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课程取向
2021-08-26王燕平
摘 要:将以幼儿为本作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最终目标,既是“完整幼儿”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的“一剂良药”。为了应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挑战,我园审视改革旧有的课程模式,建构“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课程取向——开放性主题课程。开放性主题课程具有重视把隐性课程纳入显性课程的课程思维、强调自由非固化的时间节奏和建构开放生活化的空间场域的特点。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就是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开放性主题课程的改革与优化,能使园本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更加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关键词:儿童为本;园本课程改革;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10-02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了应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挑战,我园审视改革旧有的课程模式,建构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课程取向——开放性主题课程。在开放性主题课程中,幼儿不再是单纯的被塑造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幼儿成了教育过程中主动的、积极的、创新的主体。
一、以幼儿为本: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一)以幼儿为本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根本任务之一。我国亟须建设幼儿本位的教育学立场和理论,以实现幼儿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1]。以幼儿为本是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逐步确立起来的基本理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这一理念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幼儿教育应当以幼儿为本,这是走出目前幼儿园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状态之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2]。
(二)以幼儿为本是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核心目标
2014年,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建构更适合幼儿的课程,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心灵,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课程?虞永平教授指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丰富、有趣的,能让儿童获得更多新的经验的课程”才是最适合幼儿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基于幼儿需要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应是追随幼儿一日生活的,适合幼儿实践操作、体验感知的;游戲材料应是开放的、低结构的、丰富多元的;游戏环境应该是幼儿能参与的、师生共同建设的[3]。
二、以幼儿为本的课程取向:游戏化理念下园本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一)厘清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系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基于园本的课程体系。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是不是意味着原先用心建设的园本课程已经过时?是不是意味着幼儿园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颠覆呢?是不是意味着要重新建构一套新的游戏化的课程体系呢?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两者之间怎么联结?这应是很多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推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惑。笔者认为,我们要正确认识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系,幼儿园应珍视课程建设的经验。课程游戏化不是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推翻,再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游戏化课程,这种从头开始、平地起步是不可取的[4]。因此,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和完善,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反思推动园本课程向游戏化精神内核发展
如何改革园本课程,让其更符合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内核?笔者以所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例进行阐述。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自2000年引进风靡全世界的瑞吉欧教育理念以来,开始进行瑞吉欧教育中国化的实践研究,至今已有21年的研究经验,形成了“主题式教育活动”的园本课程体系。我们一致认为,“主题式教育活动”在我园是具有重要价值的。那么,如何将原有课程进行提升、改造和完善?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反思原有的“主题式”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思原有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反思游戏环境是否是幼儿参与、师幼共同建设的,反思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是否可以亲身感知、体验、操作,反思幼儿是否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还能不断获得新经验,反思在课程中幼儿是否积极、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晰游戏化理念,明确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思路,那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课程从以教材为本、以积累的“优质”主题资源包为本转化为以当下班级、当下年龄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本。
园本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过程。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构建“以儿童为本的课程”,既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顺势而为,又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应有之义。在多年的积淀中,我园对“主题式”课程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课程改革只有聚焦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精神[5]。
三、开放性主题课程:践行以幼儿为本课程的新路径
开放性是指打破学科界限,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教育途径,把各种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纳入课程资源库;真正关注幼儿的学习体验、感悟和情感, 进而实现幼儿的全面、自由发展[6]。
开放性主题课程要求教师追随幼儿一日生活,从观察幼儿生活经验、游戏、兴趣入手,努力倾听和理解幼儿真正的兴趣和问题,并通过教学的实施,做出与之相呼应的课程过程。也就是说,开放性主题课程并不是一个具有预设内容或主题的课程,而是教师在对幼儿在游戏和互动中所反映的经验、兴趣和想法的不断观察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制订出教学计划和实施,继而又以观察和分析判断为基础制订出下一步的计划和实施的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与幼儿所反映出的经验、问题、兴趣和认知相呼应的教学过程。
(一)开放性主题课程的“关键”:重塑幼儿观
纵观国外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总能开宗明义地阐述其幼儿观。“强壮的、丰富的及有能力的”这些词语常常被瑞吉欧、新西兰教育用于描述幼儿,如“幼儿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追求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也就是说,有能力和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是幼儿的先天属性。因此,要建构以幼儿为本的开放性主题课程,重新认识幼儿的形象是关键。只有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坚强的,是有权利去憧憬和有权利被重视的,而不是预先定义为脆弱的、贫乏和没有能力的,我们才会在与幼儿相处时鼓励并激发他们的长处和能力,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视幼儿为弱势群体。
在开放性主题课程中,我们重新认识幼儿形象,相信幼儿的力量。我们视幼儿为和我们一起进行探究的、积极的主体,他们每天都在尝试着理解新的事物,体会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逐渐地,因为这样的幼儿形象深深植入教师的头脑、心灵和行动中,幼儿便会自己担负起这种形象并且成长为知识的主动提问者和自主建构者。
(二)开放性主题课程的“核心”:重塑课程观
1.课程源于幼儿的兴趣
事實证明,若要激发幼儿真正的兴趣,主题课程必须来自幼儿自己的想法或是经验。笔者的幼儿园在开放性主题课程研究中,就出现了一些实例。以源于幼儿生活的大班主题课程“破案”为例。晨间,阿梁发现在自然角中饲养的小鱼不见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鼓励他去找小鱼丢失的原因。在几名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在自然角发现了一排梅花般的脚印,顺着脚印,他们在“小菜园”发现了猫的踪迹。小鱼是不是被猫吃掉了?幼儿们对“失踪的小鱼”产生了兴趣。这个源于生活事件的课程得到了整个班级的热烈响应。幼儿们开展了近2个月的轰轰烈烈的“破案”研究。例如,幼儿们在教师的支持下,探索了幼儿园的整体和局部的空间,生成了“幼儿园路线图”和“教室指路牌”。幼儿们都对这个鲜活、有趣、有挑战性的课程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由此可见,只有追随幼儿兴趣的课程,才能诱发幼儿全身心投入,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
2.课程的推动在对话和回应中
在开放性主题课程中,教师会倾听、观察并记录下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新的兴趣和观点进行解读。同时,教师会以这些解读为基础,对幼儿做出回应,以此引导幼儿开展进一步的活动,并进一步倾听和观察幼儿。这样连贯的“倾听、观察、反思和回应”过程,推动了主题课程的开展与实施。
教师在幼儿开始探索之前、探索过程中和探索结束之后都会与幼儿进行对话,并提出新的方法来激发和促进他们共建认识。和幼儿共同“建构”认识,课程也由此继续成型。
结 语
综上所述,构建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课程需要教师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幼儿园应改革陈旧的课程模式,构建开放性主体课程,使课程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进而促进幼儿整体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贾文芬,刘雪.儿童本位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与行[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0(09):58.
管晓玲.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新智慧,2019(30):32.
严星路.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主题情境式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6):30-34.
胡伊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视域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析[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02):31-33.
李召存.以儿童为本:走向“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5(07):9-13.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4-7.
作者简介:王燕平(1986.2—),女,江苏常州人,幼儿园一级教师,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从事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