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程贤章小说中客家地区民风民情

2021-08-27游可心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客家人

游可心

内容摘要:程贤章是广东梅州客家地区本土作家的代表,创作了一大批极具客家特色,流淌着客家情怀的小说作品,被称为“客家文学的擎旗人”,他在创作小说时,除了对客家历史进行详尽阐述以外,还将客家文化、客家民风民俗融入了文学作品中,由此为客家文学增添了更深的文化底蕴。本论文将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程贤章小说中包含的客家地区淳朴实在、团结向上、不忘根本的民风。

关键词:程贤章 客家人 客家民俗 客家文学

程贤章是广东梅州客家地区本土作家的代表,创作了一大批极具客家特色,流淌着客家精神的小说作品。按照罗勇《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所概括的“客家精神”概念来看,客家精神有三点:“崇先报本、爱国爱乡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精神”、“团结协作、海纳百川精神”。①客家人的吃苦耐劳、正义感、“根”的观念等团结向上的人文精神,是程贤章小说所要表现的一大重点。

一.客家人的朴素正义感和互助之风

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南迁至粤闽等地的,如《围龙》开头所述,整个客家人群体迁徙、播种生根需要一个过程,这既耗时耗力,又磨人心志。要克服南迁之路上的重重困难,客家人必须要有团结的精神,这样才能把劲往一处使。围龙屋的建造,最初目的是防御外敌,粮食的来源也是自给自足。当时的客家人处在一个比较孤立的境地,为了抵挡这种孤立带来的不安,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民风便逐渐形成了。

《胭脂河》里这样描写客家地区的互助民风:“胭脂河的山民就在这样称心如意的房屋里生男育女,传宗接代。儿女养大了,就来个‘婚连两姓,缘结百家,谁家闺女出嫁,全村姐妹嫂子就送彩礼,赠花粉……从中午喝到太阳下山,从太阳下山饮到月挂山头,才各自踏着踉跄的脚步,打着饱嗝,手里捏着一包吃后分下的肉块,痛痛快快地回家给小孩们做‘等路的礼物。”②带“等路”,指的是客家地区出门归来时给老人、小孩带礼物的风俗。寻亲访友,不能空手登门;外出归来,不能空手回家,这样“等路”者才会皆大欢喜。③透过文中对客家地区人际关系和风俗的描写,邻里的和睦、人情的温暖得以融入人心。

除直接描写,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也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朴素的正义感和互助的风气。《神仙·老虎·狗》中,内战时期牛皋受伤,十八岁的地下交通员龙霞常常要给他洗伤口。伤口位置处在盆骨,龙霞不顾男女大防悉心照顾牛皋,只因“这是革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体现在这个年轻的客家姑娘身上。《胭脂河》中,胭脂女为民除害,枪杀了胡一虎,又释放监狱里的无辜民众。《挽水西流》中,“烈女”娟妹愿意和田氏一同抚养私生子。其丈夫梁酋生为将孩子留在家,顶下巨额罚款,毅然“过番”下南洋。两夫妻为了亲戚之子,甘愿就此分离,忍受清贫和相思之苦,可谓高风亮节。程贤章笔下的人物,在命运的艰难之下仍不失铮铮铁骨,秉承着一颗良心,树立起了“大写的客家人”形象。

二.客家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客家人的吃苦耐劳,从大迁徙的历史中就可见一斑。在《围龙》中描写的大迁徙里,客家人要从建业(今南京)徒步跋涉到广东梅州,其路途之遥远,注定了遷徙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程旼率领族人迁徙时,要带上先人骸骨,扶老携幼,用牛车马车拉着衣物细软、锅碗瓢盆、鸡犬牲口,一路南行。”经历了种种艰难才扎根在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必然具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

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鲜明体现在日常农耕劳作之中。台湾客家文化著名学者陈运栋曾写道:“由于客家人住的都是穷地方,大家都有地,但大家地都不多,所以没有专门‘请别人耕田而自己享福的人,也没有专门被人‘请去耕田的人,大家都要自食其力。”④小农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是客家乡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客家人,尤其是客家妇女每天都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任务,但小说中的客家人们并不以为苦,反而能从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农业经”。《围龙》中,娟妹常对天送、醒莲兄妹说:农家有三宝,菜园是菜篮子,地是油钵子,猪圈是小钱柜。在无青壮年男性的家庭里,两兄妹亦小小年纪就开始替母亲分担劳动任务。正当天送给番茄施肥时,醒莲过来抢了粪勺子帮哥哥的忙。两人的对话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在劳动中生出的智慧:“一定要在两株苗之间施肥。”“不可以靠近番茄田浇肥吗?离太远,肥料是否可以吸收?”“茄根四面延伸,施下的肥当然可以吸收。”⑤《姐姐明天出嫁》中,秋生哥认为多施肥、用除草剂造成“增产不增收”是不好的,但这与生产队的大局相悖。姐姐内心经过几度动摇,最后还是站在秋生哥一边,不当“女县令”,文末两人一同为亲手栽的沙田柚树锄草施肥,共诉爱语。客家人耐劳、爱劳,在劳动中获得了口中的粮食和智慧的果实。

对客家人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忍受苦难的能力,程贤章在文中也予以褒扬。《小癞子和“不列级牛”》中,主人公小癞子可谓是客家地区的保尔·柯察金。他为救羊受地主殴打迫害,又深受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他对自己不能劳动耿耿于怀,流泪道:“倒霉也不该在这节骨眼上,人人都干得热火朝天,我却成了废物!”⑥但他的意志力十分顽强,每日吟诵保尔的“生命诗”。病愈后,他认养了一匹瘦弱的“不列级牛”,每日放牛割草。因生病,他放夜草总是十分困难,须得一瘸一拐地到牛棚去;洪水浸村时,他拖着病躯把耕牛抢救出来,为此腿受水泡,瘸腿更加严重。但他说:“哪有不受风吹雨打的花木?不经风吹雨打太阳晒,花不红,果不甜。”⑦小癞子的这番话,把一个笑对苦难的客家人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然而,换一个角度去理解程贤章小说中客家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其情感色彩就会从单纯的颂扬,转向隐含的批判和反思。他的小说中带有人道主义色彩,表现为对弱者的深刻同情和对他们命运的思考。程贤章作品里的人物都承受着来自生活的不同重压,按照性别来简单区分,大部分男性人物,如程武、璨烂、龙种、大野等,承担的是保卫山河这一类带有使命感的宏伟任务;而妇女,如田氏、娟妹、胭脂女们等,承担的却是来自封建世俗和日常生活的琐碎重担,以及更深刻意义上的生命悲剧。客家文化,忠实地传承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男尊女卑等腐朽观念。文氏、田氏这两位妇女丧偶后寡居,一个靠数铜钱度过长夜,一个和养子做出背德之事后不断遭受灾厄。天送得以出生,是以母亲田氏委身于族长熊虎为代价换来的。胭脂女们虽富正义感,力图除暴安良,却仍要赔着笑讨官老爷们的欢心,她们终究无法摆脱男人玩物这一身份。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客家妇女的吃苦耐劳,逆来顺受,也是她们对客家文化中男权话语的自觉认同。作者一方面赞颂她们的高贵,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高贵反衬出她们实际地位的低下。

程贤章在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劳作和所受苦难时,态度是同情和褒扬皆有之的。正是客家人的这种吃苦耐劳精神,使他们以“客”的身份成功扎根在中国南方,继而把客家地区建设成今天的模样。

三.客家人“根”的观念

认祖归宗,“不忘本”,这本就是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源自中原地区的客家民族自然也继承了这一点。《围龙》中的老农袁来福,在日本妻子信子得以回国时,同样收到了去日本定居的邀请,但他不为所动:“我也不阻拦你们去日本寻亲,日本是你们的祖国,但中国却是我的祖国。”⑧天送、醒莲的四个孩子,分别叫广辉、东辉、省辉、韩辉,加上未出生的两个孩子,连起来便是“广东省韩江水”。“根”在客家人心中胜过一切金银财宝。

要更深刻地理解客家人“根”的观念,必须结合他们过去的生存环境来进行思考。客家地区曾有民谚:“宁愿出门做到死,不愿在家吃老米。”被维持温饱的艰难逼出国门,选择“过番”的客家年轻男子大有人在。他们离乡是现实需要,但爱国爱家、怀乡恋乡的心理需要亦因此蓬勃生长,他们的“落叶归根”,归的是现实中的土地之根,也是心灵之根。出人头地之后归来报效家乡,是许多客家人的做法。《云彩国》中,当年出生在云彩国的璨烂,躲避灾祸之后,又回到云彩国当起了开发区主任;他的发小梅华,带着伤痛出走香港后再归乡时,除了返寻“陈三味”,还捐了二百万港元以建设家乡的残疾人服务业。大野本是日本人,但他和姑妈信子蒙袁来福照顾,在客家地区生长多年,他身上早已具有了客家人的优良品质,因而他也算是客家人。大野发誓:“我只要有本钱,就一定回中国投资。”日后他果然兑现了承诺,和天送、醒莲的儿子韩辉一同在中国投资办厂。程贤章通过书写客家人心中“根”的观念,以及他们寻根、反哺的行为,深化了对客家人怀乡、恋乡、爱乡的表现。客家人虽一开始身为“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客家人的一代代繁衍,他们所到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园,他们的文化也在此生长,这就是他们的“根”。

参考文献

[1]程贤章.程贤章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廖红球,周义,刘日知.广东文坛常青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3]罗可群.广东客家文学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4]钟俊昆.客家社会与文化研究:客家文学史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5]谭元亨.文学人类学与客家书写.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6]周晓平.土风·民情·方言——论程贤章《神仙·老虎·狗》等小说的民间书写[J].嘉应学院学报,2018,36(03):21-25.

[7]周晓平.历史印记与文化确认——粤东客家人血泪“过番”与程贤章《挽水西流》[J].嘉应学院学报,2017,35(03):12-18.

[8]陈利群.程贤章长篇小说与客家文化传统[J].学术研究,1998(12):105-109.

注 释

①罗勇:《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②程贤章:《胭脂河》,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③胡希張:《客家文化面面观》,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31页.

④陈运栋:《客家人》,台北:联亚出版社,1981年版,第332页.

⑤程贤章:《围龙》,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09页.

⑥程贤章:《桃花渡》,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

⑦程贤章:《桃花渡》,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⑧程贤章:《围龙》,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94页.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客家人
客家年俗:对故土的眷恋
客家人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赖炜炜作品
客家人(外三首)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给你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