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筋膜阻滞对 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分析
2021-08-27朱慧孙慧娟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201199
朱慧 孙慧娟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 201199)
结肠癌是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术后肠麻痹是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使肠道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而引起腹痛、腹胀、阵发性绞痛、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管扩张、便秘等症状,延长早期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同时增加经济支出,给患者带来一定伤害[1-4]。本研究通过观察围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筋膜阻滞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寻求能够改善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麻痹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旨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实现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治的择期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5]。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为A组(单纯全麻组)、B组(右美托咪定组)、C组(右美托咪定+腹横筋膜阻滞组),每组各40例,A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6.12±10.11)岁,BMI指数(19.99±6.45)kg/m2,ASAⅠ级22例,Ⅱ级18例;B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5.45±11.43)岁,BMI指数(20.13±7.54)kg/m2,ASAⅠ级23例,Ⅱ级17例;C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6.48±12.08)岁,BMI指数(21.02±6.99)kg/m2,ASAⅠ级21例,Ⅱ级19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方式为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医师为同一团队,术前常规访视,对患者手术状况进行评估,并告知其麻醉风险,同时签署伦理委员会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和麻醉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并实时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三组患者均选择常规麻醉诱导,具体诱导方法为[6]:按照患者体重,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 mg/kg,舒芬太尼 0.3~0.5 μg/kg ,罗库溴铵 0.6 mg~1 mg/kg;麻醉维持具体方法为:丙泊酚 4~8 mg·kg-1·h-1,顺阿曲库铵0.1~0.15 mg·kg-1·h-1,瑞芬太尼 0.007~0.01 mg·kg-1·h-1,B组和C组麻醉诱导后,将配制好的右美托咪定以0.5~1.0 μg·kg-1·h-1的速度泵注直至术前30 min,C组麻醉诱导且泵注右美托咪定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阻滞(TFP),单侧用药为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阻滞完成后,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药物选择吗啡,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观察室,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待其麻醉苏醒,且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送回病房。观察指标:密切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TFP 阻滞后10 min(T2)、气腹开始后(T3)、气腹1 h(T4)、气腹结束10 min(T5)以及拔管即刻(T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72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输液量、麻醉药品(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基线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2.2一般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排气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排气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一般资料比较
2.3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B组和C组患者T3-T5时刻HR、T2-T6时刻MAP低于A组,C组患者T2-T6时刻HR、MAP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比较
表4 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
2.4镇痛效果比较 B组和C组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的VAS评分低于A组,C组术后6 h、12 h、24 h、36 h、
48 h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三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5。
表5 镇痛效果比较(VAS)
3 讨 论
随着微创手术发展,腹部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损伤,但是,术后肠麻痹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7]。研究发现,术后肠梗阻(肠麻痹)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炎性因子释放、自主神经兴奋性以及麻醉与镇痛药物的应用相关。首先是自主神经介导的神经激素调节,主要由于术中切口及手术刺激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进一步增加肾上腺素运动神经元活动,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造成患者出现急性肠麻痹[8]。
本研究通过观察围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筋膜阻滞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影响,旨在寻求能够改善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麻痹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为此,我院对120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促进肠道早期蠕动,减轻术后肠麻痹,这与右美托咪定本身具有激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α2受体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儿茶酚胺释放,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进而缓解术后肠麻痹有关。在此基础上联合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可以进一步缩短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且镇痛效果更佳,这可能是由于二者联合作用的时候,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术中由于CO2气腹形成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平稳,还可以进一步减轻腹部炎症反应,减弱由于手术及麻醉创伤所引发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筋膜阻滞可有效减少阿片类麻醉药的使用量,同时阵痛效果更佳,促进术后肠蠕动,缓解肠麻痹,缩短排气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实现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