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021-08-26王兴

求知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初中生

摘 要:社会适应能力实质上就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那种仅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和高超专业技术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适应能力便是一名优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教学优势,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初中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针对体育教学对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学校体育;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87-02

引 言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初中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对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优势,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体育对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合作精神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而这些初中生是家里的“掌中宝”,比较缺乏合作精神,这对初中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当初中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独自一个人完成,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这也是一个人才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运动项目需要初中生在团队内与其他同学高度配合才能完成,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团队内所有的组员只有相互协作,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够最终赢得比赛。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合作精神,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与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竞争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而与其他人之间展开的一种争胜的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的过程中,获胜方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另一方则会损失一些利益。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意识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意识。体育自身就具有竞争的特点,而竞争也是体育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竞争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展示个人身心素养及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初中生开展各种竞争类的体育活动时,应事先为初中生详细介绍该体育比赛的规则,通过各项规则的制订,制约初中生在体育比赛中的行为,避免初中生为了获取胜利而不择手段。同时,教师应合理地将初中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此保障比赛的公平性。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为其日后走向社会,更好地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1]。

(三)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元素共同构成的具有较强交互性的场所[2]。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需要以不同的身份与不同的人交往。一个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身份角色的转换,可以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初中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角色,并学会适应自己的角色。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初中生开展篮球比赛活动时,首先可以遵循同组异质的基本原则将整体初中生划分为两个组;其次明确各组成员在比赛中的角色,如中锋、前锋、后卫等。在比赛前,各位成员之间只有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并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是社会适应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体现初中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并明确自身在体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体育基础、运动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3],初中体育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初中生的不同情况对体育教学做出适当的、合理的调整。另外,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做到因材施教。显然,这是一种具有很多优势的教学方式。若想切实提高整体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就需要调动初中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阶段,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全面推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对体育教学重视度的同时,应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4]。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平时应注重加强对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社會适应能力。

例如,跑步一直是初中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初中体育教师像以往一样,先详细讲解有关跑步方面的理论知识,随后为初中生演示正确的跑步姿势,最后组织初中生进行跑步训练,非但达不到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相反,还很容易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有跑步方面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随后利用3D技术将正确的跑步姿势呈现出来,让初中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清晰地观察跑步姿势。最后,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跑步比赛。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初中生会拼尽全力奔跑。这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很好地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管多么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长时间使用,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初中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进而阻碍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使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部分体育基础能力较强的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非常喜欢展示自己,并且十分自信,但是那些体育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恰恰相反,其经常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心。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初中生很少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5]。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使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再在體育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不会打退堂鼓,更不会出现厌学的情况,从而避免成为体育学困生。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开展拔河比赛活动,拔河比赛是一种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并且也是运动会中的重头戏。在拔河比赛前,初中生为了获得胜利,通常会进行“排兵布阵”。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喊号子的方式整齐划一、一同用力。在拔河团队竞赛中,所有的初中生都斗志昂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服输。拔河团队竞赛,不仅可以将初中生拧成一股绳,促使初中生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还可以促使初中生逐渐形成不服输的体育精神。长此以往,初中生便会形成勇于战胜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学优势,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初中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促使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初中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郭宇晨.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6-7.

朱力全.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重要阶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02):133-134.

卜鹏飞.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吉林教育,2015(19):111.

徐建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222.

徐晓华.剑锋磨砺出 梅香苦寒来: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3(03):89-90.

作者简介:王兴(1979.9—),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