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白话民歌的韵律特点探析

2021-08-27莫美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莫美杏

内容摘要:数千年以来,肇庆产生了许多具有乡土气息的歌谣。通过分析,发现在没有语句数量和各句字数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肇庆民歌以独特的用韵、用词形成了自有的韵律,其中的特点概括如下:(1)肇庆民歌各语句并没有规定各字的平仄格式。(2)根据韵脚字的声调,可分为三种类型:平声韵独用、仄声韵独用、平仄韵混用。(3)肇庆民歌的用韵依据是本地语音。(4)一首歌谣可押一个韵,也可以押多个韵,即允许换韵。(5)歌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关键词:肇庆白话民歌 用韵依据 韵律特点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北岸;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设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辖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91个镇、12个街道、1个民族乡、1255个行政村和296个社区。肇庆曾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既是岭南土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交汇处。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记载:“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又说粤西尤爱唱歌,“东西两粤皆尚歌,而西粤土司中尤盛。”除此之外,又介绍了粤地以庆祝节日的乐舞,例如元日拜年的舞狮,“元日元夕……城内外舞狮象龙鸾之属者百队,饰童男女为故事者百队,为陆龙船,长者十余丈,以轮旋转。人皆锦袍倭帽,扬旗弄鼓,对舞宝灯于其上。”可见,当时粤西的乐舞是很常见的。

肇庆的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歌谣也不稀乏。据《肇庆市志》介绍,肇庆民歌一共分为十类,分别是:新娘歌,儿歌,祈雨歌、农时歌,行程歌、数字歌,滑稽歌,情歌,客家山歌、情歌,急口令,一首在西江流域广泛流传的歌谣①,革命歌谣。这些歌谣多用粤方言(当地人称“白话”)哼唱的,涉及的题材广、流传时间长,是当地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方音的重要材料。对肇庆民歌这种传统口头文学的韵律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肇庆方言的音韵特点,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传统口头文学的语言特点。因此本文以肇庆白话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其韵律特点进行探讨。

一.用韵特点

肇庆民歌多具有押韵的特点,通过对246首民歌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中押韵占绝大部分,仅有2首是不押韵的且是时政方面的。因为肇庆民歌每一句的字数并不一样,多是长短句或者是不规则的字数,整齐的字句比较少,比较自由灵活,因此,本文拟从押韵情况、用韵依据两个方面来分析其用韵特点。

(一)押韵情况

肇庆民歌的字数、句式是比较自由的,究起规律是无迹可寻的,但是押韵有其自身的特点。

1.从声调上来看,有三种类型:平声韵独用、仄声韵独用、平仄声韵混用。

(1)平声韵独用。

例1回程歌(四会县②)

威整灰窑好客情,一肩担起转茶亭。鎌子砍柴煲粥卖呀,前行黄骆到牛眠。狮子神仙近左右,骑马跑起上鸡鸣。落岭凹凸难行步,饥过大垌难谈倾。洗田官人开口说,彭坑马坎众仙灵。严坑坑口荣阳发,夫田黄行迳岗灵。一条长旁夛变曲,桐油交界到家庭。叹过茶烟休阵息,上坑发卖贫人情。

这首回程歌的韵脚字“情、亭、鸣、倾、灵、灵、庭、情”都是平声字,除了“倾”是阴平字,其余的韵脚字的调值都是21,是四会话中的阳平字。

例2不愿青春填人房(德庆县)

宁愿担沙填大海,不愿青春填人房;填返人房有乜好?十八青春少年亡。

韵脚字“房、亡”的调值都是342,是属于德庆话的阳平调。

例3今古奇观(怀集县)

彦进生丑想妻好,天地姻缘配成婚。闻得高标有一女,便请媒人去一巡。媒人回话已看过,就将表弟替换身。钱青便是高标婿,择日过门去娶亲。撞着雪山风浪起,千般不得在时辰。适逢岳父家中睡,过了三朝返一巡。返到表兄心大怒,就将表兄打他身。撞着县主初来到,公堂审问各争纷。

韵脚字“婚、身、亲、身、纷”的调值是42,属于怀集话的阴平调;韵脚字“巡、辰、巡”的调值是231,属于怀集话的阳平调,但是都属于平声调,且韵母相同。

(2)仄声韵独用。

例4心头恰似在打铁(怀集县)

肚中思,心中切,心头恰似在打铁。郎子心头都想裂,怎得贤娥共交结?

韵脚字“切、铁、裂、结”都是上阴入声字。

例5天上一块瓦(高要县)

天上一块瓦,地上一匹马,天上这块瓦跌落地下那匹马,地下那匹马踏烂天上那块瓦,瓦要马赔瓦,马要瓦赔马。

韵脚字“瓦、马、马、瓦、瓦、马”的调值都是13,属于高要话的阳上调。

(3)平声、仄声韵混合使用。

例6点指浓浓(高要县)

点指浓浓,火烧竹筒,竹筒开口,各家好走。问你走到边,走到叔公门口,叔公捉到做奴狗。

这首童谣前两句的韵脚字“濃、筒”调值为21,是阳平字;其余的韵脚字“走、口、狗”调值是35,是阴上字,阳平、阴上字同作韵脚字。又,换韵一次,第一、二句押阳声韵,第三、四、六、七句押阴声韵。

例7路径歌(四会县)

讲起担灰好主张,吃了早饭等天光,过去桐油崀门前狗仔吠汪汪,出去长旁黄竹迳一姓为阳,落去夫田鸟说文章。严坑坑口众仙灵皇,马地坎香车乒乓应落彭坑地方,经过洗田问过佬官有间太禾之堂堂,过尽大坑大垌步步难上,鸡啼岭顶过坳风凉,落去马嘴一见神仙岗下狮子近住。牛眠黄骆直入卖粥之娘娘,朋友担灰到处,兄弟合意商量,灰价高昂太贵,乃到鎌子迳威整灰郎,任挑任拣裘裘团团,东家招待喜喜洋洋。

据詹伯慧、张日昇《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可知,四会话一共八个声调,分别是:阴平42、阳平21、上声33、去声24、上阴入55、上阳入22、下阴入33、下阳入213。这首歌谣的韵脚字中“张、光、汪、章、方”是阴平字,“阳、皇、堂、凉、娘、量、郎、团、洋”是阳平字,这些韵脚字都是平声字;“上、住”是去声字。也就是说,整首歌谣的韵脚字既有平声的,也有仄声的。但是,入声在肇庆的民歌中一般是独用的,不跟其他三声混合使用,如例4。

2.换韵

通过分析发现,一首民歌可押一个韵,也可押多个韵,即允许换韵。

例8耕田佬(德庆县)

耕田佬,挨饥荒,一日三餐饮粥汤。两造收来无处放,无指望。交了田租交各项,谷食又完扫空仓。

这首歌谣的韵脚字是“荒、汤、放、望、项、仓”,除了首句外,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

例9卖花歌(高要县)

卖花童,入花洞。花香阵阵送,花颜朵朵红。未采花时心已醉,采得花时意更浓。将花放在花篮里,送到花街柳巷中。叫句卖花南唤北,叫句卖花西复东。惊动卖花人看见,看见门外倚花童。叫声鲜花拈来买,买得鲜花衫袖拢。找够花钱回绣阁,就把鲜花入花筒。花好影人人更好,人好影花花更浓。花不放在花篮里,卖花携酒返家中。花好月圆人更好,同移花影上金盅。人养鲜花花更俏,鲜花养人乐无穷。

这首歌谣的韵脚字是韵脚字“童、洞、送、红、浓、中、东、童、拢、筒、浓、中、盅、穷”,是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

例10若是有情结缘来(封开县)

男:白糖好吃潮州来,泉水好饮石缝来。哥是白糖妹是水,若是有情结缘来。

女:十一月来冬至前,花开花落又一年。白纱拿来做棉卷,全心为你日夜缠。

男:门前桐子开白花,大风吹落满地下。你若有情先开口,莫作杨梅暗开花。

女:打鱼打到塘中心,鱼又多来水又深。打鱼不到不收网,恋郎不到不收心。

男:妹子不约郎也来,嘱妹人情要留在。别树有花郎不来,此树无花等到开。

第一章韵脚字都是“来”,同字相押;第二章“前、年”押韵,“缠”不入韵;第三章“花、下、花”押韵;第四章“心、深、心”押韵;第五章“来、在、来、开”押韵。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五章都是押同一韵母,第二、三、四章各自押韵,整首民歌换韵3次。

例11仔不养父无良心(德庆县)

夜不成眠无酌斟,思来想去情难禁,黄连猪胆苦加苦,有口难言苦在心。

可恨生得不孝儿,年老家贫便相欺,无衣无食他不理,衾寒枕冷我自知。

知我年老人凄楚,枉费仔女有咁多,身寒头痛无人问,病倒在床无来过。

气焗在心成病后,向仔捰钱他发嬲,清水养鱼日日痩,日月难捱怎筹谋。

仔女唔顾爹娘亲,忘记当初那时阵,捱更抵夜去拼搏,奔波劳碌为后人。

养大仔女送读书,全靠父母去操持,担柴买米得餐煮,生活艰难都忍住。

等到仔女成人后,为他娶妻父操痩,可怜结婚钱不够,劳烦亲友共筹谋。

筹谋同仔捰返妻,岂料要吃眼前亏,财权夺去无钱使,火柴熟烟受限制。

儿媳平日卖面光,虚情假意装大方,其实恨我不早死,好得占多一间房。

盼仔孝顺父母亲,怎知逆子咁忘恩,公婆三餐都够瘾,对父偏似隔离人。

人家有仔望仔养,我今有仔确凄凉,年老力衰无人理,养儿防老成幻想。

我劝世人要记紧,尊敬老人是本份,敬老得福古有话,不论富贵或是贫。

交椅一张轮替坐,当你老时将如何?设身处地谂一下,仔女不孝谁之过。

我劝后辈要知礼,有错则改为上计,尊老扶幼家和睦,人人赞你好夫妻。

这首歌谣四句为一章。第一章的韵脚字是“斟、禁、心”;第二章的韵脚字是“儿、欺、理、知”;第三章的韵脚字是“楚、多、过”;第四章的韵脚字是“后、嬲、痩、谋”;第五章的韵脚字是“亲、阵、人”;第六章的韵脚字“书、煮、住”;是第七章的韵脚字是“后、痩、够、谋”;第八章的韵脚字是“妻、亏、制”;第九章的韵脚字是“光、方、房”;第十章的韵脚字是“亲、恩、瘾、人”;第十一章的韵脚字是“养、凉、想”;第十二章的韵脚字是“紧、份、贫”;第十三章的韵脚字是“坐、何、过”;第十四章的韵脚字是“礼、计、妻”。整首歌谣每四句换一次韵。另外,还需要提出一點的是,德庆话宕江两摄字文读保留后鼻韵尾,白读完全丢弃后鼻韵尾,如这首歌谣中韵脚字“养、凉、想”的后鼻韵尾丢失。

(二)用韵依据

分析这些民歌的韵脚字,可以发现押韵的依据是各地的实际语音。例如,

例12啤啤卜(德庆县)

啤啤卜,卖田又卖屋,卖了老婆得三担谷,回到家中又啼哭。

这首歌谣的韵脚字是韵脚字“卜、屋、谷、哭”,押入声韵。保留入声是粤方言的语音特点之一,也是德庆话的语音特点之一。

例13戒懒歌(德庆县)

大舜为善鸡鸣迟,大禹治水三餐饥,仲尼无终寝夜思,圣人事业勤而已。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亦囊萤,韩愈焚膏能继晷,孙康映雪且留名。学懒最无用,待我告你知;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乱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乾坤内,懒字应避忌。诸弟听训诲,日日无懒意。唱下戒懒歌,时刻提醒你。

这首歌谣的韵脚字是“迟、饥、思、已、知、欺、离、饥、疑、忌、意、你”,押阴声韵。从这些韵脚字可以看出德庆话的一个特点:止摄开口字韵母为[i],而“饥、欺、离、你”在广州话的韵母为[?調i]。

例14井水饮干心冇凉(封开县)

一条大路长又长,几时上到岭中央,上到岭中央有个井,井水饮干心冇凉。日头初出正中心,葫芦下水半边沉,一沉就要沉到底,你半途而废挂两心。

前四句“长、央、凉”押阳声韵,后四句“心、沉、心”押韵且都是-m韵尾字。-m韵尾的存在是粤方言的语音特点,同样也体现在封开县的方音中。

例15妹扯猪草要小心(广宁县)

妹扯猪草要小心,黄茅刀子利过针。若是刀子切妹手,妹痛皮来哥痛心。

“心、针、心”押韵且都是-m韵尾字。-m韵尾的存在是粤方言的语音特点,同样也体现在广宁县的方音中。

从以上四例,我们可以发现肇庆民歌的押韵是跟当地的实际语音相符合,例12的韵脚字都是入声字,且都押韵,体现了粤方言保留了入声韵尾的特点;例13德庆话止摄开口字韵母为[i],跟广州话读[?調i]有差异,体现了德庆话的实际语音情况;例14、15,体现了粤方言保留了-m韵尾的特点。

二.以单音节词为主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肇庆民歌的语句并没有固定的数量。各句所含字数多为3、5、7、9,也有4、6、8。显然,肇庆民歌对与语句数量和字数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肇庆民歌的自由随意,随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定。

再者,粤方言的语言节奏属于音节(或韵素)型节奏,相当于中国戏曲中“有板无眼”式(也称“流水板”)节奏。这主要是因为粤方言以单音节词为主。反映到民歌上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例16小公鸡(怀集县)

小公鸡,尾威威,一早出笼句句啼。叫我趁早去读书,读得成名上云梯。有时农忙紧,督我加早去耙犁。闲暇啼,叫我睇牛唱歌仔。正晏啼,请客同餐醉一齐。晚来啼,报知入黑收工齐。我够魄,我有礼,你出色,你够威,家家养只肥公鸡。

“威”、“紧”、“仔”是粤方言词。“威威”是“威”的重叠,饶秉才等《广州话词典》收录了“威”字在粤方言中的其中一个义项:“美;漂亮”。“尾威威”指小公鸡的尾巴漂亮。又,“你够威”的“威”是“威风”的意思,与普通话无异。“紧”是“正在进行”的意思。“仔”,在粤方言中是名词后缀,表示小称。此处“歌仔”的意思就是短小的歌谣。跟属于“音步型”语言节奏的普通话相比,我们可以看到粤方言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如“入黑”表示“天进入黑夜”的意思,也就是“天黑”,其中“黑”是“黑夜”的意思,等等。

例17官何喜(德庆县)

官何喜,喜有由,却为荷包满满兜。不论下民肥共痩,酸到透,鱼肉任下手,贪人钱财冇梗喉。

“喜”、“由”、“兜”、“冇”分别对应普通话的“喜欢”、“理由”、“袋子”、“没有”的意思。这也体现了粤方言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没有语句数量和各句字数明确确定的情况下,肇庆民歌以独特的用韵、用词形成了自有的韵律,其中的特点概括如下:

(1)肇庆民歌各语句并没有规定各字的平仄格式,字词的排列顺序依照语义排列。(2)根据韵脚字的声调,可分为三种类型:平声韵、仄声韵、平仄韵混用。(3)肇庆民歌的用韵依据是本地语音。(4)一首歌谣可押一个韵,也可以押多个韵,即允许换韵。(5)歌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肇庆民歌大量运用押韵,使得其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和谐。肇庆民歌虽然大部分押韵,但是并没有严格的規定,字数、平仄没有近代诗那样严格,风格较为自由、随意。

参考文献

[1]范晓君.肇庆民歌选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

[2]李荣,白宛如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广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吴宇媚.粤语童谣的语音特色研究[J].岭南文史,2017,(04):55-57.

[4]肇庆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编.肇庆民间歌谣选本.

[5]肇庆市端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肇庆市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6]詹伯慧,张日昇.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注 释

①据《肇庆市志》记载,指的是《鸡公仔》这首歌谣不但在本地流传,上至广西梧州,下至珠江三角洲各县都广泛流行,因此独立为一类,并命名为“一首在西江流域广泛流传的歌谣”。

②本文出现的每一首歌谣都标注流传地区,且均依据材料所记录的原有称呼。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肇庆民歌韵律特点及流传研究”(编号:KYCX20_2147)相关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