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理念教育策略探究

2021-08-26王慧

考试与评价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策略

王慧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理念教育具有丰富的价值,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法治理念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此,需要提高教师法治素养,培养学生学法兴趣,共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实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法治理念教育  策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教育部门将原“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对中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重要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法治素养不高,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师的法治素养是开展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基础,并直接关系着法治教育的成效。部分道法课教师法律知识欠缺,法治素养不高,运用法律教学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有些道法课教师并非师范专业毕业,甚至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他们对法律相关知识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道法课教师的法治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部分道法课教师教学手段枯燥单一,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道法课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法律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法治知识教学的实效性。

(二)部分学生学法兴趣不高,用法能力有待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知法对于法治理念教育至关重要,中学生法治能力的培养和他们法治信念的养成都取决于相关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做到守法、用法。实施法治理念教育需要注重对中学生用法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然而部分学生只是在道法课上背了一点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所以,部分学生虽然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在生活中还不太会运用。因此,中学生要积极主动运用所学,提高自己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对策

(一)提高教师法治素养,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在法治理念教育中,教师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法治教育实施效果。只有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法治专业知识,才能保障法治教育顺利进行,有效发展学生法素养,提高学生用法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法律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内容也随之有所改变和更新,道法课教师需要关注法律时事,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充实法律知识储备,提高法治素养。理念是行为的先导,道法课教师首先要树立法治理念,从思想上重视法治教育。其次,法治知识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础,道法课教师可以自主阅读法律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习相关法律专业知识。最后,道法课教师需要提高法治教育教学能力。道法课教师可以积极参加法治教育教研活动和相关法治专家讲座,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法治活动等途径提高自身法治专业素养。

道法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道法课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最后,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道法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方法使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法兴趣,培养学生行动力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实踐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是法治理念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要素,法治理念教育教学实施的效果需要取决于他们的参与和接受情况。因此,道法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法兴趣,引导初中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法治内容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首先,道法课教师要引导中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学生可以自主预习相关内容,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视频增强对相关法治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增加学法兴趣。其次,道法课教师要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探究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中学生深度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道法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等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讨论探究一步步加深自己对法治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自我对法治内容的兴趣。最后,道法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增加法治知识的获取途径。法治内容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积极拓展知识获取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生接触到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中学生可以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电视等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法治事件、了解法治内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生是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法治知识的主体,需要积极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对法治内容进行吸收和转化,才能提高用法能力。一方面,道法课教师需要引导中学生敢于运用法律捍卫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有损自己、家人或朋友合法权益的现象,初中生要积极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道法课教师要引导中学生积极传播法治理念。初中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参加法治演讲竞赛、法治宣传讲解员和普法小能手等活动积极向他人传播法治理念,同时也可以积极向家人讲解法治知识,正向引导他们知法、守法、用法。通过实践活动,初中生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用法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江必新.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进行“五个转变”——兼评《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J].中国司法,2017(9).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