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叙事性文本阅读教学探析
2021-08-26李筛梅
李筛梅
摘 要:叙事性文本往往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叙事情节,而聚焦这些叙事要素,对提高学生的文本感知力,使其抓住阅读重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信息提取遗漏、张冠李戴,信息归纳不全,以偏概全,文本内涵把握不清,浅层理解,机械式阅读评价,偏离语境。基于此,笔者展开了问题梳理,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叙事性文本;阅读难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74-02
引 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体类型主要有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等。其中,叙事性文本占比较大,主要以叙事为主,有主题、语言、情节、形象、场景、细节等叙事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叙事性文本阅读,指引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句,把握叙事主题与情节内容,明晰文本讲了什么,清楚文本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提高学生对叙事性文本阅读的感知力[1]。
一、叙事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文本时,应注意把握文本的主题,以及叙事事件中的人物、场景、细节等内容,并从阅读中体会叙事性文本的趣味语言。叙事性文本在言语表达上具有结构灵活多样、意趣含蓄隽永、情节多变、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存在诸多问题[2]。
(一)信息提取遗漏,张冠李戴问题突出
在语文学科阅读测试中,从学生的阅读表现来看,其对叙事性文本信息提取不准确,导致失分过多。举例来讲,原文信息如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辽阔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荒、种植。茫茫南沙,片片岛屿,都留下了祖先生活的足迹。提问: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南沙群岛的海上( )。A.开荒种植;B.开挖石油;C.航海捕鱼;D.藏着矿产。对于上题的答案,很多学生选择A,事实上,答案为C。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题意中的“海上”二字未能准确提取,将“海上”与“岛上”混淆,导致错误。同样,在某例题中,原文如下: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题目中“一串串珍珠”指的是( )。A.海洋生物;B.矿产资源;C.南沙群岛;D.南沙海域。有一半的学生选错,错误的原因是对“这就是”三个字忽略了。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文本时,未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或者对关键点存在遗漏问题,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叙事性文本主旨要点的提取能力还很欠缺。
(二)信息归纳不全,以偏概全问题突出
对于一段文本,归纳文本的主旨思想,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但是,一些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文本时,由于对关键信息概括不全,导致疏忽。例如,关于某人小时候的生活片段,请简要概括某人看电视的种种表现,至少写三种。对题目中给出“至少写三种”,有学生只写一种或两种。在某段关于饲养蜗牛的文本阅读中,请简要概括“照料蜗牛”的主要内容。蜗牛小指甲一半儿大时,;蜗牛一天天长大,;蜗牛能够独立生活时,。对该题的解答,很多学生在言语陈述上主要是对重要信息归纳不全,有些写的是部分内容。学生对所读文本内容缺乏应有的“整合与解释”能力,导致以偏概全。
(三)阅读视角单一,陷入浅层理解
叙事性文本的阅读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涵,准确概括其要点。但在阅读后,一些学生审读视角单一,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处于浅层次。例如,某文本是关于“我和爸爸的故事”,在阅读后,要求学生写出“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例子来说明。学生在回答时,常常对叙事中的要点概括不到位,对“印象”理解不清,事例列举不全,对人物评价不全面,从而陷入浅层理解误区。
(四)阅读评价机械,无法融入语境
叙事性文本阅读中,对文本内涵的评价,需要学生立足语境,对文本所讲内容及渗透的思想、情感进行提炼与表达。例如,某文本中,某段话与整个文本相联系,是否是“多余”的,请说明理由。“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对该段中加横线的字、词意义进行解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很多学生对叙事性文本中字、词的剖析,以及对文本语言、修辞手法进行赏析,感到难度很大。因此,针对重点句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细致阅读,使其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还应学生根据重点字、词、句把握文本的情感,逐渐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叙事性文本阅读教学困境的成因
(一)缺乏应有的语言文字审读能力
很多学生把做错的原因归结为“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想到还要考虑这么多”“没有认真审题”等。解题中的错误,并非个性,而是具有共性特征。对叙事性文本的阅读,很多学生阅读不认真,阅读不细致,导致阅读理解不到位。一些学生在阅讀时速度较慢,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文本中的字、词、句缺少应有的敏感度。学者伍新春认为,在言语沟通中,人们需要立足具体的言语语境,在言语发送者与言语接受者之间,经由视听信道来促进双方言语信息的交流互动。言语在发送前,需要由言语发送者进行言语编码;言语接受者需要对言语进行译码,如果编码有误,或者译码有误,都将带来沟通障碍。在叙事性文本阅读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实则是与文本语言进行“沟通”的过程,若学生的“译码”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对文本的阅读感知力。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尽管学生的识字量已经有所增加,但因字、词辨析力不扎实,制约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例如,“千钧一发”中的“发”字,与哪个词语中的“发”解释一致?A.发达;B.爆发;C.发射;D.发型。对该题中“发”的考查,学生首先要能够深刻理解“千钧一发”的意义,准确辨析成语中“发”的意义,这样才能据此找到对应的词汇。因这里的“发”指的是“头发丝”,很显然,与D项中的“发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