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有温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2021-08-26邹立霞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生的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准确地选择每节课的教学方法,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越能吸引学生。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导入环节要有吸引力,新授环节要精心编排,总结环节要特色鲜明,从而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拥有温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温度;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1)15-0091-02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全面落地,新教材、新挑战、新机会,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有温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新教材全面推行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准确运用可以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温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法治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核心地位不可动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有温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1]。
(一)讲授法
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学生本身掌握相关内容较少的课使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是小学阶段唯一的一本法律知识专册,对于小学生来讲,知识比较生涩、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师的讲授尤为重要。《国家机关的产生》《国家机关的职权》《树立宪法权威》等,作为成年人的教师若不仔细研究学习,都不能把握好其内容,更何况小学生了。教师在自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用讲授的方法把知识讲清楚,学生才能学明白,这样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课堂有了温度。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受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喜爱,因为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不再喜欢教师的说教,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获取知识。讨论法基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辨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找到正确的、符合普遍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答案,可以让学生更加信服。如教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避免购物小麻烦》时,教师可以安排讨论问题:你知道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学生借助自己和家长的网购经验展开讨论、交流,可以将生活中的现代购物方式很快掌握,为自己的生活实践奠定基础。这样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同学关系更加和谐,使课堂有温度。
(三)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辽阔的国土》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去想办法,证明我国国土的辽阔。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开始学习,有的学生用学习过的课文来证明,像“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长江两岸,柳枝开始发芽;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有的学生用翔实的数据来证明,像国土面积、国界线长度等;有的学生用自己旅游时的体验来证明;有的学生用对比法来证明,自己家亲戚有在兰州生活的,晚上9点打电话时,沈阳这里已经天黑很久,他们要准备睡觉了,他们那边刚刚天黑,正准备吃晚饭呢,等等。像这样的任务驱动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使课堂有了温度。
(四)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直观演示法。大家都知道,很多老游戏已经退出了现在青少年的生活,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利用这节课教给学生一些老游戏,实际上这也是传承中华文化。在这一课开课时,教师直接演示“倒(读音为三声)口袋”,两个、三个、四个,逐渐增加口袋数量,把他们想了解、玩老游戏的胃口吊起来。接下来的教学不用多想,必定是学生踊跃尝试。学习游戏过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并练习老游戏之后的感觉,同时将思想教育直接渗透进去。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老游戏的乐趣,还激发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直观演示教学法拉近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让课堂有了温度。
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等,准确选择每一课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目的顺利达到。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越能吸引学生,才能让课堂有温度。
二、教学环节的精彩设计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温度
(一)导入环节要有吸引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上课时不可能像大一些的学生那样,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课堂有温度,学生才会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进[2]。
如在教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时,如果教师将教科书中的开篇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接作为课程导入,学生就会想:唉,这节课老师要开始讲大道理了,真没劲。可想而知,后面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不妨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设计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课件出示谜面“黄袍子,白身子,脱了袍子下水池,煮开变胖子,美味可口填肚子”。学生一下子就被活动所吸引,学生猜到谜底后自然而然就会对教师接下来要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此时,老师将课题“白白的大米哪里来”呈现出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导入新课,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让课堂有了温度,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新授环节要精心编排
每一节课的新授环节都是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用心编排,突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灵,让课堂更有温度。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科书,作为小学阶段唯一的法律专册,内容涉及的是法律知识,其中不乏生涩的法律条文。国家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学生拔节孕穗期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借助这本教科书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而要想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硬的法律知识,教师就要在课堂的新授环节精心安排,课堂有了温度,学生自然就能学进去。如“我们是未成年人”一节,有半数以上是法律知识。教师直接讲的话,课堂必定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一个11岁的学生,骑共享单车去网吧查资料。请学生分析一下,这名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学生结合例子引出本课关键词“未成年人”,学生自然就会想了解未成年人的定义。教师顺势再让学生想一想未成年人做事情有什么特点?接着用骑共享单车和进入网吧所要求的年龄节点,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年龄节点,对应的又有哪些法律规定?让他们在小组内研讨,讲讲哪些是以前不知道的年龄节点,或者现在印象最深刻的年龄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生硬的法律条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使课堂有了温度[3]。
(三)总结环节要特色鲜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总结环节要做到特色鲜明,课内打基础,课外来实践,做到课内课外相统一,让课堂有温度。
知识总结式。总结方式是各学科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经常采用知识总结的方式。如在教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这三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思想教育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以思想教育作为一节课的总结更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如《美好生活哪里来》《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等,教师都可以在总结环节给出“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讲出本节课受到的思想教育。
情感升华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道理的把握才能更加准确、实际。如教学《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时,教师可以将引导学生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为总结;教学《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时,教师可以将引导学生抒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作为总结等等。
拓展参与式。道德與法治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道德标准和法治规范,还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好这些标准和规范,课堂上学习的道理用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因此,拓展参与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总结环节经常使用。如在教学《做聪明的消费者》时,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卖场应用学到的知识,也检验自己是不是文明的消费者;在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绿色环保活动,植树绿化、卫生清扫、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在教学《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走进身边的文博馆继续学习;在教学《美好生活哪里来》及六年级上册的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采访家长,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经验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源;等等。
要想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温度,教师就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展开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冬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的方法探索[J].新教育,2021(2):22-24.
[2]童爱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6):178-180,184.
[3]魏 莉.论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20(5):32.
基金项目:沈阳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提高教师教案实效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邹立霞(1974— ),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新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