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动劳动周实施的路径探索

2021-08-27张丽虹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劳动教育

【摘 要】劳动周是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校外集体劳动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对劳动周的解读和认识还不够到位,各地劳动周还未真正落实开展。文章对劳动周的价值、意义和中小学实施劳动周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与探索,为劳动周的实施路径提供区域样本。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周;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张丽虹,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广东省基础教育骨干督学,深圳市第六届基础教育督学,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专项重点课题“区域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实践研究”(GDHY-2020-Z-a002)

目前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既有关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种劳动形态的区分与实践研究,也有关于劳动教育的形式和课程保障研究,还有探索劳动评价的方式等[1],而关于劳动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劳动周的概念、价值、意义出发,对劳动周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索。

一、认识劳动周及其价值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中小学每学年应设立劳动周。其中,劳动周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中学、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要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由此可见,劳动周就是学生的集体劳动时间。这里有两个明确的要求:一是组织形式应该是集体参与;二是活动形式应该是劳动。劳动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将其与春游、秋游、参观等其他形式的集体研学和个人的校外实践活动区分开来。劳动周要求学生参与集体劳动,一起出力、流汗,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集体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品质。

首先,开展劳动周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目前,劳动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具有学科共性和学科独特性。学科共性指劳动具有学科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科的性质与理念,培养目标与内容,实施途径与评价等。学科独特性指劳动教育本身承载的独特育人价值,学生必须亲历劳动过程,使劳动课程目标在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劳动中实现。劳动周是实现劳动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开展长周期、大主题劳动主题教育的载体。

其次,开展劳动周是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要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书本学习、理论学习远远不够,要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劳动周打通学校和社会链接的通道,开拓新的校企、学校、社区连接方式。它是在基本类型劳动基础上集中进行精细化、创新型、专业化的劳动学习。

最后,开展劳动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未来人才的个人素养和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集体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通过周期性的集体劳动,使学生将劳动的学习认知上升到能力,从能力提升到品格,从品格升华到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

虽然劳动周的实施意义重大,但实际上,实施劳动周困难重重——缺乏场地、内容、师资和评价机制等。深圳市南山区通过创设劳动实践基地、统筹设计劳动周主题、多元共建劳动教师队伍、完善劳动周评价机制等途径,分年级、分层次、分主题开展劳动周活动,破解制约学校落实劳动周的难题。

二、区域推进中小学劳动周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劳动实践基地

劳动周的开展离不开场域的创设。深圳市南山区通过“校内建设劳动技能室+校外整合劳动实践基地”的方式,为开展劳动周创设环境条件,解决缺乏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的问题。校内建设劳动技能室,为学生提供校内劳动场所。校外遴选、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将企业、工厂、农场等资源,按学生所处阶段、参与程度等进行合理分类,形成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清单。小学阶段整合农业、林业、社区服务业资源;初中阶段整合工厂、企业、现代制造业、基建业、社会服务等资源;高中阶段充分结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新科技等资源,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和分工有更充分的认识和体验。

(二)统筹设计劳动周主题

深圳市南山区通过统筹设计劳动周主题,解决劳动周缺乏内容、学校盲目实施、学生空洞无意义地进行劳动等问题。其涵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二年级,一共十一个年级,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主題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

小学低年级劳动周主要是以校内劳动为主,主题包括“美化校园小天使”“劳动精神我传承”“劳动陪伴我成长”等,以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和劳动技能竞赛形式开展。小学高年级劳动周包括校内、校外劳动实践,主题有“传统文化我发扬”“劳动成果博览会”“我是生活小达人”等,以劳动项目实践活动、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形式开展。初中阶段学生需在完成校内实践活动的同时,前往校外的生产基地、种植基地进行劳动实践,主题包括“辛勤劳作我体验”“劳动成果博览会”“创新创造我动手”等,以劳动项目实践活动、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技能竞赛形式开展。高中阶段学生需围绕科学创新进行劳动实践,以激发创新、创造能力,主题有“走进科学、放飞梦想”“爱劳动、知创造”等,以劳动技能大赛和劳动项目实践活动形式开展。

小学阶段的劳动周是让学生体验集体劳动,在集体活动中出力流汗,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幸福;初中阶段的劳动周主要是锻炼学生创意物化,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高中阶段的劳动周通过让学生亲历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逐渐发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潜力。劳动周主体的设计,有利于劳动教育的长周期进行。学生在持续的劳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品质和习惯。

(三)多元共建劳动教师队伍

劳动教师缺乏也是制约劳动周开展的因素之一。学生外出劳动实践需要考虑安全、专业、科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校外劳动实践专业教师必不可少。深圳市南山区通过“校内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校外专业指导教师”的形式,组建多元共建劳动教师队伍,解决劳动教师队伍缺乏的问题。校内培养本校专职劳动教师,组建专业机构在学校开设的劳动社团课、劳动特色课的教师队伍。校外主要是依托劳动实践基地,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外劳动实践中担任劳动指导教师。通过校内外共同建设,吸纳优秀社会资源,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师队伍,为劳动周的顺利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四)完善劳动周的评价机制

劳动的质效和成果要以真实过程记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同时,劳动评价也应该成为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里的劳动发展记录。以“展示分享式评价”取代“争彰评比式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在展示分享中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深圳市南山区通过“新时代劳动教育”微信小程序,记录、展示、评价学生劳动周的开展情况。小程序实现了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联合互动。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同伴、学校老师、校外导师等。学生端通过知识问答、打卡、图片上传等形式上传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家长端可以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或打分。小程序可以真实记录劳动周的全过程,包括小组分工合作情况、实践(调研)方法、讨论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小组阶段性成果等。

三、保障条件

劳动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方协调和配合,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学校加强师资建设,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及社会舆论支持等。

(一)加强统筹协调

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作用,加强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学校要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德育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并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让大家共同参与到劳动周活动项目中来。

(二)社會资源参与

社会资源参与是劳动周重要的条件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结合优质社会资源,建立以职业体验、素质拓展、劳动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劳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三)社会舆论宣传

劳动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会舆论对劳动教育的正面宣传。各地要加强社会引导,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对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及时宣传、推广,评选一批劳动教育特色项目、特色学校。

劳动周的开展是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桥梁,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劳动的渠道媒介,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手段。深圳市南山区通过设计劳动周课程内容,探索劳动周实施的形式和评价方式,真正落实中小学劳动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磨炼意志、锻造品格、形成习惯。总的来说,开展劳动周是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中重要的育人方式,也是回应时代“怎么培养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霞,刘作建.“金字塔”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4):65-67.

(责任编辑:罗小荧)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