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林场“两山”论的实践与思考
2021-08-26王艳军陈爱桃田佳杰王静
王艳军 陈爱桃 田佳杰 王静
摘 要: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践行“两山”论的实践为基础,就其实践路径以及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凸显、森林经营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等方面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林场及林业行业践行“两山”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山论;森林质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07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排头兵,不仅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他们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倡导者,更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两山论”的提出适逢其时,给国有林场的发展提出了指引。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作为河北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自觉担当绿色发展的重任,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成功地实践了“两山论”。本文在总结木兰林场“两山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其他林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两山”论
1.1 “两山”论的提出与基本内涵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安吉余村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断。在随后的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习近平以哲欣的笔名对“两山”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心意思是要把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变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从而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化。“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是“两山”论的基本内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2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山理论”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森林在生产力和更新能力保障的前提下,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对森林进行的一系列促进森林发展的实践活动。“两山”论则是指将优质生态环境的优势和效益转化成生态产业,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以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效益持续转化的重要动力,是创造生态效益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两山”论的有力载体。而国有林场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排头兵,国有林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两山”论实践的有效主体。
2 木兰林场“两山”论实践
木兰林场始建于1963年,隶属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总经营面积10.584万hm2,总蓄积量763万m3,森林覆盖率85.45%,是河北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1]。木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滦河上游地区,属阴山、大兴安岭、燕山余脉的汇接地带,區域地理坐标为北纬41°35′~42°40′、东经116°32′~117 °14′,海拔高度750~1998m。属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寒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无霜期67~128d,年平均气温-1.4~4.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42.9℃,年均降水量380~560mm,主要集中在7—9月[2-3]。多年来,木兰林场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森林质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2.1 引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自2010年以来,木兰林场引入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4],对全流域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摒弃了以采伐为中心的森林经营技术,探索出一套以资源培育为核心的育林体系。该体系以因林施策、分类经营为路线,以主导明确、多功能齐头并进为目标,一改传统经营在统计和作业选择上简单粗放的方式,重点体现在措施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对全场森林资源进行精准施策,以目标树为架构划分了9个森林类型、4个发展阶段、4种立地条件、6个经营目标、10种经营类型等。针对不同林分确定了相应经营目标和技术措施,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科学经营。
2.2 发展森林旅游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木兰林场依托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作为清皇家猎苑的历史文化遗传资源,积极配合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将人文历史与优美自然风光相结合,开发出木兰林场敖包山森林公园,五道沟森林景区,森林经营精品流域环线,东山森林公园等多处集森林康养、旅游、休憩为一体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让人们感受深厚历史文化的熏陶的同时,置身于优美、惬意的自然风光当中,身心都得到休养与放松。同时,游客通过观摩森林经营精品流域环线,对木兰林场森林经营战略也有大概了解,加深了对森林经营的认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林业文化。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通过林场雇工,售卖特色农副产品,开设农家乐等多种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富民增收,带动相关旅游产业,有效地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5]。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生活 自2010年以来,木兰林场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全场林路进行新建、拓宽、维修。对各分场,各营林区的危旧办公楼、办公用房进行新建、维修,有效地改善了基层职工的生活环境。并对职工危旧房实施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职工医保、养老、失业、工伤等各项保险制度。
3 “两山”论实践成效与存在问题
3.1 成效
3.1.1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效果显著 经过10多年的优质抚育,取得了显著成效。(1)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蓄积量由54.25m3/hm2,增加到84.36m3/hm2,增长55.5%;根据成效监测数据分析:抚育后蓄积年平均生长率由原来的5.17%增加到6.78%,增长率31.1%,现每年大约能多增加蓄积7万m3。以20年生落叶松为例,林木生长率由11.8%增加到18%,生长率提高52.5%;40年落叶松林木生长率由3.6%增加到5.7%,生长率提高58.3%;(2)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不仅物种增加,而且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据调查,林下植被种类已由32种增加到47种,增加46.9%;单位面积的植被数量由193株增加到360株,增加86.5%。(3)全面推广目标树经营以来,完成目标树经营面积1.47万hm2,大径材(目标胸径60cm)蓄积储备约539万m3。(4)全面实施流域经营。以流域为经营单元,通过综合实施“造、护、抚、改、封、通”等措施,打造精品流域30个,覆盖面积2.8万hm2。
3.1.2 森林生态效益凸显 一是森林面积大幅增加。从2010年至今,累计荒山造林1.09万hm2,成活率98%,相当于新增加一个中型国有林场,全场基本实现灭荒,森林覆被率达到85.45%,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贡献了力量。二是通过抚育人工纯林的多树种异龄复层混交趋势明显。现混交林比例达到44.3%,珍稀树种比例由17%增加到22.5%。三是天然次生矮林向乔林的转化进展迅速。天然实生更新、人工补植等效果明显,助推树种丰富、起源更替,林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森林更加健康稳定,生态功能的发挥更加充分。仅新增的1.09万hm2森林,按每亩储蓄300m3/hm2水测算,就相当于3座100万m3水库的库容,有效调节了区域气候,使森林资源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木兰林场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蓄水源、为当地保资源的强大生态功能作用。
3.1.3 森林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优质的森林环境为社会提供了更好的休闲游憩场所;二是结合森林经营强化了林区道路建设,现全场路网密度达6.4m/hm2,不但为森林经营、资源管护提供了便利,也为周边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三是森林经营、日常管护全部雇佣周边百姓,在经营好森林的同时还提供了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区域致富;四是木兰林场对森林经营的科学探索为国内林业发展提供了思路,为开展科学经营提供了借鉴。近年来每年接待数千人,包含上级领导、知名专家、林业同行、社会人士等到木兰参观调研、开展研讨。同时也多次到国家林干院、省内外同行单位介绍木兰做法,推广木兰经验。
3.1.4 森林旅游与康养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经过近10年的发展壮大,建成了蒙古大营、猎人营地、夏令营教育基地、林博苑等旅游接待及教学科研用房,以及麋鹿观赏园、湿地观赏园、植物园、龙潭瀑布、三仙洞、明月潭、小滦河漂流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及娱乐设施,并与承德避暑山庄、塞罕坝森林公园形成一线旅游体系。另外,相关研学与康养事业长足发展。“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科学研究所合作交流基地”“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实践基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所科研示范基地”“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科研基地”“河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等科研基先后落户木兰林场,并进行了多系列的科研活动。公园于2008年正式对游人开放,已建成车行道42km,游览步道14km,其中五道沟景区建成环线旅游公路32km,游览步道3条9km;建成夏令营教育基地、科研中心和猎人营地等科研、教育及旅游接待設施;建成景区简介牌、安全警示牌、道路交通指示牌、植物标牌等标识系统;配备较为系统的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3.2 存在的问题 2020年,河北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木兰林场被定位为公益一类林场。但在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3.2.1 人才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实施国有林场改革以来,为实现减员增效的作用,木兰林场实行了职工“应退尽退”的政策,同时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策录取工作人员,虽然录用了一定数量的年轻化专业人才,但离人才结构合理化仍存在很大距离,新老接替出现缺口,人才整体能力偏弱,发展后劲亟待改善。
3.2.2 发展思想落后,改革创新动力不足 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以后,木兰林场被确定为公益一类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由商品经营逐步转成公益类的培育方式,使得林场的总体收入减少,职工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出现了工作一时找不到抓手,思想不集中,自由散漫的风气有所滋长,给全场在新形势下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带来了困扰,影响了林场的改革创新步伐。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森林培育机制 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为指导,以“两山论”为引领,不断完善、创新公益一类身份下的森林培育新方式方法,将森林培育的成果有效转化到提升三大效益上来。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人才专业技能 伴随着经营方式的转变,急需森林培育、保护相关专业的新型林业人才。在未来几年的人才录用上,应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录用、支持力度,并尽可能地对现有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4.3 加强林场与乡村振兴产业的合作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中有关林业的项目,积极发挥国有林场的带动示范作用与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作用[6]。
参考文献
[1]刘海霞,胡晓燕.“两山论”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03):6-10.
[2]王丽华,周海明,任志新.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3(5):100-102.
[3]李艳红,李云飞.木兰林管局森林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0(3):10-12.
[4]黄清麟,浅谈德国的“近自然森林经营”[J],世界林业研究,2005(3):73-77.
[5]郑旭理、黄勇、郑春颖.安吉县两山理论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9-12.
[6]王光菊,杨建洲.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N].福建日报,2021-03-2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