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的网络新闻研究
2021-08-26白玛德吉普布卓玛
白玛德吉 普布卓玛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多数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新闻传播。正是由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增多,所以网络新闻失范现象频频发生。本文将梳理网络新闻的特征,主要分析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网络新闻失范的原因,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新媒体平台上的网络新闻失范对策,提出网络新闻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网络新闻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67
在新闻传播的发展中,网络逐渐成为主要的载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平台的发展,为新闻传播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广大网民第一时间获取消息带来了便利。但也因此存在着许多新闻失范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的网络新闻失范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网络新闻的特征
媒体处于新闻发布方和信息接收方之间,换言之,媒体起到类似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媒体有报纸及广播两种媒介,而后逐渐演化出电视。当代网络科技方面的建树,促使媒体环境发生变化,将各类数字化的技术融入其中,衍生出新媒体平台,并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新闻正由此而来,其特征如下:
首先,时效性。一方面,突破空间地点上的限制,新媒体平台依托于网络及数据,呈现出明显的科技性及时代性,电脑及移动通讯设备等都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终端,借助网络平台将时事新闻发布出去。另一方面,时间上的制约。网络新闻能随时发布,无固定的时间限制,可以在获取新闻事件资料的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具有高效且影响范畴大的特性。其次,互联性。网络新闻的出现,提高新闻发布的便利性,同时也为大众获取信息提供便利。通过新媒体平台,把大量的新闻数据汇集起来,受众仅需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所需的新闻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网络新闻把大众联系起来,形成一种互联性。最后,广泛性。目前,单就我国的网民人数来看,便高达数亿,加之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进一步提升新闻搜索的便利性。同时,新媒体平台不同于传统媒体,其具有大众化的特征,各类网络传播平台上,用户可随时分享新闻信息。此外,由于新闻事件发布主体广泛,素材获取渠道较多,促使新闻的内容极为丰富,同样也反映出网络新闻的广泛性。
2. 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的网络新闻失范原因
2.1 自媒体发展下的多元传播
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之下,新闻传播的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化发展,新闻传播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在网络上进行发言。但正是这种多元化现象的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不以事实为依据传播消息,多以标题党、刺激的内容等形式出现。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后真相成为了当今的热词,为网络新闻管理创造了难题。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多元传播下的网络新闻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2 网络新闻发展下的匿名性发言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新闻已经是大势所趋。例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迅猛发展。网民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不再是过去以被动接受新闻的形式存在,更多的在于主动发表自己的言论。但由于网络的匿名制度,使得虚假网络新闻的传播越来越多,不负责任的传播主体越来越多,恶意传播甚嚣尘上,造成网络新闻的失范。而大多数网民正是抓住匿名制的机会,为了获得眼球效应,追求流量,不惜杜撰虚假新闻,而当需要对匿名发布者进行惩罚时,往往找不到源头所在,净化网络空间成为一大难题。
2.3 新闻编辑过分追求注意力经济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受众已不再是传统新闻背景下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更多的转变为新闻转播的主体,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但如今,许多自媒体平台过分追求注意力经济,不经证实就发出新闻,新闻反转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更为相关当事人带来了二次伤害。如在浙江失踪女童事件中,百度伪装当事人父亲发出的消息就是过分追求注意力经济的表现,造成网络新闻失范现象,损害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
3. 针对新媒体平台上的网络新闻失范对策
3.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网络新闻失范现象频频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相应部门的新闻体系建设与对新闻传播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制约网络新闻失范现象的发生,使得相关失范行为能够受到制度的惩罚,不让网络新闻的管理处于灰色地带。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筛选、算法等技术自动过滤掉有害新闻与虚假信息,为广大网民提供健康的网络空间,提升网络新闻的质量。
3.2 实现网络实名制
在网络新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根据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实现实名制,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传统的制度已不能适应当下网络新闻快速发展的要求,匿名制更多带来的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与报道。因此,实现网络实名制是大势所趋。例如,可以实行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制度,用户在注册账号时,需进行网络的实名认证,输入自己的真实信息。当违法行为出现时,相关部门可以迅速确定责任归属,也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责任感。此外,实行该制度时,相关平台应注重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提升平台公信力的同时更净化了网络空间。
3.3 增强网络编辑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新闻失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虚假新闻、道德失范、标题示范等。造成网络新闻失范最根本的原因是新闻传播主体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媒体人与用户没有对自身进行严格的约束。现如今,可以看出,网络新闻追求的不是真实性、客观性,更多的是追求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大多数网络编辑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夸张性的语言去拟定标题,甚至是不符合事实的标题去获取关注度。因此,要想遏制网络新闻失范的现象,还需从媒体工作者本身入手,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加强媒体工作者自身修养,提升媒体人的素质,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广大网民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
4. 新媒体傳播平台上网络新闻的发展方向
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新闻,从网络受众的角度来看,应是传统媒体新闻的电子版本,在本质上和旧媒体无过大差别,新媒体的实际特性及优势也因此,经常被其忽略。面对该种媒体发展情境,应当持续发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别,推出不同于前者“翻版”的新闻内容,使受众清楚感受到网络新闻带来的特殊体验。目前已有的网络新闻传播形式中,网络新闻直播便是成功的例子,通过将文本转化成视频,提高受众的新闻接受效率,更为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社会运转状态,因此,直播应网络新闻今后主攻的方向。
其一,强化媒体市场监督,保证主播的质量。网络新闻直播在借助网络技术高效性的基础上,也逐渐显现出特殊的缺陷。个别新闻媒体为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便降低新闻素材的准入门槛,导致大量低质量的内容掺入其中,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污染整个媒体传播环境,降低其在大众心中的可信度。而开展网络直播中,部分传统纸媒的相关工作者变成直播记者。但从实际的直播情况来看,易出现重复用词的情况,造成新闻内容传递不准确,缺乏逻辑性。为此需净化直播市场,持续强化网络新闻主播的专业能力。
其二,鼓励并引导舆论。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即使是传统媒体的受众,也出现思想意识上的变化,注重信息的共享性,而非常规的单向接受。直播模式下,产生一种双向传播的效果,主播可通过查看评论,及时回答受众的问题,并调整新闻传达的节奏,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的交互性,赋予受众更多的言论自由,达到鼓励舆论的效果。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不应忽视在大众心中的权威性,借此实现积极应引导,避免任由负面舆论任意发酵的情况出现,导致新闻本身的社会性价值降低。
其三,推动媒介联合,实现创新推动。从融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旧媒体并非完全格格不入。旧媒体存续时间跨度大,固定受众群体较多,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及权威性。而此正是新媒体不具备的,其的受众群流动性大,公信力相对偏低。所以,新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朝着提高社会影响力方面入手,借助旧媒体的力量,推动受众群体的转型发展,由此有效弥补新媒体的“短板”,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高效。
5. 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边界在逐渐泛化,网络新闻的崛起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受到挑战。但作为新闻工作者仍应秉持新闻人的责任感,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相应的组织与机构也应对网络新闻失范现象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同时作为网民也应加强媒介素养,共同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蒋龙珍.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38.
[2]刘阳.针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