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视角对叙事文本的作用
2021-08-27张帅博
张帅博
內容摘要:具身认知理论强调感知运动以及身体内感通道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读者根据文本中的语言线索选择体验视角进行心理模拟。不同的人称代词固有的体现着不同的人称视角。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能够触发读者以参与者视角即内部视角来理解文本,而第三人称代词能触发读者从旁观者视角即外部视角来参与文本阅读。不同人称视角触发的具身参与程度不同。内视角下读者对文本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外视角下读者能更加客观的理解和审视文本。
关键词:具身认知 人称视角 文本叙事 代词 心理模拟
具身语言视角下,概念并不是一个个源于抽象、任意的非通道符号,其语义表征与感知运动模拟有关,至少部分需要通过特定通道的大脑区域进行。具身认知观认为感知运动、情感体验和各种通道信息既是具身语义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加工的基础。在语言理解中,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感知运动系统也参与语言加工,对语言符号承载的各种通道信息进行感知模拟,并最终实现具身语言理解(林立红,张瑶,2017)。人称视角是语言表达理解中一个重要的依据,会对句子的加工产生影响。同一事件或情境,采用不同的人称来描述会带来不同的认知效果。在语篇理解中,人称代词是决定以心理模拟为特征的人称视角的重要语言形式。叙事文本中视角的不同主要借助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来体现。
一.具身认知与人称代词视角的关联
具身语言观认为,语言离不开大脑和身体对语言符号所指情景的感知模拟。与语言符号相关的不同感知通道信息是重要的语义内容,它们存储在大脑和身体的记忆当中。在语言理解中,我们的感觉运动系统参与语言加工并模拟语言符号所携带的各种通道信息,最终实现具身语言理解。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不同的主语可以不同程度地触发读者的感觉模拟和视角。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触发身体感知系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也不相同(于善志,陶家玉,2019)。
具身认知理论又称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强调词汇语义获取过程中身体与情境的交互作用。情境不是仅作为附带的外在背景存在于认知过程中,而是作为一个必要的、活跃的角色积极参与并深刻影响着认知。特定场景或情境知识可促进抽象概念的加工。具身认知的情境性观点认为认知是发生在现时的、具体的情境之中的,必然受到具体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焦彩珍,2020)。
Zwaan&Radvansky(1998)认为语言理解不仅涉及文本自身,还包括对文本描述和推测情境的生动心理表征。这些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建立的多维情境模型可以追踪有关角色、地点、时间、情感、期望、物体、动作和因果关系的信息(Zwaan,2004)。语言理解的具身理论强调,丰富的情境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本的感知和运动信息的心理模拟(Fischer&Zwaan,2008)。Glenberg(2007)认为认知是建立在感知和运动的基础上的,这意味着语言理解会对感知和记忆路径进行整合甚至可能需要对其进行自动默认重新激活以及操纵。
Glenberg et al(2004)认为,当读者直接被指派为文本的主语时他们会自动重新激活并重新体验知觉,运动和情感状态。对文本所描述情境和动作的理解和记忆与读者认为文本材料与自己相关程度和对自己重要的程度或与他们阅读过程中体验的个性化程度有关。通过语言线索或增强自我关联性和想象力来提高个性化程度可以促进读者对基于文本材料的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二.不同人称代词对读者视角调用的比较
Brunyé & Taylor(2009)研究表明在简单事件句理解中,当句子使用第一人称代词“I”或者第二人称代词“you”时,读者会采用参与者(Actor)视角即内部视角(internal perspective)理解句子,而在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如“he”时,他们会调用旁观者(Onlooker)视角即外部视角(external perspective),人称视角会影响读者对于空间表征的构建。
Sanford & Emmott(2012)认为在读者被直接冠以叙事文本主角时,第二人称代词“you”相比于“I”和“he”能够促进读者记忆更好的保留(Ditman, 2010)。第二人称代词you能够促进读者沉浸式的主角体验,对事件进行更加活跃和全面的心理表征和模拟(Brunyé et al., 2009)。如果读者在文本理解中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来在心理上模拟文本中的感知运动信息,则说明他们也可能会模拟文本主角的情感状态。Bagri & Jones(2018)发现第一人称代词、视觉化手段、表征真实经历的叙事文本能够促进读者的理解与记忆。Brunyé et al.(2011)研究表明当文本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时,读者对空间和情感的心理模拟相对来说更加生动和内化。当读者把自己想象成为主角时,他们能够整合和内化情景中的情感状态。内部视角下,读者在消极的文本理解中对消极情感表现出更高的反应度和唤醒程度。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自我相关情感的激活.完全理解情感驱动的文本要部分取决于读者的情感参与度和个人经历。
Hartung et al.(2016)探讨了在读者阅读虚构故事时,人称代词如何影响语篇理解及是否会在故事阅读中影响读者的情感。结果发现采用第一人称代词的故事能引发读者更高的沉浸度且读者在阅读中的心理想象和故事世界带入方面表现更好。Fukuda & Sanford(2008)研究发现当文本采用内视角人称代词时,读者对文本有更深的加工程度。Sanford et al(2005)研究发现内视角能够加深读者在文本展开过程中的记忆路径并使读者构建更加细致的心理表征,在叙事文本中更多的使用内视角人称代词可能会提高读者对既定文本的想象程度和加工深度。沉浸式视角下可能会促使读者从第一人称视角对所描述的感知运动信息进行心理模拟,从而在心理模拟过程中获得相对全面生动的叙事“体验”(Borghi et al,2004)。
三.人称代词视角与情感、违实等因素相结合的研究
Ferguson & Jayes (2017)采用眼动实验方法探究了英语违实句阅读中词汇合理性(词汇合理、词汇欠合理和词汇异常)及人称视角(如you和she/he)对句子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试对句子中的词汇异常和欠合理十分敏感。这一现象在违实情境下发现,表明受试不太受现实情境的干扰,能够在已构建的违实情境中加工信息。他们还发现人称视角会对异常词汇的理解产生影响,但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Child et al.(2018)研究表明读者的视角能够影响情感加工,第二人称代词内视角条件下更有利于读者加工情感信息和察觉不一致的情感信息。Glenberg et al(2004)认为将读者直接指派为句子的主语可能会提高个性化程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关联性和参与度。如果读者倾向于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在心理上模拟文本中的感知运动信息,则说明读者可能也会沉浸于叙事文本主角的情感状态。具身语言认知理论也将内部状态视为读者心理模拟的特征(Glenberg,2007)。读者会自动重新激活体验知觉,运动和情感状态,尤其当它们直接被直接指派为文本的主语时。他们对所描述的情景和动作的理解记忆与个人经历有关(Glenberg et al, 2004)。钟毓灵 & 徐曉东(2019)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内部视角下代入感更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违实句双重表征的构建。他们认为人称视角可能会增加读者的阅读深度,但对二语学习者影响甚微。
四.对人称代词触发内外视角作用的质疑和挑战
Sanford & Emmott(2012)认为看见类动词(如notice)的使用、文本叙述的间隔距离还有指示语的使用都可能代表着不同的视角。Brunyé & Ditman(2016)研究发现相较于受叙事语境和个体自身叙事沉浸倾向的影响,人称代词所带来的视角效应对于文本理解不是通用和必要的。Hartung et al.(2017)采用fMRI实验方法发现文本理解依赖的不是文本本身贡献的视角而是取决于读者的情景偏好。人称代词对视角的触发作用还并未取得一致的见解。
五.小结与展望
读者采用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加工和理解文本,其具身参与程度也不同。第一人称以及第二人称代词触发的内部视角更有利于读者将自己带入文本叙事情境中从而促进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虽然关于人称代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关于人称代词对视角的触发作用尚存在一些争议。未来实证研究要着重比较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之间在视角触发方面是否存在具体差异以及探究复数人称代词是否会有带来同样的视角触发作用。此外,文本性质、指示词的使用对读者文本阅读视角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焦彩珍.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36-44.
[2]林立红, 张瑶. 具身语言理解中的身物交互与特征模拟[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3):1-4.
[3]于善志, 陶家玉. 二语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中的身物交互效应[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1):66-71.
[4]钟毓灵, 徐晓东. 违实句式和人称视角对二语句子加工及语义合理性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2(003):31-38.
本文是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人称视角对二语违实句加工影响研究”(IF2020066)的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