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柔性德育:小学班主任该学会倾听

2021-08-26温略新

求知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摘 要:在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中,班主任往往扮演知识传播者角色,学生扮演接受者角色。一种行为模式若长久不变,就会成为一种固定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在与班主任的交流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性,造成沟通障碍。这时,班主任应放下身段,转变角色,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从“民主管理”“心理辅导”和“宽容好奇”三个方面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进而走入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实现柔性德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柔性德育;主动倾听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77-02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班主任在和学生交流时要学会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主动和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采取温柔的方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信任自己[1]。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柔性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民主管理,听取学生建议

由于小学生和班主任在年龄上存在很大差距,两方身份不同,即使班主任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往往也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因此,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可以选择值得信赖的学生,让其代表其他学生发声,引导其和班主任沟通班级内的事务[2]。首先,班主任要组建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班主任可以在课堂活动中畅所欲言,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喜欢、擅长的事情。为了让学生主动交流信息,班主任可以从自己开始,通过聊天的方式介绍自己,活跃沟通的气氛。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推断每名学生的性格、能力,再结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综合考察,从而选出适合的班干部及各学科课代表。比如,文艺委员应由多才多艺、有较高组织能力和亲和力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应由沉稳认真、胆子大又有威慑力的学生担任;各科课代表要由乐于助人且各科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应要求班干部和课代表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积极和同学沟通讨论,收集学生的建议[3]。比如,“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联欢会,需要每个班级表演节目。这时,班主任和文艺委员应与全班同学积极讨论班级的节目类型、表演名单、表演人员等事项。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报名,班主任可以给报名表演节目的学生一些奖励。在节目类型和节目内容设计上,班主任应在开始时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抛砖引玉,引出学生的观点,在学生的建议中博采众长,对学生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进行肯定,使学生踊跃地参与进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因此,当发生重要事情时,班主任要通过科学、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决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让学生投票,从而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这样不仅能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还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主任应学会引导学生在班级事务中说出自己的心声,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平等、尊重的思想理念与学生相处,尊重他们的观点[4]。

二、心理辅导,倾听学生烦恼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家庭、教师、同学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如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同学对朋友的陪伴,都会让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成长。

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是班主任关爱学生的重要表现[5]。要想让学生向自己倾吐心中的想法,班主任应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的信任取决于班主任和学生日常交往的相处方式[6]。在与小学生的接触中,班主任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型、冲动型和反常行动型。抑郁型的学生常常悲观、失望,沉默、不爱与同学交往,常为一点小事而伤感、哭泣;冲动型的学生比较急躁、冒失,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反常行动型的学生较个别,往往伴有出走、逃学的现象。当前,小学生暴露出的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小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其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与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比如,笔者班里有位学生,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但班里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她交往,即使她经常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零食,也收效甚微。笔者了解后得知,这名学生很爱哭,会因为各种小事哭泣,所以大家都不愿与她接触。了解这一情况后,笔者与该生主动交流,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她的家庭生活富足,家中有一个与她相差十几岁的哥哥,她在家中“万千宠爱在一身”。笔者从她的言语中得知,她太过依赖母亲和哥哥,每当有什么困难,便会第一时间哭着寻求家人的安慰,而这时家人总会想尽各种办法哄她开心。事实上,该生还没有适应从家庭到学校的转变。孩子哭泣总是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并寻求安慰,这也是渴望温暖的一种表现。但学校的同学本身就是孩子,面对她的哭泣只觉得手足无措,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更没有过多的耐心去安慰她。长此以往,这名女生便被其他同学疏远。第二天,笔者再次与这名女生谈心,请她设身处地地思考:“你是喜欢看到别人笑,还是喜欢看别人哭呢?如果你遇到了一個整天哭的孩子,你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哄她吗?为什么?”通过谈话,笔者和她一起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最终,她认识到,遇到困难,哭泣没有用,跌倒了,那就自己坚强地爬起来,用笑容战胜它,人们总是喜欢和传播正能量的人相处。此后,在和班内同学交往时,她学会忍住眼泪,笑着面对同学,多帮助别人、赞美别人,也取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认可。笔者也有意识地鼓励她多笑,多帮助同学。最终,她重回班级家庭的怀抱,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宽容好奇,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这种能力,使其更好地成长。教师若一味地打击和压制学生的好奇心,将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7]。因此,当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时,班主任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争取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好奇心、充满求知欲,从而不断进步。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8]。对于小学生的提问,班主任不能没有耐心,更不能忽视,而应认真聆听,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以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哪怕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教师也不能取笑或者无视。不耐烦的回答及语气,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长此以往,当教师讲解完知识,询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时,学生将不敢举手提问。因此,班主任应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给予学生肯定,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认真倾听小学生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更是教师聆听学生心声的一种手段。在交流时,学生常处于一种静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班主任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执着的精神,有时短暂的沉默之后会绽放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光芒。在师生交往中,班主任应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使学生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耐心、平等、信任、尊重,这些都会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走上柔性德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任晓丽.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要点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58-59.

段春娜.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44-45.

王忠平,赵金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6(01):253.

徐云鹏.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J].文学教育(下),2019(09):158-159.

王萍.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2):86-87.

骆晓昂.立德树人,柔性管理: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措施[J].新课程,2020(35):213.

徐伟伟.谈班主任如何借助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126-128.

杨喜忠.浅析柔性管理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88.

作者简介:温略新(1977.10—),男,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