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1-08-26李艳飞

求知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李艳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逐渐进入我国的课堂,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革新,也是重视学生发展的有力体现。由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60-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各学段的培养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搭建支架是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此过程中,由于支架种类较多,且使用条件不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支架[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另外,支架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这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授课资料的搜集。历经千年发展,我国历史知识及资料浩如烟海,各种人物传记、历史地图等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中。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决定其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对既定的史实、结论等进行记诵,忽略了对史实的探究[2]。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支持与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这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为高中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3]。高中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密切指导,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建构主义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情境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适时性原则

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适时性原则,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支架,这是提高支架式教学效果的基础。首先,教师应将其落实到教学设计中,运用系统的方式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架,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介绍了“封建制度”这一概念。由于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设计学习支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寻与封建制度有关的文献及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封建制度的认识,从而引出对封建国家的讲解内容。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引导性原则

教师在搭建教学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的学习及问题的解答,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代替其完成。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有启发性的学习支架,并充分利用学习支架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真正对历史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挖掘学习历史的潜能,开阔眼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高中历史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提问环节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途径。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对提问环节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提问时间的不同,提问环节可分为课前提问、课中提问及课后提问。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前提问次数较多,主要是通过课前提问帮助学生回顾自身所学,并调整其学习状态。同时,教师通过课前提问也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唐朝最后是怎样走向衰落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導,学生在预习时会更有针对性,而在课堂上,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唐朝衰落的原因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此外,由于提问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推动教学进度,教师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问,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问题的难度,并在本节课结束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以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某些历史事件距离我们较遥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事件的始终,并在情境的感染下养成以史为鉴的生活习惯。例如,在讲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应对纷争及变法采取的策略,并播放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加深学生对变法的理解。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了解商鞅变法的始末,并根据视频内容写观后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既要指出其文章中存在的错误,也要对其中的优秀部分加以赞扬。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