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21-08-26覃碧霞

求知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摘 要:学校地处山区,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学生的阅读面普遍很窄。要想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将课堂和课外的读写结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文章从读写结合多方位和多角度指导,探究课内指导的即时读写结合与课外浸润的读写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山区中学;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5-0085-02

引言

现在的考试模式,展现的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考核的是学生学语文的过程。这就导致语文课无论怎么改,都摆脱不了分解文本、以题代读的桎梏。在这个情况下,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直是困扰笔者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读写结合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既有在课内指导下显性的、即时的读写结合;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长效的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作用,结合得当,才能使学生语文读写能力螺旋上升。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考的阅读、写作能力。

一、利用教材,模仿借鉴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里的“例子”大致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载体,因此,对于语文教材,我们既不能照本宣科,又不能随意地调换或弃置;第二层,是指将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阅读分析的例子,如怎样识记生字新词?怎样理解词义,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如何鉴赏和评判文章的优劣?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想象力、推理力、鉴赏力逐步得到提高;第三层,是将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作品、或在某一方面颇有特色的文章,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模仿的例子。如它是如何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的,是如何选择材料和构思立意的?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将作者的情怀和思想观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认识人生,深刻地反映人生哲理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如要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时,教师可以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譬如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假如只实描其形:“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那她充其量不过是作者笔下众美人中的一员,平淡无奇。而作者却巧妙地在“眼”前加“三角”,眉上加“吊梢”,“面”里含“威不露”来显其“神”,使她的刁钻狡黠、陷上欺下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之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真”人,正因如此,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长廊里,才争得“她”的一席之地。如此分析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感受“近距离”的直接模仿,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写任课教师的任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和平时了解,辅之文本例子,取得实效。以下为学生习作。

她,有着柔丝般的眉睫,眼神如柔美的月光一样欢乐。一张樱桃小嘴能说会道,笑起来,嘴角便显出两个可爱而俏皮的小酒窝。一束乌黑亮丽的秀发浓密柔润地披在背上,宛如清幽山洞中倾泻下来的一挂瀑布。每当上课时,那一对黑黑的瞳仁总闪出智慧的火花和欢快的光芒……她,就是我们美丽而可亲的英语老师——××老师。

这是一种以课文为范本的以读带写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模仿中仔细揣摩。所以教学中,笔者会指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以便广积博蓄,厚积薄发。

二、课外阅读,按时定量

课内的读写结合,教师可以课文为依托,采用模仿借鉴的方法。课外的读写结合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来做的。

第一,有目的地训练。设计明确、集中、简约、有效的训练目标。本堂课的读写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非常清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

第二,有层次地训练。在教学中,注意训练的梯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第三,有侧重地训练。读写的训练应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有侧重有序地展开。要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训练了思维和概括能力。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布置学生阅读《红楼梦》,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就文章内容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并整合成文。

以下为学生习作节选。

合掌芷兰,未开已落

1802班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林黛玉《葬花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云苍狗,沧海桑田,转眼之间,便已苍黄翻覆。桃花已经落尽,天空中,闪烁着飘飞的柳絮。黛玉,你若合掌芷兰,未开已落。你用落花在骨子里植下一片净土,让卑微的生命变得纯净肃然和旷世。

落日,与天空做盛大的告别,染红了西山。潇湘馆里,你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碧纱橱下,安然静好。一方斜阳铺成诗笺,把水中那棵被风摇动的柳树,想象成你寫诗的模样。笔尖的流转,风中徘徊的情愫,是否与宝玉在楼台轩榭中邂逅?

……

从学生习作节选部分看,罗同学不仅熟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而且对文章情节、内容和人物情感有着充分的积累和理解,为写作储备了足够的素材。正因如此,他才写出如此和谐的美文。

三、多方积累,厚积薄发

语文教材不仅包含着文史哲知识,而且还蕴含着大量数理知识、天文地理知识和生物、科普知识。如果学生缺乏这些知识,就很难把人、事、物、景、理写具体,将道理讲深刻,也就难以感染人、吸引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累有关知识。

一篇好的文章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感受与体验、认识与看法。而这种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优良的思维品质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如《背影》,所记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流淌着作者浓浓的真情,情感非常细腻,读来感人;《故都的秋》则是睹物思情,一栋栋建筑,一个个景物蕴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又如《石缝间的生命》,如果作者没有超强的观察力,没有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就无法写出对生命这样深刻认识的文章。学生因为年龄与生活阅历所限,习作无法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而有意识地阅读正是提升学生思想高度的有效途径。

四、咬文嚼字,自我优化

文章是实际生活中事和物、情与理的反映,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咬文嚼字”,扣住重点字、词、句和重点段落,反复地阅读,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从而启发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

如在讲《孔雀东南飞》中的“赋”的运用时,笔者通过讨论和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并根据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来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写法。

下面是两则学生习作,描述的都是七夕月下独处的情景。

学生A: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时。我独自一人坐在榕树下,细数着满天的星斗,默念着家中每位亲人的名字,真想念他们啊!

学生B:七夕之夜,静坐一隅,柔软醉人的风,使心思如孩童般单纯天真,仰望长天,只见:满天的星星在约会,天空是缀满了钻石的罗裙,月亮是个不大不小的补丁,我是路灯下那个拉得长长的影子……

从效果上看,学生B比A写得更好些。从直观形式上判断,学生B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人物的心理特征,运用排比和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学生A则只是运用了简单的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情感,因而展现不出像学生B那样细腻的情感。通过这样比较,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赋这种手法来描写事物或表达情感,以取得增强语势或表达更深沉的内心情感的效果。

结语

大量的讀是写的基础,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是整体的、综合的、模糊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常常是大量阅读之后的突变与提升。方法是航标,在有效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不断训练,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1980.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覃碧霞(1970— ),女,广西钦州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阅读与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