常新,与时俱进,富有创造性了。

比如,我在备《三峡》一课时,说实话,如果你不钻研教材,完全可以拿老的备课笔记去上课,因为这样的散文,我上学的时候就学过,几十年过去了,又轮到我教这一课,我也曾经想过,这样的经典文章,即使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变到哪儿去,但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三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面对新课改,你仍是无动于衷,熟视无睹,那么,你的语文课能上出一点新意吗?于是我在备课时,从散文的特点思考,散文写景的目的无非就是抒情,而抒情的目的无非就是写人,而写人的最终归宿就是写作者,一旦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的课堂设计就从“写景,更是写人”这个点出发,设计出“写水势,其实就是写人势”的思路。类似的例子,我们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当有意无意的注意,应当把老课文上出新花样,否则只能使自己的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的境地。

二、要共性,更要个性

工作以来,我曾到过全国不少学校,有时是学习、参观,有时是作讲座、指导,但在备课这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和检查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少学校的教务处在布置教师备课时几乎千篇一律,要求老师集体备课。

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自然有它的优点,那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但是我觉得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的同时,也把那些教学有个性的教师给坑害了,使得他们至少在备课这个环节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

当然,我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集体备课不好,因为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相互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内容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备课内容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完美。它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的功能,增強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教师们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它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只是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对集体备课的理解有些偏差,这就直接导致不少教师的备课内容总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比如说格式统一,内容一致,步骤也基本相同,完全没有了教师自己的东西。

我们知道,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色彩很浓的活动,而学生最反感的往往就是每堂课都是那些程式化的东西,长期下去,不仅学生无法学下去,就是教师也可能无法教下去。

所以我认为,在集体备课的同时,还得主张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而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当首先从备课起步。比如在备课的形式上,我认为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可以精雕细刻,也可以提纲挈领,可以单用文字表述,也可以图文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再根据具体的课文去实施备课。

总之,只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你就可以大胆地去想象,尽情地去发挥,潇洒地去创造。从而备出个性,备出新意,备出风采。大可不必在集体备课的大棒下,把自己的教学个性磨平、磨扁、磨钝。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富有个性、见解独特的文章,说实话,都是源于我自己在集体备课之外所持的一些不同见解。

三、要反复,更要反思

实事求是说,备课确实有一部分劳动是重复劳动,尤其是在师资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这种重复劳动的情况更是普遍,因为每隔三年就得进行一次小循环教学,应该说这三年内,教材的变化不是很大,老教案还是有它的使用价值,完全把它束之高阁,也不现实,但是是不是备课就可以完全一样呢?

前面我说过,尽管教材没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变了,时间变了,环境变了,你怎么能反复使用相同的方法去教学呢?尤其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以前你在教学时遇到的种种情况,今天再进行教学时还会遇到吗?

所以当一个新的班级,一群崭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不断地反思自己曾经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時空来修改、补充、完善、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从而不断地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学生的发展以及自身的专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成长,那种反复抄写老备课笔记的教师,那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课相似”的教师,肯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比如,2020年,我又一次执教郑振铎的《猫》,也是新教材一轮结束之后的再次执教,在第一次执教的过程中,我也翻阅了不少的资料,关于这篇文章体裁的讨论以及主题的讨论,当时只是考虑到作者的反省意识以及对生命的关注,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实现从“猫性到人性”的思考。但是这一次执教的时候,我就着重考虑文章写作的主体,也就是作者,考虑作者写作这篇散文(小说)的最终目的是不是仅仅是我第一次教学所感悟的那些内容。在这次执教过程中,我感悟到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还不仅仅在此,更多的还是要唤醒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要有一种爱护生命,保护弱小的意识。所以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只是反省,还有唤醒”的内涵在里面。这样的思路,却是第一次备课时所忽略的。

所以近三年来,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作为教研组长,在指导工作室成员时,我总是特别强调,教师的备课内容中一定要加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一定要把备课的内容写充实。现在的老师并不缺少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关键在于缺少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执教新教材三年来,我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关于教学反思的内容,尤其是对自己曾经教学的反思。正是由于我的指导和引领,工作室所有成员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文本解读的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工作室成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四、要抛弃,更要扬弃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我们也发现同时又是耗时最多的环节,笔者作过这样的统计,平时每次备课至少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会更长,一学期下来至少要在备课上花费近一半的时间,如果再加上批改学生的作业,你还有多少时间去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呢?如此这般,不是把自己搞得更累吗?年年备课年年一个样,备来备去还是老样子,有这个必要吗?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觉得大可不必总是在那些“老面孔”上想心思,要是把这些时间花在教学研究上,也就是“研究性备课”上,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所以“研究性备课”,或者说“二次备课”都是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如“文学、文化常识介绍”这个环节,基本上每年都是一样,教者也能一字不漏地给学生进行传授,学生也可以从网上进行搜索,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环节花过多的时间。

倘若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思考教师的备课,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发现,备课确乎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情、备学法、备作业等等,诸多要“备”的内容于脑中起初常常是混乱而无序的,只有深入思考,对它们进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条理化、深刻化,才可能在授课时“成竹在胸”。因而我们面对存在着种种弊病的备课应持“扬弃”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新形势下,备课可以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可以从备教法的惯习转向备学法的新思路等等;备课要突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备课设计要大胆创新,不迷信教参和教案集。一旦如此,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能促进我们的教学研究,能有如此的双赢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研究性备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充分地重视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切不可把它看着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只有认真“研究性备课”,才能“研究性教学”,才能认真上好课,尤其是在新课改、新教材全面铺开的今天,对备课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把备课跟教学研究联系在一起,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既要守正,更要创新,两方面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坚信“研究性备课”也是课堂教学的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教学搞好,才能使“研究性备课”这个环节真正成为教师展现自己个性的一个平台。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D/2011/02/086)“以微型课题为载体的普通中学教师‘研究性备课实践研究”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性笔记集体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警犬集体过生日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